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主持人语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的今天,研究阳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阳明先生逝世之后,阳明学发生了分化,主要后学流派有江右学派、泰州学派和浙中学派等,其中以江右学派最得王学真传。本期就以江右学派的三个人物为例,来分析其思想及其对王学的实践:《阳明学派佛儒调和论的发展困境》主要通过对邓元锡《论儒释  相似文献   

2.
泰州学派创始人、明代平民哲学家王艮,以自然为宗,坚持以身为本,提出了极具启蒙性质的率性思想。王艮认为,率性就要听其自然,顺从人心;率性强调主体精神;率性必须“知止”、“知本”,做到“止于至善”;率性应保持“中”的状态,力求以“中”致“和”。王艮的率性思想突出了人在天地万物中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极强的自主精神和超越精神,这也是王良整个思想体系中突出的创新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3.
泰州学派是明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王心斋以其“百姓日用之学”和“淮南格物说”的独特风旨,构筑了一己学说体系,为创立泰州学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心斋殁后,其子王东崖继承了心斋的讲学事业,积极从事讲学活动。他早年师事王阳明高弟王龙溪,并继承了龙溪“现成良知”思想,提出了“率性修道”论。以后又进一步继承并推衍了其父乐学思想,对于发展泰州学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王东崖的著作大部分收入《王东崖先生遗集》内。  相似文献   

4.
人本主义有其渊远的历史根源,蕴含在泰州学派中的人本主义思想是在明王朝后期特定的政治经济思想背景下产生的,它超越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而独树一帜,对人的个体性价值的褒扬在王艮思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进而影响到泰州后学,决定了泰州学派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泰州学派与永嘉学派关于“学习”的思想非常丰富,在学习理念方面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泰州学派坚持独立思考,不迷信传统,永嘉学派同样主张思考,反对盲从。在学习问题上,泰州学派主张有一个老老实实的态度。永嘉学派同样认为学习必须勤苦。泰州学派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大倡乐学精神,永嘉学派不讲乐,但讲志。对待实践,永嘉学派的实学精神与泰州学派的实践中学刁都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但也有一定的区别。可以说.泰州学派注重的是如何获取知识,怎样获取知识的问题,而永嘉学派所理为关注的则是怎样通过实践性学习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的问题。两者各有侧重,也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6.
明代中叶,泰州学派兴起并在中国哲学、思想和文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泰州学派的兴起对中国儒家“道统”思想是一次强有力冲击,对中国通俗文学的发展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它支持和促进了中国通俗文学的发展。至此,历来作为主流的抒情文学开始衰退,被文人士大夫备受冷落的通俗文学则成了明代文学的主流。本文通过对泰州学派哲学思想的分析,指出泰州学派的哲学思想是通俗文学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作为历史文化现象的泰州学派传承了数百年,却存在整体脉络不清楚、深度不够、内容分散等不足。张树俊专著《泰州儒学研究》、《泰州三朝五儒思想概论》理清了泰州文化历史与泰州学派的历史传承,深挖了泰州学派的理论内含,梳理了泰州学派的哲学思想脉络,使泰州学派的学术思想与学理逻辑体系化、理论化。  相似文献   

8.
李贽是泰州学派的后起之秀。在明末社会矛盾激化的时代,李贽继承了自王艮以来的泰州学派反道学的传统,对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学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揭露和批判.从而把泰州学派的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在文学创作、文学评论和文学发展史等问题上李贽坚决反对“假言”、“师古”的文风,主张文学创作要出自真心,要“发于情性,由乎自然”。由于“公安三袁”与李贽有着某种特殊的渊源关系.所以“公安三袁”的文学思想与李贽具有颇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9.
为了应对世人对于“阳明学”诠释经典日益“空疏”的责难,泰州学派发起了一场旨在不背叛阳明学立场而修正王学之弊,让经典解读与“百姓日用”相联系,建构平民化诠释学的运动.他们以“身本论”替代“心本论”,重建儒家经典诠释形上学;以“淮南格物”替代“穷理”“正心”,发明“百姓日用之道”;以“践行”替代“践形”,主张经典平民化诠释之实用性.在其学说建构中,充满了近代文化转型的启蒙因子,佛学元素在经典平民化诠释的生成中不断闪现,颇具美学意义的“狂”是其独具的学派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永嘉学派与泰州学派都是在当时商品经济刺激下产生的带有启蒙意义的哲学学派,但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两个学派学者代表的阶层也不同。永嘉学派与泰州学派思想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一定的差异。对永嘉学派与泰州学派思想渊源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两个学派的学术主旨与历史影响,从而使两个学派的历史文化成果更好地为今天的建设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1.
晚清的儒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清代儒学,承明季之绪而衍变。明中叶后,阳明心学流播,反映出官方统治思想程朱理学的衰颓。阳明心学的衍变,为王艮的泰州学派。而泰州学派的发展,则出现了反理学的“异端”。但是,阳明心学的末流流于清谈,被诟为“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甚至被认为明朝覆亡的原因。清初,学风又发生变化。经世之学与考据学抬头,以改变明末空疏无用的学风。而程朱理学也排拒陆王心学,虽无新意,但仍被尊为官方之学。至乾隆年间,考据学兴盛,成为有清一代的显学。于是有程朱与陆王之辩,宋学与汉学之争。庄存与则治公羊学,开常州学派之端,复兴今文经学。然而这些变化,都是在儒学内部发生的,是儒学内部各派之间的消长兴衰,以及各自地位的竞争,不影响儒学的总体地位。使儒学发生重大变化,是在晚清。本文即试图研讨晚清(1840年鸦片战争后至1911年辛亥革命)儒学变化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襞是泰州学派乐学思想的维承者,也是泰州学派乐学思想的发展者.王襞认为,乐学乐在顺应心体的自然流畅,乐在主体深层次的心理体验,乐在无所倚的无私之乐.王襞的乐学思想是对泰州学派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王守仁一生广收门徒,因此,自阳明心学产生后,王学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据《明史》记载:“(王守仁)门徒遍天下,流逾百年,其教大行,其弊滋甚。嘉、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儒林一》,《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一百七十》)在阳明心学的传播发展与普及中,王门后学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王门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皆与王守仁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师承关系,在《明儒学案》中,黄宗羲以“人文地理位置”作为主要划分标准,将王门后学划分为“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粤闽”等六大派系,从不同侧面、在不同程度上,依次论述与评价了这些学派及各派主要代表人物的理学思想。同时,黄宗羲还设《止修学案》和《泰州学案》,极赋否定色彩地论述了止修学派与泰州学派的理学思想。黄宗羲对王门后学的揭示与评价,不仅反映了其本人的学术观点和立场,而且为后人研究明代理学史,提供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参照体系。  相似文献   

14.
王艮“乐学”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在明清之际启一方民智,而且对当下思政课育人具有重要启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解读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乐学”思想,阐释“人心本自乐”教育理念、“百姓日用”教育目标、“即事是学”教育路径及“尊身立本”教育逻辑。在此基础上,从激发学生乐学天性、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坚持育人做学一致、强调全面发展等角度进行思考,探究“乐学”思想融入思政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江户时代,朱子学派、古学派、阳明学派、国学派的思想家先后从“日本皇统”“日本文化”等层面论证了日本对于中国的优越性,形成了独具特性的“日本优越论”。考察东亚史,这一优越论的形成,既有元日战争、明清鼎革之事的影响,又与江户学者对中国思想的认同、接受、质疑和批判密切相关。然而,随着“日本优越论”的深入发展,国学派学者以“日本文化为中心”的优越论取向,却把“日本优越论”引向了对外扩张之路,凸显出这一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即道"思想,推动了晚明儒学平民化时代通俗文艺思潮的形成与流行.具体到泰州学派产生、流行的核心地区——泰州而言,明清以来泰州戏曲"倍盛于前",成为"江南文脉"视域下地域文化的突出代表,也成为"江南文化"渡江北上的现实体现.泰州戏曲文化的勃兴,一定程度上根源于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平民儒学思想和"言情"文化思潮.从泰州戏曲文化的繁荣,可见泰州学派的文艺思想深刻影响了晚明以降诸多艺文活动,是社会转型时期启蒙思想积极、主动推动文化发展的生动实践,在社会教化和文艺发展进程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心所欲不逾矩"——浅谈颜钧思想的理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儒颜钧是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泰州学派的一些“异端”思想。颜钧主张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者和创造者,由心发出来的人欲则是自然而然之物,人们应当率性而行,“从心所欲”。另一方面,他在强调人欲之时,又主张通过七日闭关等工夫洗掉内心过多的嗜欲,达到“不逾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试论孔丘的仁学思想夏志新孔丘生活在春秋时代末期,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丘的思想是“尊天”、“从命”,在哲学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然而,当他把“仁”作为哲学范畴运用的时候,却表现出他强调人的主观自觉精神。“仁”是孔丘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以德治教”思想是孔子提出、倡导的一种以道德手段进行教育管理的思想。它主张只有德才兼备的君子才能从事管理工作,因而提出了“学而优则仕”、“为政以德”的观点。其核心实际上是“礼”和“仁”的思想。“礼”就是外在于人的政治等级制度、伦理道德规范、一切交往礼仪;“仁”就是内化于人心的道德信仰。前者维护社会稳定,后者维护宗法等级。其实现的途径就是“化民成俗”。单从教育管理学的角度讲,孔子所谓的“化民成俗”就是一种管理策略,即把被管理者的思想和行为教育转化为符合礼乐之道,形成一种社会的民风土习。他把管理行为道德化…  相似文献   

20.
泰州学派是明中期继承发展心学思想的最大流派,其代表人的政治理想近似"大同"理想。王艮、王襞等人为其提供了思想基础。颜钧和何心隐在家乡小规模地实践了"天下为公"的社会模型。泰州学派"百姓日常即道"的思想在无形中反驳了"选贤与能"的局限性。泰州学派思想发展至晚明已经变异,"大同"的理想实践终归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