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技术依存度是衡量一个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比较了对外技术依存度的各类统计口径,引入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和外资在华R&D经费内部支出指标,构建了对外技术依存度的测算指标和方法框架,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进行了测算与比较,提出了正确看待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的有环境因素、管理因素、技术因素、劳力、资金等。这些因素的自身状态各以什么作为衡量指标.它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各占多大比重。文章就这一内容研究的动态,现存在的问题,解决此问题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科学评价区域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对于促进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采用三阶段DEA-Windows模型,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对于转化效率的影响,测算了安徽省十六个地级市2014-2019年间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发现,政府的财政支持、地区的R&D活动企业数、GDP总额、高校在校人数以及实际利用外资等因素对科技成果转化均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各省区人力资本测算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吴兵  王铮 《科研管理》2004,25(4):60-65
我们提出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投入等于这个地区人均产出除以产业工人的平均工资,并用统计数据测算了我国31个省区不同产出水平下的人力资本投入水平。揭示了我国各地区的人力资本利用投入和有效利用系数表现出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的差异,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一致性至少部分原因是人力资本利用不同造成的。同时与受教育年限对比,发现用这种方法测算人力资本是相比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以包头市固阳县2019年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测算为例,对此次测算征地内涵的修改补充以及整体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测算方法进行更新研究.通过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整理分析研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农业、交通、水利等方面,结合最新的农用地定级成果,最终决定采用综合判定法以及多因素综合判定法来一起确定征地区片划分结果;采用征地案例比较法...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评价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促进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增长,采用三阶段DEA-Windows模型,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测算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4-2019年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并分析其时空演进特征.研究发现:在没有控制环境因素的情况下,16市规模效率的均值大于纯技术效率的均值,而在控制环境因素后,纯技术效率的均值显著提高、规模效率的均值大幅下降,最终得出规模效率不高是制约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从影响因素来看,地区的政府财政支持、R&D活动企业数、生产总值、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以及实际利用外资等因素对科技成果转化均具有显著的影响;总体上看,16市中有将近一半的城市处于低要素水平发展阶段,但各市的3种效率值均逐年上升,全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正在缓慢提升中.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双高型城市扩大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规模,效率单高型城市因地制宜补齐短板,效率双低型城市强化政府引导作用,构建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的区域协调机制解决地区间成果转化效率不平衡问题,不断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环境,是一个经济发展区域的基础设施、宏观政策、法治观念、管理服务和思想意识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氛围的综合反映。经济环境的好坏对吸引外来投资、企业经营条件、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快慢具有直接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各种环境因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力图对我国各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区域人才发展指数是对区域人才发展评价的重要指标。文章对我国区域人才发展指数的概念和编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编制,测算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人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提出了我国区域人才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姚文戈 《情报科学》2001,19(12):1335-1336
本文分析了吉林省社会信息化程度,确定了社会信息化程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测算了吉林省在社会信息化程度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环境管制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将农业面源污染和碳排放作为"坏产出"指标纳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中,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析2001—2010年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30个省市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成分,并探讨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环境因素的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但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从地区差异来看,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变动、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对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影响,而环境管制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高洁  刘玉洁  封志明  潘韬  杨艳昭  张皓 《资源科学》2018,40(6):1209-1221
水土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是衡量人地关系协调程度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开展水土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研究,可以为有效调控区域资源环境压力提供科技支撑。本文以西藏自治区为例,首先兼顾资源、环境和生态属性,构建包括水资源、水环境、生产性用地及生态用地在内的区域水土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然后基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规定或相关研究结果,率定不同指标的关键阈值,进而从高到低依次划分出红色、橙色、黄色三个预警等级,在此基础上选取2005—2014年作为研究时段,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构建的西藏自治区水土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耕地面积和草地退化程度等指标的变化对区域水土资源承载力影响较为明显,需加强应对和调控措施;区域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10年间呈上升趋势,由橙色预警区间降至蓝色预警区间,西藏自治区水土资源承载状况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吴玉鸣  张燕 《资源科学》2008,30(1):25-30
如何协调高速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及资源耗竭的关系涉及到人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和承载,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于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18项指标构成的“经济增长与环境”系统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熵值赋权法对1995年、2000年和2005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耦舍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环境发展尚处于低强度低协调的低水平耦合阶段;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区域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区域耦合强度与协调程度在空间上还没有达到良性共振,在空间分布上不具有对应性。要改变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较低的现状,各个区域需要依据各自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耦合协调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进行宏观调控,以实现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向良性的、可持续的耦合协调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3.
冯喆  高江波  马国霞  高阳  潘韬 《资源科学》2015,37(9):1700-1708
自然资源核算是全面揭示环境-经济耦合系统物质流动过程的重要方法,也是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是自然资源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回顾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最新核算体系研究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经验,梳理了核算体系编制的原则;依托现有国民经济核算和环境统计数据,设计了由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账户、平衡表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三部分所构成的区域尺度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体系;归纳了产排污系数法在区域污染实物量核算研究中的应用;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初步进行了编制实践,并对实践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①为适应区域自然资源核算的需要,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体系设计应遵循相容性、针对性、导向性和可行性四个原则;②在区域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中,宜使用指标体系方法综合反映环境质量,并设立实物账户核算经济活动中污染物和废弃物的产生、处理、排放和消纳;③核算体系的运行可以使政府、居民和企业多方获益,同时该体系也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采用2009-2018年海南省数据构建科技创新环境和经济子系统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评测海南省创新环境和区域经济的综合水平,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一步测算二者的宏观耦合关系,并应用灰色关联度法考察经济系统各指标对创新环境的影响,借以揭示指标层面的微观耦合机制.研究发现:海南省整体创新环境和区域经济水平均在不断提升,两系统经历了由劣质高耦合、中等高耦合到优质高耦合三阶段,从极度不协调发展到高度协调;经济因素中,地区生产总值等一般经济环境因素对创新环境影响最强,高技术产业对创新环境的影响最弱.提出海南省值得引起海内外创新人才的关注,要进一步提升创新环境水平,应首先致力于发展区域经济,给高技术产业以更多支持、促使其发挥更大的创新影响,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绿色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结果数据的讨论,全面研究福建省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影响因素,进而对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等指标表现出的因素进行SWOT-AHP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构建起以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为子系统的福建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得到福建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模型,建立近期、中期、远期的三阶段战略目标,提出福建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6.
环境税及其区域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丽丽  王京芳 《软科学》2005,19(1):26-29
由于巨大的环境问题和资源压力,开征环境税作为一项有效的经济激励制度,已成为发达国家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我国创新环境政策也应借鉴国外经验。但是,必须考虑区域性特点对环境的影响。基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存在区际转移风险的实际,在探讨环境税理论基础及其指导意义之后,结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解释了我国环境污染的特征,分析了区域性特点对环境税税制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角度分析我国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以及造成区域差异的因素。构建包含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和资源环境3个层次共27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可获得有效数据的161家实验区为研究对象,测算其2014—2018年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得分,识别影响实验区可持续发展差异指标,并测算其全要素生产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各分解指标,识别影响实验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驱动因素。结果发现:(1)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新登记注册企业数、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是影响实验区可持续发展差异的主要指标;(2)导致实验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根本因素是纯技术效率与技术效率,即制度与结构发展因素;(3)实验区全要素生产率上升最主要源于技术进步;(4)实验区经济发展协调性总体呈改善趋势,其中浙江省的实验区协调发展水平较强,可为其他地区的实验区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分析区域物流发展的差异性,提出规模差异、相对差异的概念及测度指标,以陕、甘、宁、青、新五省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物流发展的差异状况,运用变异系数法对区域物流发展差异情况进行测度,并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能为实现特定经济空间内区域物流的均衡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尤济红  高志刚 《资源科学》2013,35(6):1211-1219
能源效率的提高和环境污染的治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双重任务.基于政府环境规制的视角,以新疆1990年-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本研究实证检验了政府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从单要素能源效率,还是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角度,政府环境规制均不利于新疆能源效率的提高,同时,政府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的抑制作用不仅体现在当期,滞后3期的抑制作用仍然显著,尤其是滞后2期的政府环境规制对当期的能源效率影响最大.最后,就实证检验的结果做出一些理论推断,并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往人们只是就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理念及发展原则等诸方面取得了统一认识,而对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依据标准等问题,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匹配性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经济发展阶段决定区域经济发展任务、经济水平、技术水平、环境与生态标准等,所以,始于经济发展阶段,有一条与经济发展各阶段相匹配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