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磊  吴玉鸣 《资源科学》2010,32(11):2179-2185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是导致我国能源效率较低的原因。本文采用1996年-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广义矩估计方法和岭回归方法,估算了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边际效率及其不同能源消费量之间的边际替代率换算,分析了省际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能源边际效率由高到低排序为天然气、电力、石油、煤炭;煤炭消费比重的增加会降低能源效率,而石油、天然气和电力比重提高会提高能源效率。由此,为了提高能源效率,应努力减少煤炭、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加大煤电的转换力度,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的比重,逐渐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加强保证石油安全供给措施,实施战略石油储备计划。尤其是,国家在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同时,仍需在政策上鼓励各个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  相似文献   

2.
李亚东 《百科知识》2001,(10):16-17
也许有一天,一种新的能源将取代煤、石油、天然气,这就是可燃冰。  相似文献   

3.
朱训 《学会》2003,(11):7-10
实行全球能源战略的可能性实行全球能源战略对中国来说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能的。从当前形势分析来看 ,主要有以下几点有利因素。(一 )全球能源资源储量丰富 ,可以满足世界多年生产需要全球能源资源相当丰富。按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资料 ,2 0 0 0年全球现已探明可采储量煤炭984 2 .11亿吨 ,石油 14 0 2 .2 5亿吨 ,天然气 14 9.38万亿立方米。石油为 4 0年 ,天然气为 6 1年 ,煤炭的静态服务年限为 2 11年。石油证实储量由于勘查工作加强而不断增长 ,2 0 0 0年石油 14 0 2 .2 5亿吨 ,为1986年的 1.4 6倍。沙特、伊拉克等十大石油国拥有储…  相似文献   

4.
煤、石油和天然气是能源和化学工业的三大支柱。就世界而言,与石油天然气相比,煤炭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因此存在原料路线转变或多样化的必然趋势。发达国家预见到这一趋势,在目前油气供应比较充裕的条件下,依然投入相当力量研究开发煤炭转化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中亚主要能源出口国地缘政治风险的度量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鹏  成升魁  吴良 《资源科学》2018,40(4):773-783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中心位置,油气资源丰富,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油气管道沿线国家的地缘政治压力。为了保障能源出口安全,中亚主要能源出口国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实行了一套能源(包括石油与天然气)出口多样化战略。本文从相关性、多样性和国际关系影响这三个角度,利用2005—2013年的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的能源贸易数据,测试了这套战略对地缘政治压力的缓解和规避作用。研究结果显示:①哈萨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的石油市场多样化程度较高且市场之间相关程度较低,而出口国、过境国和进口国之间的关系对石油出口的影响较小;②天然气市场因为多样性不足且相关程度较高,导致国际关系能够对天然气出口造成较大的影响;③中亚能源出口国为了应付地缘政治风险,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方法。哈萨克斯坦采用了典型的市场多样化战略,而土库曼斯坦采用了逆多样化战略来减小其风险敞口。  相似文献   

6.
能源大洗牌     
一种藏在页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被美国突破技术瓶颈大规模开采以后,引发了全球能源格局、制造业格局、军事外交格局的大洗牌。拿什么代替石油?全世界石油和煤炭资源还能用多久?这是人类一直以来难以消除的担忧。因为石油和煤炭既  相似文献   

7.
石油与天然气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能源、化工原料和战略物资。近代石油工业已经有120年的历史。20世纪以来,人类对石油与天然气的需求迅速增长,石油与天然气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促进了石油与天然气开采理论与技术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晓  朱永彬  彭永明  王铮 《资源科学》2012,34(5):864-873
由于碳排放趋势影响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也是各国进行减排谈判的基础,因此得到了公众和政府的普遍关注。本文运用碳排放动力学模型,预测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中国、美国、波兰三国2009年-2050年的能源碳排放量,并对三国碳排放总量分别进行了情景分析。结果表明:①三国碳排放量都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中、美、波分别在2035年,2022年,2032年达到碳排放高峰;②三国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都趋于下降,中国波兰两国下降速率较快,美国下降速率较慢;③未来能源结构中,中国和波兰的能源结构较相似,煤炭比例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石油,天然气,非碳能源;美国的能源结构较为合理,石油占比最大,其次为煤,天然气和非碳;④中、关、波三国人均碳排放量差距较大,美国人均碳排放量在三国最高,但三国人均碳排放量最终都呈下降趋势;⑤在欧盟目标下,中,美,波三国碳排放总量降幅并不明显,而在哥本哈根会议背景下,中国完全能提前实现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目标。而基于2005年的碳排放水平,2050年中国要实现减排50%的难度非常大。美、波两国如不实施减排措施,其碳排放量将保持上升,实现目标的难度将更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石油资源的日益短缺,油价的不断飙升,石油争夺战的白炽化和公开化,无一不增加了人们对未来能源世界的恐慌:有一天石油用完了,我们还能用什么?所以寻找和开发利用清洁、高效、潜力巨大的新能源,已经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主要出路。“谁掌握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技术,谁就可以执21世纪世界能源之牛耳。”可见,天然气水合物将成为本世纪的一种主要能源,是能源的一个新领域。什么是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也称气体水合物(简称G a sHydrate),是由天然气与水分子在高压(大于100个大气压或10MPa)和低温(0°10℃)条…  相似文献   

10.
王宁寰 《今日科苑》2013,(12):63-65
新闻背景日前,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已成功从日本近海地层蕴藏的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中分离出甲烷气体——这是全球首次通过在海底分解"可燃冰"取得天然气,标志着日本在可燃冰开采的商业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1.特殊环境中储藏的新型能源以往人们谈到能源,首先想到的是能燃烧的煤、石油或天然气。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0,(14)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在满足精神享受的同时,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也在同步提高,不断刷新的私家车数量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全球汽车的保有量得到了快速增长。伴随着这一时代背景,传统私家车对全球的能源供应提出了新的课题。传统汽车绝大部分是以石油作为主要能源。石油作为主要能源,一方面污染环境,另一方面也使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更大的资源危机,我们都知道石油、天然气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研究。这些对今后的能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当今世界范围内重要的议题。  相似文献   

12.
中俄两国在石油领域合作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纵观这一历程,总体而言,两国石油合作一直在磨合.磨合发展过程当中有发展有延伸;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征,也各有其难题。由于两国能源外交在两国整体外交中的定位、两国能源战略和外交的差异、俄罗斯部分精英的态度以及深层次的文化和心理因素等方面一系列现存和未来预期的不确定因素,对两国能源合作形成一定程度的掣肘。因此中俄两国应着力从消除上述因素入手,以为未来能源合作顺利进行提供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13.
徐平  张涛  孙晓惠 《未来与发展》2007,28(12):26-29
天然气作为新兴的能源产业,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也被认为将是石油的替代能源,建立天然气储备将有利于缓解石油储备的压力.天然气储备的优越条件主要讲述了天然气的成本优势、与石油的替代性、地域安全性、发展前景;建立天然气储备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主要讲述了储气库的选择与储气设施的建设、目前储备工作的紧迫形势、技术进步、政策倾斜三个方面的内容,力求能够全面地阐述建立天然气储备的重要性和经济性,以期能够为国家在此方面提供辅助.  相似文献   

14.
能源是维系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便一直扮演着不同时期能源消费的重要角色。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类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耗量迅速增加。石化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大量开采与有限贮量之间的矛盾,加剧了能源危机。同  相似文献   

15.
一、面临危机的多国籍企业过去多国籍企业面临的最大危机是一九六○年以拉丁美洲为首伴随民族主义高涨的国有化风暴。一九五○年初在伊朗以毛萨得库政权的资源民族主义开始,对英国伊朗尼昂公司(现在的大不列颠石油公司)实行了国有化。对此,当时具有压倒威力的石油各公司一齐与伊朗石油绝交,结果使毛萨得库政权崩溃。这是当时表示多国籍企业势力超过发展中国家主权的象徵性事例。从一九六○年到一九七○年在非洲和拉丁美洲虽然流行过多国籍企业特别是关联资源产业企业的国有化,面且排斥外国技术人员,给多国籍企业造成暂时混乱,但由于当地  相似文献   

16.
<正>石油工业生产既是产能大户,又是耗能大户,同时还是燃烧加热污染大户。目前,我国石油集输制热大多采用电加热、燃气加热和热泵加热。但传统电热装置在石油集输制热过程中能耗过高,老油田燃气短缺、燃烧排放问题以及单一热源热泵在一年四季中难以实现持续稳定制热,这些都是石油集输制热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障碍。况且,电力、天然气是宝贵的清洁能源,用宝贵的清洁能源实现石油集输过程中的低品位制热,这是对能源的浪费。本文介绍一种三种清洁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可以为石油集输提供清洁、高效的制热。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石油天然气矿物能源紧缺的现状,系统分析了我国矿物能源节约利用的潜力以及世界尤其是中国周边国家能源消费的发展趋势。从能源结构的合理性、消费利用的经济性等不同角度来分析我国不可再生矿物能源消费利用的途径,并以技术、经济、环境的大量实际数据资料为依据对我国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等矿物能源不同消费用途进行定量比较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资源作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替代利用,乙醇汽油替代常规汽油,煤炭液化和石油化工,煤炭、天然气发电以及天然气化工等不同消费途径的经济和环境影响比较。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针对我国矿物能源资源的消费结构、替代措施、矿物能源的深加工以及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能源产业技术溢出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健  焦兵 《资源科学》2010,32(3):478-484
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能源富集省份,也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本文选择我国西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产业为研究样本,对我国西部能源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且对其技术溢出效应是否提高制造业的生产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西部石油天然气产业和煤炭产业虽然都对关联制造业产生了技术溢出效应,但是石油天然气产业对关联制造业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是煤炭产业的5倍;②我国西部石油天然气产业和煤炭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不同的,石油天然气产业的影响是正的,煤炭产业的影响是负的;③能源产业的繁荣不可避免的对制造业的资本、劳动以及科技的投入产生挤出效应,但是能源产业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也会带来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因此,只要能源产业对制造业正面的技术溢出效应超过负面的"挤出"效应,能源富集地区的"资源诅咒"陷阱还是可以规避的。  相似文献   

19.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其需求量正逐渐上升,预计到2025年,天然气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将赶超石油,成为重要的优质能源。由于其密度和沸点低,很难对其进行储存和运输,为了增加中国天然气的消费者,有必要开发一些安全经济的天然气储运方式。本文主要介绍了NGH储运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并对各种非常规储运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地域广阔、地质条件复杂多样,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能源的勘探、开采一直以来面临着源源不断的挑战。早期,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相对匮乏,人们大都凭借经验寻找油气田,然而石油和天然气在形成初期呈现分散状态,必须经过迁移、聚集才能形成可供开采的工业油气藏,这就使油气工程开发成为一件资金、人力投入高度集中,同时风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