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新闻同行经常这么说"好新闻可遇不可求"。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当记者天天都要写新闻,但想获个大奖却真不容易,所以,有的记者把采写出获奖新闻形象地叫做抓"活鱼"。  相似文献   

2.
我来河南日报工作7年了,有8篇新闻作品获得了全省好新闻奖(其中两篇与他人合作)。我静下心想想,这8篇好新闻,有的属幸运,有的是“无意插柳”,也有一些是“有心栽花”。随便说两句可以,真要弄成文章,写出个子丑寅卯,既觉得理不出头绪,又感到诚惶诚恐。因为,我在这方面的理性认识尚少,报社内又多是行家里手,好在“初生牛犊”,谈些个人的体会吧。一、脑子里要经常有好新闻意识我们工商处的几个年轻人私下议论起写好新闻,一说“事在人为”,一说“可遇不可求”。各  相似文献   

3.
去年,我们在福建日报发表《海峡两岸法律事务渠道沟通了》的消息,报道了海峡两岸联合律师事务所成立一年多以来的工作成绩,荣幸地获得了华东九报头条新闻一等奖,这是新闻界同行对我们的鼓励。这条新闻的价值其实主要还在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去年采摄的电视新闻片《南浦大桥成为上海人民心中的丰碑》继获得1991年全国电视新闻评比一等奖后,又获得第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新闻界人士在为我们高兴之余,也提出疑问:这么精采的极富个性的采访对象是不是事先组织好的?我们完全理解这种疑问的善意成份,我们更想说的是:一切可遇不可求。也许是运气和机缘偏偏让我们碰上了,但有谁知道我们在接到这次采访任务时心中是何等的焦虑和不安呢。  相似文献   

5.
追书     
上篇 凡事可遇不可求。遇则遇,求何其难。做出版的,有遇好稿而无慧眼者,多少传世佳作、畅销大构,数历退稿方得以面世,而更多的流传则是求稿不得的故事。所谓好稿,在于稿件质量精良。求优稿,最易想到专家名家的作品,当然不是他们所有的稿件悉数精良。李白杜甫诗篇成册,常传者可数;“唐宋八大家”文章累积,诵读者晨星。何所求,求的是专家名家的心血之作、思潮之作。  相似文献   

6.
系统与零散刊物主编安排一期内容,何主何从,如何搭配,是要费些脑筋的。还是以《文史知识》为例。有的同志说:既然叫《文史知识》,就要系统介绍中华民族的文史知识,不能零散。有的同志说:杂志、杂志,自然要丰富多彩、朱紫杂陈。一本刊物,怎样算有系统?什么样子叫零散?怎样把系统与零散这对矛盾处理好?这是主编不能不经常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徐浩程 《新闻世界》2011,(10):24-25
杂志以"内容为王",一个点中读者神经的好选题越来越成为杂志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但好选题似乎总是可遇而不可求。尤其在"厚报时代"的压力下,好选题不仅是杂志人期望,也是杂志人的苦恼。《决策》是一本面向党政官员的时政类期刊,创刊多年来,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决策》能在期刊的"密林"中异军突起,与其独特的选题策划分不开。  相似文献   

8.
思想的本性是个人的事业,可遇不可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团结才是力量。我做编辑,拒绝任何形式的编委会,拒绝任何不开放的系统。  相似文献   

9.
突发性事件新闻是新闻摄影记梦寐以求的拍摄对象,这类新闻有很大的偶然性,且常常是稍纵即逝,它的画面冲击力十分强烈,能引起受众的极大兴趣和关注,故新闻价值较高。但突发事件常常突然爆发,令人措手不及,让人难以把握,以至于不少摄影记感叹:突发性新闻是“可遇而不可求”啊!突发性新闻真是“可遇而不可求”吗?笔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其偶然性的背后有其必然性,摄影记只要留心观察,仔细分析,通过敏锐直觉判断,一部分突发事件完全是可以提前预见的。  相似文献   

10.
正回想自己走过的人生历程,我总是有一种庆幸的感慨。虽然我离开祖国二十年,但每走一步,仿佛都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人们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说的是机缘可遇不可求。在我看来,国家就是我们每个人头上的天,只有国家晴空万里老百姓才能阳光灿烂。我也凭着自己的努力奋斗,到今日终于闯荡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1.
更好发挥媒体在灾害中的组织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一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特别直播《爱心守望风雪同行》,感觉很震动,非常及时,正是社会关心的焦点。采用这种形式报道非常恰当,适应需求,中央电台带了个好头儿。这场雪灾报道是一个机遇,可遇不可求,希望它能给广播带来全面上升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浙江省农民卖蘑菇难这一事件的采访、报道。我们体会到:问题性事件进行正面宣传是一种有利社会,有利人民的好形式,大有可为。记得一位新闻界老前辈说过,新闻往往可遇不可求。然而,遇到重大题材的新闻,尤其是批评性题材,怎么把握,这也是一大难题。《省长解决农民卖蘑菇难》就是一例。蘑菇是浙江省大宗出口产品之一,1988年,由于国际市场蘑菇好销,十多家单位争相抢购,鲜菇价格哄抬到每公斤五元多,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蘑菇生产的发展。但1989年10月下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精品生产问题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精品也好,获奖作品也好,是“可遇不可求”的。另一种观点认为,精品是新闻工作者精心积累、精心创作的结果,“可求不可遇”。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参考》2006,(12):26-27
畅销书果真可遇不可求?台湾图书市场目前出现了一本翻译书《畅销书的故事》(脸谱文化)台湾《联合报》针对书中涉及的畅销书作家、经纪人、出版社主编、通路业者进行了采访报道,全方位呈现畅销书产生的过程,现摘编《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及《蓝海战略》两本畅销书的选书策略、营销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如何增强新闻的可读性,更好地发挥新闻的导向作用?这已为越来越多的同志所重视。比如,有的主张扩大社会新闻的版面,有的提倡写短新闻、目击式新闻、现场新闻等等。应该说,这些都不失为好的主张、好的措施。但是不是凡短新闻、现场新闻就一定有可读性呢?我认为未必。去年,我们扬州日报也搞过目击新闻竞赛,最近又搞了创建卫生城的现场新闻竞赛,结果真正有可读性的文章并不多,有些短新闻短而空,现场新闻无现场感。这是什么原因呢?记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讲过一句话:“情者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一本好书是可遇不可求的,有的出版社等待一个作家或者等待一本好书要花费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而在今天逡个出版资源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很多图书从策划到出版的周期往往不到3个月,但是这些图书中真正成为好书的却少之又少。因此,遇到一个好的选题,如何能让这个选题最大程度地变成一本好书,是出版社和编辑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一本好书是可遇不可求的,有的出版社等待一个作家或者等待一本好书要花费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而在今天这个出版资源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很多图书从策划到出版的周期往往不到3个月,但是这些图书中真正成为好书的却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18.
资讯     
《出版广角》2013,(23):94-96
[评刊]寻找独属于自己的风格文/宫立文学研究者吕叔湘先生曾说:"《读书》有《读书》的风格,这就不容易。很多杂志没有自己的风格,什么是《读书》的风格?正面说不好,可以从反面说,就是‘不庸俗’……可是‘不庸俗’要自然形成,不可立意求‘不庸俗’。那样就会矜持,就会刻意求工、求高、求深,就会流于晦涩。"我想以"与中国出版同步,为中国出版服务"为宗旨的《出版广角》也不例外,也应当思考是否拥有独属于自己的风格,如何才能"不庸俗"。  相似文献   

19.
朱波 《新闻通讯》2011,(5):59-60
在信息日益开放的当今社会,独家新闻对于媒体来说往往可遇而不可求,同质化已成为困扰各家报纸凸显竞争力的瓶颈。它不仅会使受众产生视觉疲劳,而且也是对新闻资源的极大浪费。  相似文献   

20.
朱波 《传媒观察》2011,(5):59-60
在信息日益开放的当今社会,独家新闻对于媒体来说往往可遇而不可求,同质化已成为困扰各家报纸凸显竞争力的瓶颈。它不仅会使受众产生视觉疲劳,而且也是对新闻资源的极大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