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词作为艺术文学,是以形象说话,而形象往往具有大于作者创作本义的情形,即所谓“形象大于思想”。下面试以《锦瑟》教学为例,论述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创造性背叛”的一些粗陋观点和看法。一、“创造性背叛”的定义“创造性背叛”是当代艺术社会学在文学理解中提出的说法。法国艺术社会学家埃斯卡皮在《文学社会学》一文中指出:“‘创造性背叛’指的是对作者创作时的实际意图的无意或有意的曲解。这种重新阐释挖掘出作者自己未曾意识到的作品的潜在意义,或者增加一种预料不到、甚至可以代替原意的新意义。”二、运用“创造性背叛”解读古诗…  相似文献   

2.
诗词作为艺术文学.是以形象说话,而形象往往具有大于作者创作本义的情形,即所谓“形象大于思想”。下面试以《锦瑟》教学为例.论述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创造性背叛”的一些粗陋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陈寅恪先生与埃斯卡皮对制度所持的立场不同,一是立足于中国文化本位,一是将之纳入文学事实的过程.但在制度作为文学生成的外部环境一点上来说,二者亦有相契合之处.对文学认识的分歧,在于前者尊重不同语系的语文特点,同时文学亦可作为历史考据的材料,而后者则认为文学既是意义也是物品,应从书籍的流通传播来考察.这些分歧,导致他们在研究文学与制度之关联性时采取的策略和方法,以及着眼点都有所不同.寅恪先生关注时间地理人事,关注作家的种族和社会阶层,关注作家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埃斯卡皮更侧重于文学群体的地理出身和社会出身,更侧重于读者对作者的"创造性背叛".与之相应,在研究方法上,埃斯卡皮注重历史方法和社会调查,而寅恪先生则运用诗史互证的综合研究法.  相似文献   

4.
文学的世界是由系统性的文学形象构成的艺术世界。文学形象处于文学作品文本层次的"中心地带"。文学作品《牛虻》的成功,正是因为作者艾·丽·伏尼契成功地刻画了一系列的文学形象,这些文学形象构成了《牛虻》的艺术世界。其中文学形象亚瑟是作者挥墨的重点。亚瑟形象的形成是与作者当时的精神内在有着一定的联系,它是作者写作,读者阅读的知、情、意的全面展开。作者通过这个形象,表达着作品的深层意蕴并体现作者的审美理想。作品不仅描绘出亚瑟坚强勇敢的一面,也写出了亚瑟骨子里的懦弱,所以这个形象有其光辉的一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亚瑟正因为自己没有原则地爱,不能认清阶级斗争的残酷性,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5.
文本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的基础。个性化解读,应坚持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基点,抓住"语言"和"学情"两个关键点,实现文本、作者、读者的视界融合和意义建构。为此,文学文本可从形象、主题、技巧、风格等四个侧面,运用语义学、文体论、社会学、文化学、接受美学等文本解读理论,形成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的解读成果。当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学文本价值并不等于教学价值,其个性化解读,并非可以简单转换成为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而是应受课程与教学论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一、建构主义的文学鉴赏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知识在原有基础上的重新建构,这种建构不是简单的拼合,而是学习者充分发挥自身的认知潜能,经过自己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使所学知识在更高层面上形成新的融合。文学鉴赏中,就意义建构而言,文学鉴赏活动是一种商品格的认知重构过程。从形式上看,文学鉴赏是阅读主体和客体间的双重对话及心灵沟通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作品塑造的感性形象借助文字符号通过语码转换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的思想情感也渗入到读者感情世界;与此同时,阅读者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从更深层次解读作品,感受作品,  相似文献   

7.
翻开人类文学的历史,我们从历史起源、哲学基础、心理功能3个方面可以窥见"体育"与"文学"的不解之缘。体育文学以语言和它的书面符号——文字为物质手段构成体育形象,表达对体育运动的审美感受,从而反映体育的文化内蕴及艺术本质。在古希腊神话及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体育文学"的萌芽开始破土而出;在我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和古希腊《荷马史诗》中,"体育文学"已出现雏形;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顾拜旦先生的《体育颂》对体育的形象生动的文学描述及对体育运动的深刻认识,昭示着"体育文学"的现代勃兴。  相似文献   

8.
《幼儿文学》属于幼儿师范学校语文学科的一种,是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开设的一门课程,它既有理论知识,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可以说它既是一门理论课,又是一门技能课。但当前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作者为此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在《史记》中塑造的个性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千百年来活跃于人们的记忆里,在"秦灭汉兴"这一历史时期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更是以项羽为代表。司马迁为什么要以创造性的史书体例把项羽列入"本纪"之中呢?就其著述《史记》宗旨上看无非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创作的主观命意上要作到"布闻圣德、褒贬善恶,记功表贤、明训垂戒";二是在传记的文学特质上要体现"饱蘸情感、形象丰满,春秋笔法、娴于互见";三是在作品的客观实效上要达到"英雄成败、后人评说,千朝野史、事迹远播"。  相似文献   

10.
"和谐说"以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和谐观念为基础,并结合系统论、对话理论和完形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提出文学翻译是审美的翻译,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追求译作的整体的"和谐"美。本文结合系统论中的整体性原则,通过比较《名利场》两种译本对文学翻译中的和谐美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工农兵文学,在塑造工农兵典型形象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而塑造这些典型形象的方法,也值得我们重视。像《红旗谱》、《创业史》、《林海雪原》、《红岩》等作品,远远突破了一般写作理论和文艺理论关于人物描写方法的范围,创造了自己的一套典型形象的塑造方法:在塑造融合型典型人物时,注意以个性为基础的共性选择,注意以性格为起点的多种意识融入;在塑造类型性典型人物时,注意以阶级性为基础的类型性选择,注意以类型性为色调的人民性显现。从创作思想的角度看,工农兵文学在采用这些塑造方法时,都是受创作者"理想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所支配的。  相似文献   

12.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处女作,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Amir)先是背叛自己的好友哈桑(Hassan),若干年后重新面对,经过艰难的努力,终于正视自己的错误,摆脱自责和愧疚,实现了自我救赎的故事。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文学是特定历史阶段伦理观念和道德生活的独特表达形式,文学在本质上是伦理的艺术,为从伦理的立场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研究作家以及与文学有关问题上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该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对《追风筝的人》加以解读,旨在揭示伦理对阿米尔从背叛友情到最后走上自我救赎之路的影响,而且对综合诠释阿米尔的人物性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杨春时、俞兆平、黄鸣奋三位学者合著的《文学概论》在“新时期”众多的文学理论教材中独标一格,其最富于创造性的是对《文学概论》要讨论的对象——文学的本体,进行了多层建构,打破了长期以来对文学本质的单一的解释,使文学本体呈现为立体构成,“文学”的形象因而由模糊变得清晰。由多重文学本质、多样文学功能、多种文学类型构成的文学本体论,在文学实践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对开展文学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这样的文学本体观,有利于我们根据社会和人的需要确定文学活动的取向。自“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新文学生态不平衡的现象经常出现,文学专制时有发生,与缺乏科学的文学理论的指导,尤其在文学的本质功能方面缺乏理论自觉有很大关系。多重的文学本体论,为新世纪的文学修造了一座立交桥,严肃文学、通俗文学与纯文学可以各行其道,奔向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庄子》一书以文学形式表现哲学思想,庄子哲学思想决定了其文学之特征。具体言之,是哲理思辨的层次性决定文学意象的层次性,祟尚自然的哲学观念决定文学形式上崇广尚大的审美取向,同时,使《庄子》文章中出现了大量的怪诞的形象和以和谐为美感特征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5.
班固的《汉书》开我国断代史先河。作为史传文学,其文学性—尤其在解放后,一直为司马迁《史记》的盛名所掩盖,而对其中女性形象描写文学价值的专门研究几为空白。《汉书》是以帝室为中心撰写的,后妃作为皇室不可缺少的部分,既和许多事件相连,又有女性的特质,内容丰富。作者在选材时,紧紧围绕她们的性格、命运,通过繁简得当、在人物完整的命运轨迹中突出重点的安排,塑造了鲜明的后妃形象,体现了作者出色的材料驾驭能力,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汉书》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史记》传达了充满时代精神的雄壮豪放的审美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于:塑造的文学形象充满雄壮豪放的精神气质;传达了一种囊括天下、吞吐宇宙的创造性心态;显示出一种雄壮豪放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作者司马迁以自己的伟大人格和非凡的创造性表达了一个时代的雄豪精神。  相似文献   

17.
图像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应用价值。作者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教学实践中,通过以当时创作、保留至今的造型艺术图像在汉代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例,说明图像能形象对照文学作品的内容,形象衬托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也能在汉代文学研究等方面发挥作用,从而不断提高和完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行政管理实务》教学中运用影视文学资料不仅是合适的,也是很有必要的。理由有四:这是一个"图像"霸权时代,课程教学手段应与时俱进;当今大学生大多在屏幕前长大,教师教学需因材施教;影视文学来源于历史和现实,能对《行政管理实务》的内容起到一定的诠释作用;将影视文学作为《行政管理实务》的教学资料效果不错,且能继续给学生提供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篇目。焦仲卿、刘兰芝这两个不朽的文学形象,为高中学生所喜爱。但是,由于故事发生在距今近两千年的东汉末年,学生古典文化知识积累有限,因而在教学中,学生常有不少疑问。本文试图从文化层面上谈谈自己在该课教学中的一些探究所得,以就教于方家同仁。  相似文献   

20.
"没有女性便没有文学",女性永远是文学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正因为她们的存在,文学才如此多姿多彩,《左传》中就出现大量形象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从总体上来说,《左传》秉承"书美以彰善,记恶以惩戒"的宗旨,将女性形象分为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两大类,那些具有敏锐政治洞察力和卓越才识的女性是作者褒扬的"善"的典范,而那些荒淫糜乱、心地恶毒的女性则是作者贬斥的"恶"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