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显示了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堪忧,也暴露了我国当前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国家制定了很多与食品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评估也正成为中央政府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监督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绩效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针对当前与省级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评价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平衡计分卡理论全方位评价绩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特点的基础上,致力于利用平衡计分卡理论模型,初步构建了一套全面的省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工作业绩、相关利益者、内部管理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来设计评估指标体系,为我国中央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评价省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绩效提供参考,也为省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管理工具和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显示了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堪忧,也暴露了我国当前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国家制定了很多与食品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评估也正成为中央政府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监督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绩效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针对当前与省级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评价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平衡计分卡理论全方位评价绩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特点的基础上,致力于利用平衡计分卡理论模型,初步构建了一套全面的省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工作业绩、相关利益者、内部管理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来设计评估指标体系,为我国中央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评价省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绩效提供参考,也为省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管理工具和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3.
法律体系不完善、监管体制不健全及配套机制缺失等问题导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必须构建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实行全程监控模式,完善监管职能,加大基础监管能力建设,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严惩政府不作为,规范政府责任制;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和食品安全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4.
从政府责任的角度出发研究食品安全监管问题,首先阐述了政府承担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理论基础。其次分析了我国政府履行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完善政府责任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通过分析市场调节和政府管制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不足,探讨应对措施,尝试构建多元主体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这要求我国政府变革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本文通过对我国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比较,总结出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中的不足与缺陷,创新提出了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一直被认为相当完善,然而近年来,美国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使其食品监管体系遭受质疑.美国食品安全监管在纵向权力分配上,一直采用联邦、州和地方政府间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协同监管制度,造成了美国食品安全出现监管不足与监管过度的问题.本研究发现,联邦主义体制与独立管制机构模式的宏观制度,以及食品监管缺乏府间协调、资金与信息的微观管理,是导致食品安全集权分权协同监管存在障碍的主要原因.在保留集权分权协同监管的前提下,提高食品安全目标一体化、方法最低标准化并建立标准执行监督机制的方式,可较好地改良美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这对中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进口食品的数量和品种逐年增加,我国进口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不断发生的进口食品安全问题凸显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漏洞。为确保我国进口食品安全和保护我国消费者食品安全消费需求,完善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关系到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更关系到政府形象。该文论述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隐患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政府监管;推进行业监管;强化社会监管;完善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10.
食品安全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甚至影响到消费者对政府的信任。目前,由于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乏力,食品安全监管预警机制不健全及食品安全体系欠完善等原因,使食品安全问题得以存在,政府应通过建立食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宏观调控管理作用以及规范食品安全信息归集和发布制度等手段来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主要因为: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消费结构失衡,社会行为失范,监管制度存在缺陷,违法生产成本与收益不匹配。本文认为,需要从政府单方监管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从多头管理向高效统一管理转变,从事后应急向事前预警转变,从单一行政工具向综合政策工具转变,进行食品安全监管创新改革,彻底改变食品安全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2.
从“三鹿奶粉事件”评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与保障机制在政府监管理念、监管体制监管主体权责和监管主体责任等方面的缺失和不完善。《食品安全法》的通过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现有食品安全监管模式。食品安全监管仍需从食品安全监管理念、监管模式、监管责任追究体制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监管是衡量政府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为研究对象,以政府监管理论为理论基础论证政府成为食品安全供给主体的必然性;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基本构成要素的分析框架内分别从机构设置、权力配置、职能分配、运行机制四个方面系统地剖析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弊端及其原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理性分析了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繁爆发,严重影响了国民的身体健康和消费信心,也给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食品安全监管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在梳理我国目前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的基础上,对科学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关乎公民基本生活质量的关键问题。在我国的食品安全卫生法颁布之后,在实践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良好效果,但同时还存在许多不尽如意的地方,因此找出食品安全监管中产生如此多问题的源头以及如何完善食品监管制度,成为当前一个重要课题。在通过对我国现状的实证分析研究后,初步提出了产生食品监管问题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并分析国外主要发达国家食品监管模式职能的设置,以此借鉴西方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有益之处,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进行了重构。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各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凸显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本文以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为视角,在介绍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存在的缺陷,通过借鉴主要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整合现有法律法规、完善现有监管模式、强化惩罚力度及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问责制度等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和国务院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了食品安全监管关系,明确了食品安全面临的监管问题,从多方面、深层次强化了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但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表明,食品安全制度和监管层面的改革在广度和深度上仍有欠缺,体制机制依旧存在障碍并且亟待破除。食品安全法律规制不仅应通过立法技术填补法律漏洞、协调监管冲突,还应运用食品安全规制技术进行风险评估模式的革新,推动构建食品安全规制主体的多元化协同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衣食住行是民之根本,尤其是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逐渐加大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力度,2009年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这就使得食品安全有了法律的依据,对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食品安全问题还是时有发生,尤其是近几年发生"三鹿奶粉"、"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之后,让人们"谈食色变"。因此,建立完善的,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曾帆 《邢台学院学报》2011,26(1):92-93,98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特别是今年南京"龙虾门"事件的爆发,再次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存在严重问题,这样既不利于保障广大消费者人身、财产的利益,也不利于保障我国经济秩序的正常进行。通过对责任主体、食品标准等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缺陷的分析,提出建立食品安全强制保险制度、健全缺陷食品召回制度等立法建议。这些对于加强政府部门对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与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频出现。在一次次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存在很多问题。文章从有限准入食品安全监管理念出发,深入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就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