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曾胜  郑贤贵  饶呈祥 《软科学》2009,23(8):65-68
对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四种能源消费与GDP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ADF单位根检验,运用计量模型,揭示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客观的比例关系。得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费中煤炭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电力、石油、天然气,这表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因此,一是坚持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二是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机会调整产业结构,带动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三是加大新能源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能源的科研开发。  相似文献   

2.
论文综述了我国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国内研究文献。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研究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对外开放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关于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方向和程度还存在争论;在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方面,多数研究发现煤炭相对比重的下降有利于提高能源效率;对于技术进步和对外开放的影响,基本上也是持肯定的观点。此外,还有少数文献研究了市场经济体制、能源价格、所有制结构等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能源综合碳排放系数表示基于低碳的能源消耗结构的变动,在解析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对ESCEC影响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能源替代计量模型分析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对ESCEC的灵敏度。结果显示,1980—2011年,石油、电力、天然气等可以有效替代煤炭,但这种替代对降低能源综合碳排放系数的贡献率变化较平缓;2011—2020年,煤炭产出弹性不断提高,使得石油、电力、天然气等与煤炭的替代弹性不断下降,导致ESCEC的降低率上升。  相似文献   

4.
基于信息熵的中国能源消费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数量的短缺以及能源结构的不合理将直接制约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安全.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以及一些高耗能生产和生活行为的过度扩张,对能源的需求大幅度增长,能源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能源需求量逐年上升,我国已经成为从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耗国.本文把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的数学方法引入能源结构领域,对我国1991年~2006年能源消费情况做了数量和结构上的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的能源消费需求总量逐年上升;②能源消费与能源生产之间的差值呈逐年扩大的趋势;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例在缓慢下降,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比例在逐渐上升;③能源消费结构信息熵1991年~2002年处于上升的趋势,2003年~2006年略低于2002年.但总体上变化不大,均衡度缓慢上升,这说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不明显,仍然是以煤炭为主,但结构逐渐在向多元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从这3个方面选取了1991年~2006年的人均GDP、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建筑业产值比重、交通运输业产值比重、批发零售业产值比重、研究与实验经费比重、专利申请授权数、科技活动人员数量9个影响能源消费结构的主要因子,利用spss软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至关重要.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通过采取转变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节约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等措施来调整能源结构,确保我国能源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对1983-2018年香港二氧化碳排放的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解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香港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和石油为主,在能源价格因素的影响下,不同阶段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明显,从大陆进口电力对其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具有促进作用。(2)经济增长和人口集聚是导致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由于近年来经济发展缺乏新动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助推作用逐渐减弱。(3)能源消费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替代效应是遏制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能源消费强度的碳减排作用最为显著。香港控制碳排放应继续实施强有力的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控制策略,重视未来能源价格波动的潜在影响,保持与珠三角以电力进口为主的跨境能源合作,拓宽天然气的国际和国内供应渠道。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石油天然气矿物能源紧缺的现状,系统分析了我国矿物能源节约利用的潜力以及世界尤其是中国周边国家能源消费的发展趋势。从能源结构的合理性、消费利用的经济性等不同角度来分析我国不可再生矿物能源消费利用的途径,并以技术、经济、环境的大量实际数据资料为依据对我国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等矿物能源不同消费用途进行定量比较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资源作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替代利用,乙醇汽油替代常规汽油,煤炭液化和石油化工,煤炭、天然气发电以及天然气化工等不同消费途径的经济和环境影响比较。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针对我国矿物能源资源的消费结构、替代措施、矿物能源的深加工以及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能源产业技术溢出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健  焦兵 《资源科学》2010,32(3):478-484
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能源富集省份,也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本文选择我国西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产业为研究样本,对我国西部能源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且对其技术溢出效应是否提高制造业的生产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西部石油天然气产业和煤炭产业虽然都对关联制造业产生了技术溢出效应,但是石油天然气产业对关联制造业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是煤炭产业的5倍;②我国西部石油天然气产业和煤炭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不同的,石油天然气产业的影响是正的,煤炭产业的影响是负的;③能源产业的繁荣不可避免的对制造业的资本、劳动以及科技的投入产生挤出效应,但是能源产业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也会带来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因此,只要能源产业对制造业正面的技术溢出效应超过负面的"挤出"效应,能源富集地区的"资源诅咒"陷阱还是可以规避的。  相似文献   

8.
在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下,应用共同前沿下的SBM模型(MSBM模型)研究"十二五"期间我国省际能源效率表现及差异。研究发现:"十二五"期间我国省际能源效率仍维持较低水平,且地区间差异性显著增加;省际能源效率平均水平为0.58,说明削减40%能源投入水平仍能实现现有经济产出水平,节能减排潜力较大。进一步应用空间统计方法对能源效率的自相关性展开检验,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讨论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省级地区能源效率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性,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开发水平和二次产业占比对能源效率具有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技术创新和城镇化率为能源效率提升提供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能源效率关键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琦  武春友 《科研管理》2010,31(5):164-171
摘要:基于超效率DEA方法对我国能源效率进行了分析,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效率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波浪式变化过程,而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提高。根据能源效率影响因素逻辑关系分析将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确定为能源效率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结构调整与我国能源效率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实证考察了专利授权数、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天然气消费比重和水电消费比重对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并提出了我国能源效率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省会城市能源消费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梁竞  张力小 《资源科学》2009,31(12):2086-2092
本文选取我国大陆30个省会城市(拉萨缺数据)的城市能源系统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典型城市能源消费的规模、结构与效率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城市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性明显,消费规模大体上呈现出总量自东向西依次递减,人均消费量西部却明显偏高的空间格局;煤炭仍然是我国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特别是在中西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而电力、石油等优质能源则在我国东南沿海和北方发达城市使用较多;能源使用效率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效率较低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以煤炭消费为主的内陆地区。城市能源消费的这种空间差异性使分区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实行有差异化的区域能源管理政策将是降低节能减排成本、提高节能减排效率以及城市能源系统有效性建设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能源地缘政治战略及中俄能源合作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郎一环  王礼茂 《资源科学》2007,29(5):201-206
罗斯石油天然气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能源出口已成为俄罗斯经济复兴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主要源泉,也是俄罗斯作为重振大国地位、"复兴国家"的重要武器和工具。从近年来俄罗斯能源地缘战略走势来看,主要有以下特征:①从政治关系出发,调整对独联体国家的能源政策;②"重回欧洲"大国目标出发,以"能源杠杆"制衡欧盟;③从国家经济利益出发,与欧佩克国家竞争多于合作;④从油气出口多元化出发,调整能源出口结构,向亚太国家倾斜;⑤以能源合作调剂与美国的关系。能源领域的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俄双方都很重要。为此中方应做到:①加强对俄罗斯能源政策和能源投资环境的综合考察和研究;②认真研究俄罗斯国情,充分认识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多民族大国的复杂性;③充分发挥中俄同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动能源经济合作;④严格按照国际法规和国际通行原则,规范中俄能源合作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业格局的不断推进,当前非可再生能源危机问题逐步成为一项社会性议题,极大地限制了工业文明的发展。尤其是当前私家车数量的大幅度增长,日益加重了石油能源消耗量及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公众的新能源应用诉求。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将其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范畴有较大的可行性,对于能源危机的缓解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改善具有实际效能。本文以汽车新能源领域的太阳能技术应用为基本出发点,系统分析了汽车新能源领域的太阳能电池、太阳能混合驱动等技术,针对太阳能新能源的汽车应用现状及未来趋势,展开了进一步实用探讨,以期有效促进新能源技术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兴  黄敏 《科技广场》2011,(11):91-93
本文通过对空调系统新风节能中占主导地位的转轮与板式热交换器在结构、原理、热回收效率、成本及使用特点上的比较分析,说明了这两种热交换器应用当中的一般规律,对转轮与板式热交换器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能源消费的分解分析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同能源储量不断减少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能源危机时威胁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处于全面工业化时期,经济快速发展,能源使用效率低,近几年不少地区出现的不同程度的"三荒"(电荒、煤荒和油荒)正是这一矛盾的体现.为了深入了解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使用效率对能源消耗的影响,本文运用分解模型把能源消耗总量的变化分解为经济增长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计算结果显示:1978年~2003年间能源效率年均增长率为4.76%,能源消耗总量没有随GDP的增长而同比增长,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脱钩;研究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效应共使能源消耗量增加约22.8×108t标准煤,而能源消耗强度降低所带来的减量效应共使能源消耗量减少约11.7×108t标准煤.若要在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的目标的同时,使能源消耗总量保持在2000年水平,2000年~2020年间能源使用效率年增长率需达到7.2%,这是十分困难,但经过努力实现这一期间能源效率年均增长5%,从而把2020年的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在20×108t标准煤以内是有可能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2003年的能源消耗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的GDP增长速度,能源使用效率随经济的发展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在下降.  相似文献   

15.
杨锦琦 《科技广场》2013,(8):126-134
本文根据我国清洁机制发展网发布的信息,对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CDM项目的开发、项目分布等情况进行了归类统计,并且分析了项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潜力,提出项目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结合铁合金企业生产工艺,对冶炼生产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用能分析,全面研究了铁合金企业中影响能源消耗的各种因素,通过分析计算,建立了能耗预测与优化模型,为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能源规划,实现节能增效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我省能源消费需求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呈刚性增长,资源环境压力仍将持续。节能工作必须改变过去主要依靠行政手段一条腿走路的方式,主动适应当前节能工作新变化,积极推进节能市场机制建设,把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建立起均衡持续推进节能工作的长效机制,才能确保实现节能目标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本文围绕推行节能量交易进行了深入思考,明确了政府在节能量交易中的作用,提出了节能量分类交易、目标分配及核查的作用、工作重点及体会。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节能减排影响因素及其效应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迪  聂锐 《资源科学》2010,32(7):1252-1258
文章以江苏省为考察对象,研究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动、能源技术进步和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对能源消费的CO2排放的影响,采用Laspeyres指数完全分解技术对江苏省6部门终端能源消费及其CO2排放的变动情况进行分解。结果显示:①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是能源消费及CO2排放逐年增长的主要原因,占68.92%;②产业结构变动的节能减排作用相对较小,且呈阶段性变化的特征,1995年-2002年间,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而其后起反向作用,其根源在于高耗能产业投资效应与前期能源投入的提前透支及其滞后影响;③高能源依赖的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与CO2排放起到推动作用,产业结构的节能减排效应弱化;④技术进步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对节能减排起到了主导作用,节能减排贡献度分别达到了-15.1%、-12.3%,其中高耗能工业部门结构比重与能源效率的微弱变动都对整体节能减排产生很大的影响;⑤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技术进步、能源结构优化和投资结构控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能源替代动态博弈视阀,建立双寡头厂商博弈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探究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开发动因。结果发现:(1)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能源总产出增长率主要取决技术积累效应和市场博弈效应的大小,而能源折旧率抑制新能源产业发展,能源替代率则相反;(2)在能源市场中,总存有稳态路径让知识资本和RD投入促使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向鞍点均衡;(3)技术开发是知识资本和RD投入增长的动力,正向调节新能源产业发展,促使新能源产量较高于传统化石能源剩余储量和价格较低于传统化石能源价格。因此,为发力新能源产业发展,应加快技术开发的开发创新,提高知识资本和RD投入支持。  相似文献   

20.
李影  沈坤荣 《资源科学》2010,32(11):2192-2199
中国经济已进入快速增长的轨道,但由于受增长方式局限性的影响,这样的快速增长存在众多约束,其中能源的总量不足和结构偏差已经成为最为突出的发展瓶颈。尤其是能源的结构问题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根据Romer的假说,由于自然资源的限制,单位劳动力平均产出最终将呈下降趋势,从而存在由于经济增长中资源环境要素消耗导致的"增长尾效"。本文在借鉴Romer的经济增长"尾效"假说的基础上,放宽了其关于经济规模不变的假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能源结构性约束进行了量化。结果显示从阻碍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石油的尾效值最大(0.0648),其次是天然气(0.0324)、水电风电核电(0.0275),煤炭最小(0.0096)。这意味着目前我国能源利用的主要矛盾并不是能源的总量约束,而是能源的结构性约束。能源的结构性矛盾已成为我国未来能源问题的软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