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研究一类疾病的传染模型,建立相应模型满足的微分方程,利用齐次向量场的方法研究其动力学性态,确定了疾病传播的阈值。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今已位居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首.制作较为可靠的脑缺血实验动物模型对该疾病临床防治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山西大同大学脑研究所制作实验动物脑缺血模型的经验,以和同行们交流,同时为基础性研究提供更稳定的模型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是一种半自主性细胞器,不仅是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场所,而且与细胞凋亡、活性氧(ROS)产生和Ca~(2+)稳态等密切相关。线粒体DNA(mtDNA)突变是线粒体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当前,线粒体疾病细胞模型构建仍存在许多困难,严重制约线粒体疾病的致病机制、靶向药物筛选和临床治疗等研究。本文将重点介绍线粒体疾病细胞模型的构建和特征,包括患者特异性永生化淋巴细胞模型、成纤维细胞模型及其衍生的转线粒体细胞模型和诱导多能干细胞及其定向分化细胞模型,以及这些细胞模型在线粒体药物筛选中的作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一类含Ornstein-Uhlenbeck过程的非线性发生率的随机SIS传染病模型,得到阈值R■,并建立疾病灭绝性和持久性的判别条件:R■<1疾病灭亡; R■>1疾病持久.研究发现,环境的波动强度和回复速率会影响疾病的爆发,波动强度越大,回复速率越小,抑制疾病爆发的能力越强.因此,为了控制疾病,应该减小回复速率或增大波动强度.  相似文献   

5.
《滨州学院学报》2022,(6):45-51
研究了病毒变异前疾病具有双线性发生率,病毒变异后疾病具有非线性发生率的SIR传染病模型。首先采用第二代生成矩阵法求得该模型的基本再生数并证明了各个平衡点的存在性。其次通过Hurwitz判别法得到该模型各个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性。然后借助Lyapunov函数、Lasalle不变集原理和Bendixson-Dulac定理证明该模型各个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两共存种群中具非线性传染率的SIS模型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两共存种群中具有非线性传染率的自治类型的SIS传染病模型 ,得到了疾病传播与否的阈值条件及相应的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 (或全局吸引性 )。结论表明 ,当两种群共存且均有疾病流行时 ,如切断疾病交叉传染因素 ,在一定条件下 ,疾病均会消亡。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和研究了一类禽流感传染病动力学模型.模型中人类群体是SIR模型,禽类群体是SI模型.在建立模型时,考虑了人类易感者和禽类染病者之间联系.通过分析,得到了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和全局渐近稳定条件;并得到了疾病流行与否的阈值.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一类具有出生率密度制约的非自治SIRS模型,获得了疾病持续和绝灭的阈值R*和R*,证明了当R*>1的时候疾病将持续存在;当R*<1的时候疾病将会消亡,最后利用Lyapunov泛函方法得到系统全局吸引的一些条件.  相似文献   

9.
两种群中具有饱和传染率的SIS模型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相互竞争的两种群中具有饱和传染率的SIS传染病模型,得到疾病传播与否的阈值条件及相应的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结论表明,恢复率、出生率、死亡率、竞争强度、种群数量的增大,有利于疾病的控制与消逝,疾病传播的状况取决于上述因素总和与传染强度的大小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一个具有非线性发生率且包含Ornstein-Uhlenbeck过程的随机SIS传染病模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决定疾病灭绝和持久的阈值——随机基本再生数R_0~s,当R_0~s> 1时,在一定条件下疾病持久;当R_0~s<1时,在一定的条件下疾病灭绝.同时发现大的波动强度和小的回复速率会抑制疾病的爆发.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教学》2014,(9):78-79
据科学网2014年4月9日援引报道,《细胞》杂志网站报道,全球首对靶向基因编辑猴在中国出生,完成这一工作的科学家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灵长类生物医药研究重点实验室和南京大学。猴子属灵长类动物,猴基因编辑的成功将有助于建立猴疾病模型,以更好地模拟人类疾病,大大降低药物研究的风险。未来有望定向改造人类基因,治疗基因疾病。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相互竞争的两种群中具有饱和传染率的SIRS传染病模型;研究了系统的持续性,得到疾病持续生存与消亡的充分条件。结论:在两种群共存的情况下,当种内传染强度较大时,疾病将持续生存;若对种内传染强度和种间交叉传染强度加以控制,疾病就会消亡。  相似文献   

13.
在本文中,研究了一类带有非线性发生率和复发的传染病动力学模型。首先给出了该模型的基本再生数,其次得到了地方病平衡点的存在性,然后采用构造Lyapunov函数的方法得到了无病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最后我们利用图论的方法来构造地方病平衡点的Lyapunov函数,得到了地方病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所获结论表明基本再生数是疾病流行与否的关键阈值:即当基本再生数小于1时,疾病消失;当基本再生数大于1时,疾病将流行.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一类具有连续接种免疫和潜伏期的SEIVR流行病模型,通过计算下一代矩阵得到了疾病流行与否的阈值-基本再生数.并运用Routh-Hurtwiz判据,Lyapunov函数以及La Salle不变集原理证明了当R01时,模型存在唯一的无病平衡点P0,且P0全局渐近稳定;当R01时,模型存在两个平衡点,无病平衡点P0不稳定,地方病平衡点P*全局渐近稳定.进一步分析得到在疾病防控中可以通过增加疫苗接种比率θ来降低基本再生数R0,从而防止疾病蔓延,并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因此动物模型的建立对探索其发病机制及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在动物模型中,转基因小鼠模型和转基因果蝇模型已成为研究热点。该文就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和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一类具有分布时滞和非线性发生项的SIR模型。首先运用欧拉向后差分法提出模型的离散形式;然后证明离散的SIR流行病模型的全局动态是由阈值R0确定的:当且仅当R0≤1时,无疾病平衡点E0=(Λ/μS,0)是全局渐近吸引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一类具有隔离项及常数移民的SIQR和SIQS组合流行病模型,得到疾病是否流行的基本再生数,证明了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的存在性和全局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黄疸待查是一个常见而复杂的临床问题,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多个学科。目前我国医学专家存在数量相对不足,分布不均匀等情况,导致了区域性和部门性医疗服务水平不足。本研究旨在建立一个客观的黄疸待查智能诊断系统,以提高医学诊断的正确性,提升基层医院及急诊的诊断水平,同时减少病人的花费。创新点:本研究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动态不确定性因果图(DUCG)模型,建立了黄疸待查相关疾病的知识库,通过203例临床病例的测试,其准确率达99.01%。文章以图形化的方式给出了疾病的诊断过程,方便医师理解和学习。方法:本研究采用了DUCG模型进行疾病诊断,首先根据DUCG模型的定义和黄疸诊断思路建立了包含27种黄疸相关疾病(表4)的知识库(图2),其中包括了疾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体征、客观检查检验结果等。然后与根据DUCG算法(公式1–4)编写的推理软件相结合形成诊断系统,对203例临床黄疸患者进行智能诊断,准确率达99.01%。最后对一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具体诊断过程进行了拆解阐述,体现了DUCG模型适用于复杂逻辑关系、计算效率高、不依赖推理概率和结果易于理解等优点。结论:DUCG模型成功实现了对黄疸待查相关疾病的智能诊断,准确率高,实用性好。该方法具有在其他医学领域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多因子疾病如高血压、恶性肿瘤等的病因研究以及临床研究,目前多采用诸如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cox回归等模型进行危险因素的筛选;当变量间线性关系不成立时,选用线性回归模型显然不适宜;选用加入交互作用项或采用变量变换的logistic回归、cox回归等模型,此时交互作用项往  相似文献   

20.
人格与健康的关系研究可追溯到古希腊的希波拉底,在20世纪40年代,受Freud等人的影响产生了心身医学,才真正开始将人格与疾病联系起来,随着理论和实证的发展综合出人格与健康的五大关系模型,为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和大致框架,未来还需要更多具体的研究来深化和整合,特别是人格与健康的交互作用模型。我们要考虑中国的文化环境变量,从生态学的视角建立一个完善的中国人人格与健康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