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作品一律依作者的国籍分。作者国籍的确定是文学作品归类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作者的国籍通常是在书名页等处所题责任者前标出。这样去确定作者的国籍有时也不准确,因为在作者名前标明的有的是作者出生地的国别、血统所属国、或者原来的国籍。《机场之夜》,作者阿瑟·黑利名前都标着“(美)”,据阿瑟·黑利的传记,他生于英国,后入了加拿大籍。因此,作者名  相似文献   

2.
论文在分析作者国籍问题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学作品先依作者国籍分类在特殊情况下存在不合理性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是按作者的国籍作为分类依据的,但对旅居海外的华人作家的文学作品,按此分类却有违文学史的发展规律,论文对此提出了增补类目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是按作者的国籍作为分类依据的,但对旅居海外的华人作家的文学作品,按此分类却有违文学史的发展规律,论文对此提出了增补类目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在图书馆馆藏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厘清其分类问题十分必要。通过分析《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涉及文学作品分类的著者国籍变化、海外华人、改编、时代复分问题,提出如下改进建议:(1)编目人员需熟知文学类的列类标准和分类规则;(2)涉及国籍变化和海外华人作品时,应按照著作初版或作品发表时的作者国籍执行分类,并尽量保持不同版本的分类一致性;(3)改编类文学作品的归类应考虑著作宗旨;(4)存在时代复分的作品应尽可能以其创作的时代为准。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先依作家国籍分类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合理性分析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规定:在文学大类中,文学作品先依作家的国籍分,再按作品体裁分.将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先集中在一个大类中,增强了作品的区域性和归属性,鲜明地揭示了文学作品的范围;在此基础上再按体裁细分,增强了作品的专论性.实践证明,这个规定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学作品在语言、内容、风格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方便读者检索具有某种特征的文学作品,将文学作品先依作家国籍分类,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从外国文学作品分类看中图法与杜威法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和杜威十进制分类法,发现这两种分类体系有不同之处,尤其在文学作品的具体分类表达上,前者首先以作者的国籍区分,后者首先以作品创作的语言区分。  相似文献   

8.
著录外国著者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其国籍怎样标明,二是其姓名如何著录。或许有人会说,“这又算得了什么,本来就是不言而喻的嘛!”其实不然,很有深入研究之必要。仅以外国著者的国籍来说,对某一著者若著录得不妥,就会使读者误认为是另外一个人。尤其是文艺作品的著者,由于著录其国籍的不同,其类号则完全可能是千差万别的。因为文艺作品的归类,往往是先国别然后再细分。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使用手册>的规定,文学作品应依著者的国籍(国家)作为分类的依据,但在具体分编过程中存在一些不易操作的问题.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分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1986年5月3日,北京图协馆外文采编部主持召开一次分类工作专业会议,会议讨论使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讨论如何确定著者的国籍问题时,焦树安同志提出《中图法》将哲学家著作按国别区分,没有按哲学流派区分,结果同一哲学流派的各国哲学家著作被分散了,  相似文献   

11.
I_(11)作品集注释:“两国以上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集入此,一种体裁的入下列各类。”这里的“两国以上”,还附加着一个前提条件,即是不同地区的“两国以上”,如果同一地区,不论单一体裁或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集,均不入I_(11)/19,而要分到I_3/7各国文学类。当作品集的书名标明为某一地区的文学作品集时,归类不会发生问题。易于出差错的是,当两国或两国以上的文学作品集的书名未标出它为某一地区的作品时,常常会忽略I_(11)注释的前提条件,不去查究那些作品是否同属于一地区,立即将之归入I_(11)/19各类。例如,《爱情的季节》是两国以上的短篇小说集,此书有的馆入I_(14)小说集。查看这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拉丁美洲、中美洲、南美洲一些国家的作者。因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2010,(6):42-42
理由(1935年—),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凡接触过上世纪末我国文学作品的人,相信都知道"理由"这个名字,因为他的《扬眉剑出鞘》、《中年颂》、《希  相似文献   

13.
赵静  肖超 《东南传播》2018,(3):103-106
本文将书目计量学理论引入学术译著出版研究。以农业科学学科为例,在农业科学译著书目数据采集和学科分类的基础上,利用Excel软件对农业科学译著的书名、作者、作者国别、译者、出版者、出版时间进行数据统计。而后,对农业科学译著的学科特征、国别特征、出版时间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2010,(6):45-45
刘白羽(1916年9月28日—2005年8月24日),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文艺活动家。北京通州人。193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38年作为一个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的青年作家,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从此矢志不渝地投身到改变民族和祖国命运的斗争中。  相似文献   

15.
名人手迹     
蒋纬国(1916-),浙江奉化人,生于上海。早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物理系,1936年赴德国,曾在德军中服役。1939年转赴美国,入美国陆军航空队战术学校受训,并在装甲兵中心实习。1940年11月回国,参加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16.
张彦 《出版史料》2003,(1):59-59
爱泼斯坦(IsraelEpstein),1915年出生在波兰华沙,从小随父母来到中国天津,1944年到延安采访,著有《中国未完成的革命》一书,1957年人中国国籍,1964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2年宋庆龄创办《中国建设》(现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可以通过虚构情节来表达作者认为真实的事情,然而新闻(包括娱乐新闻),必须对事实做出准确、客观的描述.因而新闻与文学相区分的要点是核实事实.  相似文献   

18.
陈力丹:提出“典型报道消亡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传媒》2010,(6):10-10
陈力丹(1951年2月—),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江苏省通州市人。1968年—1973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团,当过农工、汽车学员、团报道组组员和组长、统计员等。1973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学习,1976年毕  相似文献   

19.
荆素蓉 《编辑之友》2011,(10):88-90
文学作品是作者根据美学规律创造出来的具有不同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文学作品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1]换言之,译者要在总体把握原作的艺术审美构成的前提下,充分调动译入  相似文献   

20.
德国的施普林格出版公司(Springer—Verlag Gmbh & Co.KG)是世界上最大的私营科技出版社,迄今已有150年的历史,其总部设在德国的柏林和海德堡,在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香港、巴塞罗那、布达佩斯和维也纳设有分部,全世界的雇员有1300人。它的作者队伍包括全世界众多著名科学家,其中许多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各学科的领先人物。施普林格出版公司现有库存17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