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白在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大鹏意象,这些意象多具原型特点,是自由的象征、不羁的载体,这与诗人慕自由、尚洒脱、喜自然的个性气质极为吻合.诗人将大鹏视为理想与抱负的寄托,赋予大鹏气贯长虹、直冲霄汉的人格力量,他的忧国忧民、关注民生之情,通过大鹏形象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盛唐大诗人李白在诗歌中塑造的大鹏形象的内涵,认为它是诗人自己积极进取精神的征象,是诗人反叛性格的表征,是诗人生命轨迹的写照。文章据诗而论,颇有新意。  相似文献   

3.
纵观李白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即在他以嘉许和称羡的口吻所咏吧的诸如凤凰,松柏、长鲸鸾凤等人格意象中,有一个频频出现并伴随诗人生命始终的意象,那就是大鹏,与李白素不相识却仰慕已久,追踪数千里终行相见的魏万,也称叹他为  相似文献   

4.
李白一生写过三首以大鹏为题材的诗。《临终歌》表白的是他的死亡哲学,即钟爱坦率、乐观、超脱的死亡态度。诗歌显示了他对终极现象的思考高度。《上李邕》则表现了诗人作为交游高手的特有的心态,反映了青年李白优良的心理承受能力,展示了诗人积极的生存活力,也是李白情商学和交际学方面行为能力高强的佐证。《大鹏赋》是李白的少年之作,本赋不仅是李白少年意志的折射,也充分阐释了他高超的判断力和勇于扩张生存地域的非凡气质。大赋突现了李白的基本的性格,是诗人卓越胆商的象征。李白在中国诗史上的巨大成就当然是其优越智商的产物,而其超绝的胆商和情商也占据了他诗歌创作过程的基础性和主导性地位。正是李白高超的判断力,勇敢的探险精神,高蹈天下、纵横四海的生存方式,为他高水平的诗歌创作奠定了重要的生活基础。三种大鹏,不仅表述了李白智商学、情商学与胆商学三方面的精神维度,其现代性也值得今人探究。  相似文献   

5.
大鹏种菜     
我家庭院的小园里种了三畦菜,一畦茄子,一畦辣椒,一畦西红柿。早晨,我把间下的苗扔在园子外边。中午,我下班回家,看见五岁的孙子大鹏在园子外边的空地上用小煤铲扒土筑畦栽菜苗。他干得很是认真,学着我的样子栽,一畦茄子,一畦辣椒,一畦西红柿。他累  相似文献   

6.
纵观李白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即在他以嘉许和称羡的口吻所咏叹的诸如凤凰、松柏、长鲸、鸾凤等人格意象中,有一个频频出现并伴随诗人生命始终的意象,那就是大鹏。与李白素不相识却仰慕已久,追踪数千里终得相见的魏万,也称叹他为“横海鲲、负天鹏”。意象是诗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传统的诗歌批评和诗学理论关注的是意象的感性因素,突出意象在加强诗歌生动形象性和具体可感性方面的作用。从人类学的观点来考察,使意象具有意义并发挥作用的,不是它作为一个意象的直感性和生动性,而是它作为一个心理事件和某种文化要素的奇特…  相似文献   

7.
李白诗文中对大鹏形象的塑造是诗人理想、性格、精神和人生遭遇的真实写照,是其强烈的功名事业心和"济苍生"、"安社稷"儒家用世思想的集中表现,是李白儒家思想为体,道家思想为用所形成的性格和精神气质的外在物化.  相似文献   

8.
平南大鹏话是一种有别于他地的客家方言。本文记录和描述了其语者系统——声母、韵母、声调,并作了历时的考查,指出其演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大鹏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使用频率很高,并且极具生命力的意象。该文着重探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形象原型的内在涵义,以及后代文人在诗文中使用大鹏这一意象的两种价值取向──作为远大志向的象征和作为精神自由的象征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0.
《大鹏赋》是李白超越有限的精神图腾,他在大鹏的现象中寄寓了自己的自由理想。这篇赋受庄子《逍遥游》的影响明显。但二者又有很大的不同:一为哲学论文,一为文学作品;大鹏不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为李白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1.
传说中大鹏是一种善于飞翔、喜欢搏击长空的最大的鸟。如今的容县十里乡大鹏小学也正像大鹏一样腾空而起,一举跻身十里乡教育教学的先进行列。说到大鹏小学,我们不能不说说她的领头雁——李广—才。李广才1973年8月参加工作,1990年担任大鹏小学校长。他上任之际,也正是该校历史上最不景气的时候,校舍全是严重危房,教学质量全乡倒数第一,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为零,学生不想在该校就读,教师不愿到该校工作。这样的“烂摊子”如何收拾是好?李广才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而是暗暗给自己定下了分三步走出困境的奋斗目标。第一步:用3到5年的时间改变学…  相似文献   

12.
"大鹏"形象源于《庄子.逍遥游》,不仅点染了庄子"无待"的哲学思想,而且以其自由的个性及雄伟精能的力量成为后世文人自况或抒怀的最佳形象。庄子之后的许多文人都曾刻画过大鹏形象,其中,李白以其浪漫恣肆、傲岸俊逸的人格魅力独领风骚。李白的《大鹏赋》专注描述了"大鹏"的奋勇激昂,宏奇壮伟。磅礴傲岸的"大鹏"已从庄子的哲学意象转化为具有独特含蕴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3.
<正>在高二语文课本庄子的《逍遥游》中,作者描绘的大鹏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它外形高大雄伟,胸怀宽广,志存高远,见识非凡。跃于大海时,乘长风破万里浪;翱翔蓝天时,凭扶摇搏击长空。它不满足于现状,开拓新领域,开创新天地。千百年来,它被人们交口称赞。大鹏的形象主要有以下特点:一、化鱼为鸟——变化大起初,大鹏是北海的一条大鱼,名叫鲲。鲲体积非常大,它的身体有几千里宽,可到底有几千里长,人们  相似文献   

14.
庄子《逍遥游》中塑造了一个非凡的形象——大鹏,然而,人们对大鹏的形象解读,却有问题。一方面,人们直觉到庄子对大鹏形象是赞美的,而另一方面,却又认为庄子视大鹏为“有待者”,尚未进入逍遥游的境界。大鹏是庄子为说明自己追求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而塑造的一个铺垫性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庄子、李白所塑造的大鹏形象,体现了他们共同的精神内涵:对远大理想的追求;自由精神;通观精神。庄子、李白所追求理想的不同,形成了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这从大鹏形象的活动方式、活动空间和审美特质三个方面得到阐释。大鹏形象实际上象征庄子、李白对生命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陈赟 《文教资料》2011,(33):88-91
《逍遥游》中大鹏是否逍遥,历来聚讼纷纭,其实这是误读庄子产生的假问题。从《逍遥游》的论证思路看,庄子在文中并不关心大鹏逍遥与否,仅仅是用大鹏寓言来说明“小大之辨”,为“无己”“无功”“无名”这个惊世骇俗的论点出场做心理铺垫。大鹏寓言与逍遥之境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假问题的产生.在于人们把庄子无端崖的“卮言”当做传统的逻辑论证“庄语”来阅读了。研读《庄子》,应该对“卮言”这种诗性的论证方式予以充分重视,从语言修辞入手,方不至于胶柱鼓瑟、郢书燕说。  相似文献   

17.
传统观点认为,商标"大鹏"译为ROC会使英美人联想到中华民国,不利于维护国家尊严.类似的评论在国内翻译界流传达十年以上,但从历史、现实、语料库、读写、法律、推理模式等角度出发,发现该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庄子不仅是浪漫主义文学宗师,更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卓越的思想家。《逍遥游》是庄子哲学思想的纲领性著作。庄子人生哲学的主旨是“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终者为友”,是对绝对的精神自由的不懈追求。他的理想人格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也正是围绕这一主旨,大张大放,设喻引证,反复议论,屡发衷情,只见云气空蒙,往返纸上,倾刻之间,顿成异观! 《逍遥游》先后两次叙述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和  相似文献   

19.
<正>一生以大鹏自喻的天才诗人李白,在天宝元年(742)终于获得了振翅而起、飞抵长安的机会。他怀揣建功立业的理想,却只能待诏翰林,不久因恃才傲物,遭权贵诋毁,于天宝三载(744),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而梦断长安,又开始了其求仙访道的漫游生活。"中天摧兮力不济"(《临路歌》),一只飞振八裔的大鹏,半空跌落,铩羽而归!此后,他只能以受伤的双翼拍击茫无边际的人生苦海,那簸却的沧溟  相似文献   

20.
李白创作的诗歌今存九百多首,他的诗充分表现了其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扬奋发的精神。李白多次以大鹏自比,他的诗歌题材多种多样,被誉为“诗仙”。杜甫是唐由盛转衰时期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保留至今的诗作有一千四百余首,诗艺精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