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应重视学术手稿的收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近来,笔者有幸阅读了阎康年同志著的《牛顿的科学发现与科学思想》一书,在受惠于该书的同时,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该书的作者在论述牛顿的科学发现和科学思想时,不是凭二手材料进行简单的推断,而是引用大量的当年牛顿亲笔记录并留存至今的手稿作为佐证,书中的许多观点和论据大多是作者在研究牛顿手稿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出来的。因此,该书的观点是比较客观公正的,如今该书已成为国内有关牛顿研究的经典文献之一,可以说该书及其作者和读者均得益于当年牛顿记录下来的那些手稿。写到这里笔者不由地想起了一则报道,在1987年9月,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图书馆馆长沃伦·B·库恩在河北农业大学图书馆作学术报告时谈到:在大学图书馆中,显得日益重要的部门是收藏部,该机构是收藏学术手稿和珍本图书的中心,该中心在许多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前,关于人物通讯播音中人物语言是否扮演的问题颇有争论。这一争论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有利于克服目前存在着的呆板的、缺乏特色的播音腔,使播音语言更加生动,而且也有利于将来播音事业的科学发展。播音语言作为一门艺术,也作为一门科学,还是一个新开辟的领域,它的发展需要人们去大胆地设想,展开充分的争论。有争论才有比较,有比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阐述图书情报学专门方法研究意义的同时,介绍了几种关于图书情报学专门方法的争论以及几种观点,提出按照三层次说对专门方法的论述要注意和哲学方法以及一般科学方法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4.
关于现代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问题,近年来在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中争论得十分激烈,要想使这一问题取得比较科学的又合乎客观实际的统一的认识,剖析现代图书馆的本质是其根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关于DHA从商业到科学上的种种争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国内奶业人士认为,DHA的作用可能被商业营销手段过分夸大。美国政府已宣布,将禁止在婴儿有机奶粉中添加DHA.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策划的发展历程及现实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的新闻学界和业界关于"新闻策划"的争论已有十多年.回顾发展过程,研究实践和理论中现存的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新闻单位报道策划实践和新闻院校讲授新闻报道策划课程向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美国关于网络等新媒体规制的争论激烈,尽管关于互联网规制的争论自1996年开始,至今已经过去了17个年头了,但争论各方仍然各执一词,远未达成共识,争论还在继续发酵。围绕这些问题,网络自由主义者、网络联邦主义者和网络现实主义者的观点激烈交锋,从中反映出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从早期的乌托邦到后来逐渐回归成熟、理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全国新书目》2022,(3):65-66
<正>本书作者借助牛顿的重要信件和未出版的笔记,记述了这位科学界伟人的生活经历,与他有关联的人物,以及对他产生影响的重要事件,并勾勒出他所处的历史时期的全貌。本书细究了牛顿思想的形成脉络,阐明了他在哲学、物理学、光学和微积分等方面的重大成果,展现了孕育“牛顿数学”的那个古老的、直觉的、炼金术的宇宙,彰显了牛顿思想如何从科学到哲学改变人类理解世界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站在巨人的肩上》:一部物理学和天文学的伟大著作集[英] 斯蒂芬·霍金 著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4年9月书中首次汇集了哥白尼的《天球运行论》(又译《天体运行论》)、伽利略的《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开普勒的《世界的和谐》(第五卷)、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和爱因斯  相似文献   

10.
关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善祥 《图书馆》1992,(6):34-37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一个争论已久但又非明确不可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宜无休止地争论下去,一最好尽快取得共识,以便集中精力在图书馆学的概念,范畴、规律上多下功夫。我认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这个问题,早在五十年代中期就基本解决了。刘国钧教授在《什么是图书馆学》一文里,曾明确指出:“图书馆学就是关于图书馆的科学。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闻系主任赵振宇新著--《新闻传播策划导论》新近出版。 本书作为华中科技大学文科学术丛书之一,对我国近十年来关于"新闻策划"的争论进行了梳理,并提出新闻传播策划的科学定义和理论框架,收集和介绍了大量中外  相似文献   

12.
<正>2010年发生了关于新闻自由的一个大事件——维基解密,在学界、业界甚至普通市民中都引起了轩然大波,加之于互联网因素的介入,争论激化。本文就是试图从三个层面上展示出这次争论与曾经类似争论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争论一共分为三个阶段,不同阶段争论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一)争论的第一阶段类似于之前的国家安全与新闻自由的争论,以及对"明显且即刻危险"的争论,不同点在于"恐怖主义"元素出现在此次争论中。争论主要发生在全国普通民众中。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的新闻学界和业界关于"新闻策划"的争论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了.回顾这一发展过程,研究实践和理论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新闻媒体报道策划实践和新闻院校讲授新闻报道策划课程向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界担忧图书馆员的核心技能正在逐渐弱化,从就业和人才需求看也呈现一种去职业化趋势[1],关于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育必要性与规模的争论也随之而起。就业、社会认同、学生认可、授课内容体系、教育规模和可持续性发展规划,与科学硕士、培  相似文献   

15.
出版系统的改革,这几年在摸索中前进,步履艰难。究其原因,是对文化企业的特性分析不够。关于当出版家还是当出版商的争论,关于如何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所走过的曲折路子,关于编辑的劳动通过制订定额来考核的探索,等等,都反映了对文化企业特性在认识上的差异。出版单位承担着传播马列主义、传播科学文化和传播一切有利于人类进步的知识的光荣任务,它既要实行企业管理,又要把社会效益作为一切活动的最高准则,  相似文献   

16.
一、《科学与宗教》《Anjam Khursheed:SCIENCE AND RELIGION,Bahs’i StudiesPublition,1987.) 本书认为,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关系本质上不是敌对的,而是和谐互补的,但是,在过去的四百年间,科学和宗教之间一直在进行着一场赢得人心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是现存世界的本质?什么是生存的意义?争论的结果,似乎科学占了上风。因为科学就此提出了一系列振聋发聩的理论,使宗教的有关教诲暗然失色。多数现代西方人对宗教失去热情,认为宗教充其量是一套过时的价值和信仰,它对原始社会有用,现在就没有必要存在了。有些人干脆把宗教和迷信混同起来,认为它的存在是世界上无数冲突和争斗的根源。在行为和伦理标准方面,科学同样占尽了上风。因为科学总是谦逊地将它的所有的主张和发现摆在世人面前,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争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二人所持的立场,从关于"硬译"的争论和关于翻译与汉语发展问题两个方面,对鲁梁翻译之争进行了考证分析,并指出了鲁梁翻译之争的学术价值,以及对推动翻译理论发展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公众理解科学传播模型到公众参与模型,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越来越多的渗透到社会生活领域,人们期望更多地了解科学,科学也希望得到公众的支持.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发现公众与科学家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对话,如国内的转基因争论和国外壳牌公司放弃石油平台的争论,本文通过分析公众理解科学模型与公众参与科学模型中的问题,结合移动互联网的传播特点,并以期完善民主参与科学传播模型,使公众与科学家形成更具实质意义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卡通读物——《小牛顿漫游科学王国》,内容是介绍几千年来中外科学史上著名的发明、发现,以及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科学事件和科学家。用卡通形式表现科学题材还是头一次,我作为责任编辑,有些认识上的收获,也有些编辑体会。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戏曲的发展,明代剧坛汤显祖与沈璟的争论起到了重要作用,一直受文人学者关注。本文结合史料记载,针对两者的争论进行考究,分别从汤显祖与沈璟之间争论的历史评述以及争论的实质进行入手,希望对我国戏曲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