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问题的提出近代力学创始人伽利略相信,自然界是简单的,自然界的规律也是简单的.他从这个信念出发,猜想落体也一定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它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但是,速度的变化怎样才算“均匀”呢?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校招生》2008,(12):56-56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自然”的第一个解释便是“自然界”.这三个普通的字组合在一起却让我们产生敬畏。千百年来.人们都在与自然界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越来越懂得如何在自然中生活.这不仅是一种状态,这还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本能。  相似文献   

3.
人们习惯上喜欢追求完美,偏爱平衡和对称.完美是一种简单,也意味着秩序,而自然界看上去似乎也是完美的,也常常能如人所愿.但当人们为发现自然界中某些对称而得意之时,自然却又会露出点瑕疵,它似乎并不总是那么听话.很有可能自然本身就不那么对称、完美,是人们把对称的外衣加到自然身上去的,使自然看上去完美.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露点瑕疵也就很正常了.不过,人们要找出自然的规律,不借助对称也很难.也许正是因为这样,自然才一次次地打破人们先前找到的对称.  相似文献   

4.
“和孩子一起过语文的日子。”简单、素朴,他的课堂就是这样一段段平凡、普通的生活:自由、快乐.他教的孩子就是一个个这样自然、本色的稚子。太多人喜欢他的课.因为简单中总有着那样一种深邃.素朴中总有着那样一抹光彩:太多人喜欢他的课.因为他的课堂上,孩子自由却不散漫。灵动、活跃.在一阵阵笑声中总有收获。于是.我们不得不感叹:这...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环境危机.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提出要重新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要坚持以自然为中心,把人看作是自然界中的一员。其实,不能简单地把人看作是自然界中的一员。也不能由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简单地推论出人是自然界中的一员。如果把人看作是自然界中的一员,就否定了人具有超越自我的本性.抹煞了人的社会性,反而不能解决环境危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注意物理学中展示的“美”梁云阶简单美物理大师爱因斯坦认为:物理美的本质是简单性。这是物理学的朴素美。这种思想来源于古希腊的美学思想,这种思想认为自然界是简单的,因而自然规律也应当是简单的。物理学中的许多规律形式非常简单,令人称绝。比如一个简洁的牛顿定...  相似文献   

7.
魏国荣 《物理教师》2008,29(11):56-57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不仅是自然界普遍遵守的规律,也是研究自然科学的强有力的武器.  相似文献   

8.
小学自然教学要达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十分复杂而且非常重要的问题。要认识这个问题,首先弄清楚“自然课是一门怎样的课”是很有必要的。这就涉及小学自然的教学目标、要求、内容、方法、学科性质等因素。全国著名自然教学专家刘默耕同志曾有过这样的论述:我们的新大纲和新教材上,第一性的不是课本,不是照课本读书,是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探索自然界的规律,就是教孩子们“搞科学”。  相似文献   

9.
关于“自然的人化”洪毅然先生探讨“自然的人化”与“美的规律”的两篇文章(见《西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3期,1986年第1期,以下简称洪文)认为:“自然的人化”即自然界自动地成为“为人之物”,这一质的飞跃的依据是“自然界依照自然史规律”的发展,在“一有人”的条件下,量的表现是整个自然界(当即无限性的宇宙及其永恒性的发展)都已人化。我认为这种观点难以确立。因为自从一有人之时起,人与自然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诚如洪  相似文献   

10.
《周易》“易简”原则与科技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易简”原则及其本质《周易·系辞》说:“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其说自然万物之造化运转是简单易知的,自然而为的,不假人力之构造;认为“易简”不但是自然界万物变化的基本规则,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原则。人类对客观事物按简单的方式进行思索创造的方法论原则,就称为“易简”原则。自然界到底是怎样的,简单还是复杂?这是人类长期思考的问题。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纷经变化,气象万千,确乎是复杂难知的,那么这复杂的世界有没有简要的枢机之纽可以为人类所掌握,人类一旦掌握,就可以此来把握世界,把握自…  相似文献   

11.
一个国家的教育成功与否.最简单的评判办法就是看一看她的各级各类学校是“千人一面”还是姹紫嫣红各有特色。因为,各有特色符合以人为本而发展的理念。符合自然界中一切事物都应是和谐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作文一练     
王广清 《新高考》2005,(5):10-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早在战国时代,荀子就提出了“人定胜天”,长期以来,人们为人能胜天而沾沾自喜,但是,人非得征服自然吗?古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说:“人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恩格斯也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第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相似文献   

13.
振动是物体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在自然界广泛存在.钟摆的摆动、水中浮标的上下浮动、担物行走时扁担下物体的颤动、树梢在微风中的摇摆……都是振动,自然界中一切具有弹性的物体都可以产生振动.在物理学中,对于一个复杂的运动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简单运动合成的,这些简单的运动是一些最基本的运动,掌握了这些基本的运动规律,其合运动规律就清楚了,  相似文献   

14.
最近发表的环境美学论著提出了多种提议,呼吁用各种非审美的标准来限制对于自然的审美欣赏.其中一些标准是道德上的。学者们认为:这些道德标准排除或者贬斥一些对自然对象进行审美欣赏的形式,同时裁定或者抬高其他一些形式。本文的目的是评价其中一种主张。它大体上认为:自然是我们应当尊重的事物;然后追问,是否有些审美地欣赏自然的方式对自然不尊重.而其他一些方式则表现出尊重。本文最后指出:那些对自然不尊重的欣赏方式都是不能接受的或不恰当的,而那些尊重自然的方式则是值得接受的——仅仅因为它们尊重自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实践的美学观点”做了一些方方面面的评析,针对其观点,指出:现实性的劳动往往造成对立的两个结果——一个是美,一个是丑;“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会导致仅仅以“人的尺度”去改造和重建外部自然界,这势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丑;美的规律体现于“物种”的尺度与人的“内在尺度”及其统一之中,劳动——特别是现实性的劳动并不能创造一切美或美的事物;我们必须尊重自然及其规律的“先在性”,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对称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之中,数学学科正是对自然事物的抽象、归纳与概括,因此数学中具有对称性的内容非常多.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曾说:“从一般意义上讲,对称对于我们的论题(探索怎样解题)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说明这一课是从泛论1958年全国夏季大丰收说明“事在人为”,说明人的主观能动性能改变客观事物。人跟自然进行斗争,从斗争的实践中,逐步掌握了自然界的变化发展的规律,又进一步利用这些规律,按照人的意志,改造自然界。我们常说,“人定胜天”,就是说,人的主观能动性能战胜自然。文章在开头总述1958年夏季大丰收是一个伟大胜利之后,接着分成两大段,一破一立。第一大段(原分段的第二段)是被“风调雨顺论”。这一段有两层意思:首先是从历史上来论证“风调雨顺”决不能带来象1958年夏季这样的大丰收。“风调雨顺”的自然条件是历史上可能有的也常常有的,可是夏粮作物增产69%,小麦亩产7,320斤,早稻增产100%,早稻亩产16,000斤,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的,也是不可能有的。其次,用1958年自然条件的实际情  相似文献   

18.
今天的教育好宏伟.因为我们处在信息时代:今天的教育好严肃.因为我们不仅仅是传承.而且要讲究科学。当然,教育不能急功近利.既不能断章取义,也不能抽刀断水。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漫长的生长过程。古人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反思教学,把以人为本作立足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参考多元智能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根据优生优育的经验.觉得今天的教育可具体化为“养、读、控、导”。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感到学生对有些原理难以理解,对自然规律、知识应用技能难以掌握,或者是由于对现象的抽象认识外加感官的刺激不足,出现“老师今天教,学生明天忘”.有时会听到一些老师说:“这个问题不管我怎么讲,学生就是听不懂、理解不了”,“这个问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学生还是不会”.针对此类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一、给加点字注音汲()取渊()博机械()模()式二、词语解释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不言而喻:锲而不舍:三、根据课文,谈谈创造性思维的必需要素是什么?四、下面句中的横线上填入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不过,有人会选择图形C。非对称性图形只有C一个,会被认为与其他图形不同。A.或者因为所以B.也许虽然但是C.或者虽然但是D.也许因为所以五、下面各句均使用了引号,其中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B.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