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往往要新建一定数量的体育场馆,很多城市在比赛结束后,这些场馆就被闲置甚至废弃,新建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一直是困扰主办城市的一个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新建场馆赛后利用率低的原因,同时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提出了一些提高新建场馆赛后利用率的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近几届奥运举办城市奥运场馆的投融资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近几届奥运举办城市场馆投融资的发展趋势为投资主体日益增多、融资模式多样化、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混合型投融资模式成为奥运场馆的主要投融资模式等。影响各奥运举办城市场馆投融资模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奥运举办国的政策与态度、资本市场发达程度以及举办国的体育体制、奥运场馆的功能定位等。奥运场馆的投融资模式对其赛后运营有较大影响。改革体育场馆投融资体制,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利用现有体育场馆,严格控制新建场馆数量和投入、吸引私人机构参与体育场馆投资,便于场馆赛后运营。  相似文献   

3.
奥运场馆的超大规模与巨额成本使奥运会的举办频遭诟病。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百年奥运场馆数量波动上涨、使用更新优化、布局模式转换、配套迭代升级的状况及致因进行解析,认为场馆规划有失致使额外成本攀升,场馆利用不佳导致场馆荒废闲置频现,办奥挤出效应招致反对浪潮频发,场馆治理不当引致生态破坏屡现,据此提出若干消解策略:超前规划场馆,规避奥运场馆赛后“白象化”;注重赛后利用,促进奥运场馆发展可持续;倡导节俭办赛,探索场馆多元利用新举措;注重低碳环保,追求场馆治理环境正影响。  相似文献   

4.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及系统分析等方法对2022年冬奥会场馆的赛后利用情况、存在问题等进行探究,并提出合理、高效的利用路径。北京作为世界上首个“双奥城市”,赛后场馆利用具有向世界展现新时代中国体育运动以及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新风貌的意义。当前面临的发展问题:场馆赛后运营理念难以兼顾,场馆赛后利用专业人才匮乏,场馆赛后成本利用高昂,场馆赛后文化品牌建设乏力。鉴于此,提出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四条路径:服务大众健身,助力体育强国建设;发挥场馆优势,探索全季运营模式;开发文化遗产,打造独特“奥运”品牌;引进专业团队,提高场馆专业运营。  相似文献   

5.
北京奥运场馆赛后服务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奥运场馆赛后服务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是新的奥运经济研究问题。本文选择北京奥运场馆赛后服务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以"奥运场馆更重要的功能是赛后服务于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这个现点为主线。探讨近几届奥运会举办国赛后场馆服务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的情况,在借鉴举办国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北京奥运场馆赛后服务于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6.
奥林匹克运动会结束后的遗产利用问题引发了各国的关注。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不停地举办,场馆也在世界各地拔地而起,不同的赛后运营模式也在逐步借鉴、更新与完善。在不久的将来,奥运场馆赛后利用模式会更进步、更完善、更先进。该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法,分析得出:奥运场馆在建造之初侧重点聚焦于赛时要求居多,对赛后的场馆利用缺乏规划,导致很多奥运场馆都处于亏损状态。近几年各国对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和经营越来越重视。该文选择中国、悉尼和伦敦奥运会场馆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国内外奥运场馆运营模式的经验,为我国奥运场馆运营模式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等,从产权关系及运营管理视角对奥运场馆赛后运营模式进行研究,为国内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提供借鉴。汉城、悉尼、伦敦三届奥运会构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场馆赛后运营模式,共性的经验有:发展定位是运营模式形成的基础,可持续经营策略是运营模式形成的核心,市场需求是运营模式不断完善的重要推力。对我国的启示:坚持公益属性,明确场馆发展定位;推动多元主体供给,激发场馆经营活力;组建专业管理团队,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树立场馆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后奥运时代场馆的可持续利用是奥运改革的新规范,探究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自我推进机制在回应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破解治理主体主观动力不足和创新意愿不强等问题具有独特优势。在2022北京冬奥会视域下,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遵循自主发展—自我建构—自觉生成的学理基础,建构以目标—准则—方案为分析框架的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的自我推进机制。研究认为,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的自我推进机制应以可持续动议为启动目标、自适应规则为运行准则、结构化行为为行动方案,但存在潜在利益冲突所致的目标“偏利性”、现实制度环境所致的主体“懈怠性”、原有治理惯性所致的行为“依赖性”等自我推进困境。在结合实践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增强赛后利用目标公共性,强化公共利益为核心的可持续共识;提升赛后利用准则创新性,营造主动创新为核心的自适应环境;加强赛后利用方案落实性,制定精准靶向为核心的结构化策略等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挖掘温哥华、索契、平昌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情况与经验,以及对北京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的启示。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情况:温哥华冬奥会注重场馆与社区形成深度融合、索契冬奥会以赛事推动区域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平昌冬奥会以场馆集聚促进"首都圈"创新发展。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经验:场地功能转换,支撑公共体育服务;利用集聚效应,带动区域产业升级;平衡利益相关者诉求,提升经济效益;专业团队参与,满足复合性需求。启示:促进体育服务综合体转型,加速场馆与城市有效对接;强化场馆集聚效应形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突出场馆赛后利益相关者责任,完善规范性管理制度;寻求冬奥场馆多元化运营,打造专业赛后场馆运营团队。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梳理、研究和借鉴国内外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理念及赛后利用经验,总结了目前国内外体育场馆运营的3种模式,提出了省运会后嘉兴市投资新建和改造的一批大型现代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的5个基本原则以及省运会场馆赛后利用的6条建议,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缪佳 《体育科研》2023,(1):49-54
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是1972年奥运会的举办地,也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它让体育场馆进入艺术的殿堂,也让奥运惠及普通百姓。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在建造过程中秉承奥运为城市发展服务、为大众健身服务的理念,使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场馆影响深远,也给予我们建造体育场馆和体育公园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根据<奥林匹克宪章>中对奥运会举办城市遴选的规定,从国际奥委会和候选城市两方面探讨了经济因素对双方的决定作用.对于国际奥委会而言,奥运会巨大的规模,全球目前面临的经济危机和数量众多的比赛场馆的建设,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奥运会举办国家和城市的经济实力是前提.对于奥运会举办城市来讲,提出诱人的经济条件是获得选票的  相似文献   

13.
The 1984 Los Angeles Olympic Games created a new sponsorship model for organising committees, changed perceptions about the value of hosting the Games, encouraged greater reliance on television revenue and generated a $232.5 million surplus. Although observers rarely cite sports venues as a 1984 legacy, the Los Angeles Olympics resulted in the construction or improvement of nearly 100 sport facilities in Southern California in three decades following the Games. These sports spaces served more than 500,000 young people annually. Much of the construction funding came from grants made by the LA84 Foundation, which was endowed with Southern California's share of the 1984 surplus. The Los Angeles Olympic Organizing Committee (LAOOC) achieved a surplus by producing substantial revenues while tightly controlling costs. A key element of cost control was limited spending on Olympic venues. The LAOOC built only three new venues, relying on existing stadiums for all other venues. The LAOOC's construction budge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other Olympic organisers in the 1980s and 1990s. Thus, by building very few new venues for the 1984 Games, the LAOOC laid the groundwork for a legacy of sports fields, tracks, gymnasiums and pools built or improved after 1984.  相似文献   

14.
国际奥委会新一轮改革蓝本《奥林匹克2020议程》中,围绕"城市与奥林匹克运动"提出了颇具反转、颠覆意味的重大设想,同时也是对"无城来办"现实危机的被动应答。"无城来办",是现代城市开始后现代变革下,奥运会与之不相适应的矛盾体现。这种矛盾于多方面影射:城市规划的集约化与奥运会超大规模之间的矛盾;城市空间的公共化与奥运空间排他性之间的矛盾;城市民生的实际期许与奥运会政治经济宏大设想之间的矛盾;城市生活的休闲化与奥运会工业文明逻辑之间的矛盾。因而,未来奥运会应观望城市风向,跟进城市变化,主动而积极地进行调整与适应,才是实现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向。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近3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体育场馆建设、布局和赛事利用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第22、23届世界大冬会主要以改建和建设临时场馆为主,资金投入较少,第24届世界大冬会场馆以新建为主,资金投入较多;因斯布鲁克市的比赛场馆布局较紧凑,都灵和哈尔滨市的比赛场馆布局相对分散;因散布鲁克市和都灵市在大冬会举办后将大部分场馆转成赢利性场馆,哈尔滨市受我国经济体制的制约,大冬会场馆的经营权存在较大分歧,场馆赢利能力较差.据此提出哈尔滨大冬会比赛场馆赛后综合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梳理了法国巴黎百年奥运会的创意历史,分析了2024年巴黎奥运会“破墙”办赛的举措,认为:打破奥运会“观赛场地”之墙,开幕式推动城市再生;打破奥运会“超额开支”之墙,多项措施降低举办成本;打破奥运会“碳排放”壁垒,增强奥林匹克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动;打破奥运会“传统竞技”之墙,更新运动项目促进奥运会年轻化。基于此,探讨了2024年巴黎奥运会所面临的风险挑战,提出2024年巴黎奥运会“破墙”办赛的启示:奥运会融入历史文化,推动城市再生;奥运会遵循环境保护准则,推动可持续化发展;增设新潮运动项目,推动奥运会年轻化发展;利用奥运会,增加对特殊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合理设计二青会场馆,实现二青会场馆的可持续利用是未来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总结近三届奥运会场馆的建设和利用经验。针对二青会主赛区的场馆,对场馆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场馆建设的优劣势。结合二青会场馆自身的特点,利用场馆变换模式、多元化利用模式、分割模式、临时场馆利用模式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借二青会场馆,促进特色旅游发展;携二青会场馆,促大众体育发展;借二青会场馆,促体育竞赛发展这几个方面入手为赛后场馆制定一份策划方案。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推理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市11个新建奥运场(馆)(不含临建场(馆))的投融资结构和模式进行分类和归纳,在总结现有投融资模式经验的基础上,对北京新建奥运场(馆)赛后运营的现实困境加以分析,提出对北京新建奥运场(馆)投融资模式选择及赛后运营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北京奥运会后体育场馆如何利用进行探讨,提出应当采用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多元运营模式,构筑奥运场馆业主联盟,开发奥运旅游项目,对体育场馆进行冠名,将职业体育融入奥运场馆赛后的运营和应当充分利用大学区内的体育场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