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布尔迪厄的《关于电视》为基础,剖析了"新闻场"与"学术场"的博弈。主要从"新闻场"对"学术场"的引入方式、扮演关键角色的因素以及博弈后学术场发生的变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构建出"新闻场"与"学术场"的互动场景。  相似文献   

2.
"电视知识分子"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文化现象。本研究以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以及文化适应与文化转换为视角,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以湖北电视台多频道节目及两所高校教师介入电视场的情况为个案,分析目前我国学术场与电视场之间的关系,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3.
杨舒 《新闻世界》2010,(11):30-31
山西问题疫苗事件中的地方政府与新闻媒体,在布尔迪厄场域理论视野的观照下,按其自身属性,可以分别划归为政治场域与新闻场域。就疫苗是否存在着高温暴露变质,双方有着激烈的争夺。新闻场域作为低自主性的场域与政治、经济场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这一事件中新闻媒体区别于三鹿"毒奶粉"事件,选择了站在地方实权派的对立面,一方面是出于新闻场域运行逻辑使然,另一方面或许也有自己更深层次的考量,即树立报社的民生品牌形象,尽可能多的占领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4.
场域理论认为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由相对自主的小社会——即子场域构成,各个子场域都有各自的逻辑与必然性,场域、资本、惯习是具有认识论意义的重要概念。在当前红色文化传播场域中,出现了经济资本侵蚀文化资本、权利资本挤压文化资本、政治场域固有惯习与文化传播场域的扭结以及文化资本非理性运用的情况。要解决这样情况,应从捍卫红色文化传播场域的独立性着手,以反思的视解理性地建构红色文化传播场域。  相似文献   

5.
丁莉 《今传媒》2014,(5):33-34
布尔迪厄的《关于电视》于1996年出版,这本小册子是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电视上批判电视的演讲录。书虽"小",然而在此书在法国各界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新闻传播领域内引发了一场持续数月的争论。让我们将视角从西方转到东方,由过去转到当下。微博新闻场已经成为现代传媒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试图分析传统新闻媒体的官方微博新闻场的象征暴力特征。  相似文献   

6.
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中揭露了电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两个功能:反民主的象征暴力和受商业逻辑制约的他律性。批判电视越来越受经济场的控制,并指出这样的危害;揭示了本应该成为民主的非凡工具的电视却蜕变为象征的压迫工具。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微博这一新媒体代表,指出网络时代,媒介内容同质化现象加剧,新媒体取代电视成为媒介中心和新闻圈吸金的重要工具。微博等新媒体除了有言论自由、政治监督等角色外,还是新闻场承受和施行"象征暴力"的一个角色。  相似文献   

7.
郭旭魁 《东南传播》2012,(7):158-159
本文基于"场域"理论,从政治资本、经济资本以及两类文化资本三个维度,考察《百家讲坛》栏目的产制动因。结论是:体现经济资本的收视率是传媒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规避政治风险的内容才允许进入场域空间;知识分子为重新掌握昔日的话语权不得不与电视媒体合谋,一个"百家"节目丧失了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董雨虹  曹敬波 《今传媒》2016,(10):97-98
作为文化生产场域中的《金星秀》在经济和政治的他律性之间努力复制更大的社会区隔,凭借着节目主持人金星的各种“资本”保持着节目的相对自主性,从而建构了一档有着自身文化品位的“金星秀”场域。这给电视节目生产场域的启示是:电视需要把握好自身受经济政治的“他律”性,发挥更大的文化创作“自主”性,电视才能承担起自身的文化责任,创作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作品。  相似文献   

9.
布尔迪厄的<关于电视>揭露了新闻场的本质和真相:一个在"看不见的审查"下,受象征暴力和商业制约的他律的新闻场,随着网络媒体时代的到来,以新媒体为特征的新闻场呈现出与传统新闻场不同的新特点,其实践活动同样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0.
直播场域中应有的伦理规则被推翻与重组,符号的虚荣、经济资本的活跃,这些都对用户的社交行为、自我呈现、价值观形成和公共参与度多个方面产生影响,导致直播伦理的本有规范被打破,体现为场域的畸形化、遮蔽化、粗糙化呈现。直播视域下伦理失范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市场的诱导、政治的缺位、文化的稀释。对直播场域主体的多元治理分为三个方面:经济场域需要植入符合理性价值的变现手段,政治场域需要依托法律治理与一体化治理相互呼应,文化场域需要建构直播的文化逻辑和文化伦理。  相似文献   

11.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实践中所创造出来的、能够影响身心发展的存在性活动,自发展之初便随时间逻辑和空间转向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随着历史进程的变迁,教育内容愈加多元,其场域也随之发生了转型,新闻学科因与全球形势联系密切、科学技术介入影响,其教育场域也随之再生而转向.如何发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我国新闻教育中的价值塑造作用,构建复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法国学者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出发,探寻新闻场域介入专家场域后所带来的异化表现及负影响。两大场域作为社会场域中的两种客观存在有其合流的共性基础,彼此的良性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两者也有着不同的逻辑与惯习,非正常地越界必将导致"媒体暴力"对专家公信力的消解、专家成为"快思手"传播"固有的思想"及将专家"符号化"等后果。要让专家场域保持自身的学术惯习,坚持批判性和建设性,需要媒体、专家和大众三者共同维护。  相似文献   

13.
传统电视媒体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受到巨大的挑战,包括受众和广告主的流失以及人才的流失,媒体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在"互联网+"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传统电视媒体只有坚持电视媒体为主,新媒体为辅的战略,打造电视融媒体才能实现较好的转型。从目前的电视产业发展上看,我国电视融媒体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电视融媒体是一种新型媒体,它以电视媒体为主导,同时融合了其他媒体形态。《中国舆论场》是中央电视台的首档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本文分析了其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应增加现场互动与对舆情把关来提高其收视率以及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自1993年1月我国第一档电视谈话类节目《东方直播室》开播以来,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走过了将近18个年头。到目前为止,我国电视荧屏上应该是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各电视台都有谈话类的节目,但是存在节目质量不高的现状,原因有很多,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对谈话最本质的东西——"谈话场"认识不够。本文从"谈话场"的定义出发,分析了"谈话场"中话语主体间的相互作用、"谈话场"的开放程度和"谈话场"的氛围这三个构成要素,认为"谈话场"是决定谈话节目质量的关键所在,影响到谈话节目的成败,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电视谈话类节目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谈话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虚拟舆论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随着因特网的迅速普及,网络在社会各方面的应用日益走向深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变革。在信息和新闻传播领域,因特网的应用更为世人所瞩目。于是,伴随着网络虚拟舆论场的产生,就要进一步探究网络虚拟舆论场的概念以及它的形成过程,进而研究网络虚拟舆论场形成的要素,比如:技术开发、网络受众心理、商业经济的发展、传播环境的影响;网络虚拟舆论场的特点,包括:交互性、开放性、全球性、个性化、时效性。在了解网络舆论场的大致轮廓后,就要对虚拟舆论场进行引导和控制,因为在网络虚拟舆论场里,会出现虚假新闻、色情信息、网络诽谤与隐私的传播,所以要从道德、政策、法律方面进行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6.
电视记录场理论是一种精细地描述电视拍摄现场要素对记录性质影响的理论.电视记录的场是拍摄现场诸要素(被摄对象、摄像机/摄像师、记者等)及其带有的权力关系共同构成的客观实在.电视记录的场因不同的质可以细分.这些场对电视记录的内容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文章阐释了电视记录场理论及其在业界实践中的运用和具体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7.
场域理论视野下弱势群体媒介势弱的形成及其救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势群体的产生同然是经济、文化、法律等场域等多重社会场域合力"结构"出来的,但我们无法忽视新闻(媒介)场域在其中的活跃身影与密切介入."场域理论"已经成为当前文化批判研究的新范式,借用法国已故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的"场域"理论,作为检视我国现阶段弱势群体媒介"势弱"成因及治理的分析工具,不失为新闻界回应时代实践需求、敏于担承社会责任的尚善之举.  相似文献   

18.
何映霏  张国良 《新闻大学》2023,(2):89-103+120-121
本研究依托于“场域—资本”理论,探讨数字化时代新闻场域中记者获得数字资本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关注记者数字资本的性别差异以及数字资本转化其他三种资本的过程,重新考察新闻场域中性别权力关系,并探讨弥合性别数字鸿沟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数字资本对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有预测效应,记者的数字资本存在性别差异,性别在数字资本对文化资本的预测效应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对男性更有效。同时,新闻场域第二道性别数字鸿沟主要表现在“内容创作、掌握高阶数字技能、使用情况”等方面。在数字资本转化文化资本的过程中可能会引起第三道数字鸿沟,但目前第三道数字鸿沟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出发点,基于对南方Z市政务微信编辑的深度访谈,本文研究认为,政务微信生产实践宜理解为新闻场域与政治场域两种文化逻辑之间的融合与冲突,理解为其间各行动主体之间的博弈。具体地,政务微信的融合形态有四,即,"忠"且"传","忠"而不"传","不忠"而"传","不忠"且"不传"。融合中的冲突性元素源于各自相异的场域逻辑,显现为融合中的行动主体--行政领导与微信编辑--在投入与效果、有为与无为、代际差异三方面的博弈。不过,两大场域在目标上可能的一致性,即,政治安全前提下的市场致效,使得政务新媒体仍存在有机融合的空间。基于此,本文尝试性地将我国政务新媒体实践概括为"博弈性融合"。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从科学技术层面上还是文化理念上,今天的传播已经无可否认地由以传播者为中心进入到以受众为中心的新时代。就广播电视行业而言,受众的心理需求,以及带来心理变化的文化动因是电视人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以《超级新闻场》的改革以及前后收视率对比为例,详细研究了受众的文化心理以及这种心理给广播电视行业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