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春秋初年的管仲佐齐桓公尊王攘夷之功为历代美谈,但对其治国思想中的法治部分作出系统评价的却是几百年后战国末期的韩非。集法家大成的韩非肯定了管仲在齐国实行的变法改革,并认为变法改革是齐国成功的关键。他对管仲思想中的“刑罚”“因能而受禄,录功而与官”的法术思想表示赞同,并对其思想中不成熟的方面作出批评。  相似文献   

2.
马、蚁之智     
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在与反动儒家学派的斗争中,总结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思想,系统地建立了法家的思想理论体系。韩非在阐述其法家思想的过程中,运用了不少短小、生动的寓言故事,辛辣地嘲讽了反动儒家思想的欺骗性,揭露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反对社会进步、搞复古倒退的顽固派面目。读读这类寓言故事,对于我们研究儒法斗争历史,了解法家思想实质,将会有所启发。这里选载几则,并由铁丝厂工人赵庆福、钢丝厂工人刘蓉,大沽化工厂工人黄富贵、师范学院中文系工农兵学员王铁琨试作注解,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韩非是继吴起、商鞅、申不害等战国后期法家最重要的思想家,他对以往的法家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和扬弃,从而将法家思想的理论水平推进到了新的高度,被后世学者看作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的思想内容丰富,文章主要讨论其君臣观,并从中探讨《韩非子》中所反映出的韩非的治吏思想。  相似文献   

4.
韩非(约公元前二八○年——前二三三年)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末期人,与李斯同是法家杰出代表荀况的学生。他的一生,是战斗的反潮流的一生。他总结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思想,系统地建立了法家的思想体系,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所在的韩国,是个小国、弱国,当时正处在亡国与更新两条路线斗争的关键时刻。韩非看见韩国外受强国威胁,内有儒家学派的严重危害,国乱民贫,亡在旦夕,屡次上书韩  相似文献   

5.
杨康 《现代语文》2004,(6):15-15
韩非穴约前280—前233雪,中国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于王侯世家,是韩国的公子。和秦国的大臣李斯一起就学于儒学大师荀况。韩非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期间曾经多次向韩王上书,写下《难言》、《和氏》等文章,但是韩王并没有召见他。韩非的报国之心受到冷遇,悲愤中写下《孤愤》、《五蠹》等名篇。这些文章流传到秦国,为秦王赢政发现,大为惊叹,于是发兵攻打韩国,以获求韩非。韩非来到秦国,后来因得罪秦王宠臣姚贾,后者与李斯勾结陷害韩非,把韩非逮捕入狱,并在狱中将其毒杀。韩非的思想主要包含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简介  相似文献   

6.
韩非是中国古代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从法的基本精神、法的运行以及与法相关思想三个方面探究韩非的法律思想,挖掘其法律思想精髓,对中国现代法学建设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法家学派之成因,自汉以降,学者多主《汉书》出于理官之说,本文从学理上指出其说之谬在于没有看到其社会和思想原因。本文认为其思想学理源自于晋地文化,其学派形成于当时社会背景和当时思潮之融合,这种融合的主题就是如何解决中国的乱而达到治。本文重点分析了这个主题下先秦社会背景的经济、政治、文化、成文法运动等特点及对于法家形成之作用,分析了先秦思潮中儒、道、墨、名等诸家思想当时情势下对于法家思想整合之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从韩子引释老子之“道”为法家之“道”为切入点和支点,明析法家之道的命义与内涵,展示其内外显象“德”与“理”,推演德与理契接点“利”的作用,探求韩非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据,剖解二者相通相同之处的哲学路向。  相似文献   

9.
韩非子二题     
韩非的死因是韩非研究中的一个悬案,但却没引起关注。韩非《说难》应该是其身受图固之后的心迹记录。因此,韩非的死固,乃其语言触犯了秦王或秦王身边的宠臣。这是其性格悲剧的结果。就思想发展的必然性来说,韩非既然喜刑名法术之学,既然是法家理论系统的集大成者,道自然是韩非思想的逻辑起点和必然归宿,因此作《解老》、《喻老》当然就是一种归宿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由其奠基而形成的管仲学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他们以阐发管仲治齐佑齐桓公成就霸业为宗旨,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思想体系,其中,管仲学派的无神论思想就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在我国史学界青史留名。在吸收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基础上,所形成的法家思想依然闪耀着其独特光芒。"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这几句话可以充分概括韩非的治国之要,对我们当前的行政心理研究依然意义重大。文章通过梳理韩非行政心理的相关内容,并对相关内涵进行分析,以期得出对当前社会治理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陶佳 《培训与研究》2013,(11):59-63
韩非法律思想的哲学基础是道家的,但其精神却是法家的。在解老以诠法的过程中,韩非论证了法的哲学根基,阐释了法的生成机理、形式特征、运作规律等。同时,韩非解老是为了发挥其法治思想,非真为解老,故而使老子哲学变得更加社会化、法家化。无论是"道"观念的形下学转变,还是"理"概念的提倡,都是韩非以法家精神调和老子哲学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传统意义上,学界习惯将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划入“法家”的阵营,这其实是对韩非政治思想极大的误解。在韩非思想中,“法”或“术”都只是他用以维护专制君主绝对统治的得力工具和必要手段,并非他的政治思想的最终目的。因此,若将韩非称为“法家”、“术家”或“法术家”都是存有疑问的。而“势”治的思想则可以说是韩非政治思想的归旨和核心所在,在理论上充分体现出其坚决捍卫专制统治的绝对君权的政治主张。因此,韩非应该称为“势家”。  相似文献   

14.
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其人性理论在极大程度上继承并发扬了早期法家,特别是《管子》的人性思想,但《管子》人性思想和韩非的人性思想也有显著区别,并且都从自己的人性理论出发,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之策,研究《管子》和韩非人性理论及其治国之策,对于我国的法治建设和国家治理应该说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韩非是先秦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法家学派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尽管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历史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但是 ,其进步的法治观及其“法治”思想的精华 ,却是我国法制史上的宝贵财富 ,它不但标志着我国古代学者对法的性质、作用及其特征认识的水平 ,而且也对我国现代法制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3,(8):I0002-I0002
8.韩非一、生平介绍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法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战国末期的韩国贵族。早年与李斯同师事荀子,"喜刑名法术之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他看到韩国政治腐败力量贫弱,一方面,多次劝谏韩王变法图强革新,但始终未被采纳;一方面,写成《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和《说难》  相似文献   

17.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构了以法为核心、以法术势为基本逻辑框架的法治思想。其法治思想是围绕"道"而进行的。韩非有关"道"的论述与他的法治、术治、势治思想都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8.
在封建制代替奴隶制之初的战国后期,垂死的奴隶主阶级和新兴封建地主阶级之间夺权反夺权、复辟反复辟的斗争十分激烈。奴隶主阶级在政治思想方面的代表,孔孟儒家学派,大肆宣扬奴隶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妄图复辟奴隶制度。因此,在政治思想战线上批判孔孟儒家学派的反动理论,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任务。实际上属于法家学派的荀子(活动时期约在公元前298年——238年)及其学生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约公元前280年——232年)正生活在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19.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构了以法为核心、以法术势为基本逻辑框架的法治思想.其法治思想是围绕"道"而进行的.韩非有关"道"的论述与他的法治、术治、势治思想都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儒家代表孔子的穗治思想与法家代表韩非法治的政治思想的演变及对当代的启示。儒家主要讲了孔子的德治政治思想及如何实现其思想;法家则主要讲了韩非的法术势结合的政治思想,秦王实践了韩非的理论并实现了一统天下的目标以及两个思想家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