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新药研发是医药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新一轮生命科技革命和生物经济变革的核心领域,对引领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提升人民健康福祉具有战略意义。当前,前沿技术不断革新、学科跨域融合、数字深度赋能驱动新药研发领域创新日趋活跃,国内外创新性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免疫细胞治疗、基因治疗与核酸药物等密集获批上市,为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提供更多选择。文章深入分析新药研发领域发展趋势、全球新药批准情况,以及我国新药研发发展现状与态势,提出发展启示与建议,以期为新药研发领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贝达药业成立于2003年,是由丁列明博士为首的海归博士团队创办。10多年来,董事长丁列明博士高举自主创新大旗,带领团队自主研发成功我国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药——盐酸埃克替尼(商品名凯美纳),一举打破了同类进口药在中国的垄断。在中国创新药研制领域中,贝达人的使命是"做中国人自己的抗癌药",把现代生命科学的最新成果应用到疾病治疗中,让更多的科技成果惠及民生,使人们生活的更健康、更幸福。  相似文献   

3.
贝达药业成立于2003年,是由丁列明博士为首的海归博士团队创办。10多年来,董事长丁列明博士高举自主创新大旗,带领团队自主研发成功我国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药——盐酸埃克替尼(商品名凯美纳),一举打破了同类进口药在中国的垄断。在中国创新药研制领域中,贝达人的使命是"做中国人自己的抗癌药",把现代生命科学的最新成果应用到疾病治疗中,让更多的科技成果惠及民生,使人们生活的更健康、更幸福。  相似文献   

4.
《大众科技》2009,(6):5-5
历经9年研发,近期,上海泽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中国药谷——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式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原创抗心衰新药“重组人纽兰格林”的中国和澳大利亚临床II期的研究结果。该药研究的成功有望填补国际心衰治疗领域空白,同时有望开启全球心衰治疗领域巨大的蓝海市场。  相似文献   

5.
《云南科技管理》2007,20(3):62-62
<正>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是1992年4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依托昆明医学院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1994年12月验收合格投入运转,是我省从事新药临床前药理和安全性评价的专业机构,也是云南省新药研发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药理学1979年获硕士学位授权点,从1986年(七五)开始一直是省级  相似文献   

6.
药物长效化在临床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极大的作用。长效重组蛋白药物是世界上药物研发的新热点,也是现有药物的升级换代产品,是深化研究的必然发展趋势,具有极好的社会效益和极为突出的经济效益。在国家863计划项目“白蛋白修饰新药研发”、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I类新药长效干扰素a2b融合蛋白临床前研究”、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长效重组融合蛋白国家I类新药临床前研究”等课题的支持下,天津林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富岩研究员主持开发的长效“注射用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α2a融合蛋白”新药相比较现有常规重组干扰素药物具有更长的血液半衰期、更好的安全性和更明显的临床治疗优势,是更有效和低成本的长效化病毒性肝炎患者和癌症患者药物的临床治疗用新药,是现有重组干扰素α类药物的升级换代产品。  相似文献   

7.
全球研发正呈现向亚洲转移的趋势,驱动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研发费用的最优化和创新成果的最大化。身处亚洲的中国和印度在研发模式上具有多样性,制药企业同生物科技公司可分早、中、晚三个阶段进行合作。早期开发合作即利用化学、ADME—TOX筛选技术、药物活性研究和生化信息学缩短药物的研发周期;中期药物开发合作,将先导化合物设计能力同GMP条件进行优势结合,共同开发新剂量和非专利药物的市场:晚期开发合作,如新药的临床Ⅱ、Ⅲ或Ⅳ期转让,通过商业化权利进行风险共享。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Z1):77-77
新药创制是保障我国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的重大战略需求。中科院是中国现代药物研究的发源地,有着辉煌的研究历史和良好的国际声誉,药学基础与应用研究引领全国,新药研发数量和质量优势显著,共研发新药100余种并投入生产,并创制出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创新药物,其中抗恶性疟疾首选药物蒿甲醚(青蒿素衍生物)是第一个被国际承认由中国首创的新药;重金属解毒药二巯丁二酸是第一个被国外公司仿制的中国新药;"地奥心血康胶囊"是第一个进入发达国家主流市场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中药。中科院在我国创新药物研发领域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际新药创新体系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给我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及地区新药创新体系的比较发现,我国在政府监管、自主创新、研发投入、规范管理等各方面与国际水平均存在一定差距。建议我国明确新药创新发展战略,加强政府监管的规范性,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创新、模仿并举;拓宽国际合作渠道,寻找战略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0.
生理药动学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药物在器官和组织内的药动学过程,提供难(或无法)通过实验获取的药代参数(如代谢速率常数等),预测和外推药物的药动过程和提供内剂量经时过程,在药代药动层面辅助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在新药的研发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模拟和体外实验数据选择最具有开发潜力的化合物,降低候选药物的淘汰率。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中国2001~2010年在药理学/毒理学领域被Scopus收录论文的各项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变化趋势,并与其他新药研发强国及相关国家进行对比,以评估中国在"十一五"期间新药研发能力的提升,总体判断我国在2006提出并在2008年正式启动的"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实施效果和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平 《科学中国人》2009,(9):122-123
李树刚,生物医学工程博士,重庆科润生物医药研发有限公司的领军人物,一个在生物医药领域摸爬滚打了10余年的科学家兼职业经理人,有着10多年生物技术药物研发。项目管理经验,熟知国际、国内生物医药的发展规律、动态及项目运作,作为第一负责人,成功主持多项新药研发。从十年前的一名大学老师.到今天的公司总经理,可以说李总有着一段传奇的经历.也在生物医药领域掀起了不小波澜。他一直用自己的智慧、知识与毅力引领着重庆科润一步一步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3.
以与药物代谢、效应有关的基因为靶点研制新药、考察新药的药效和安全性,同时以基因的多态性与药物效应的多样性为平台进行药物的临床试验,做到根据基因特征有针对性地分组试验人群,是新药研发的重要趋势,对于优化临床试验设计,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生活》2011,(2):82-83
减肥不慎造成的恶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特别是所谓靠吃减肥药、喝减肥茶的懒人减肥法副作用很多.其至可能危及生命。美国有世界上药物研发最高级的人才、最先进的技术,一种新药的上市,  相似文献   

15.
新药研发投资动态多阶段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物制药企业新药研发投资项目的高风险、高收益性以及分阶段资金注入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新药研发投资动态、多阶段中任意阶段决策评价模型。文章结合案例验证了此决策模型的分析结果。文章对模型中的参数给出了确定的方法并详细阐述了各参数对决策的影响,使得理论上的投资决策方法真正成为现实中生物制药企业进行新药研发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药物靶点与经济价值的关系,揭示高经济价值药物的技术特征,为经济高效的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运用Drugs@ FDA收集2000~2009年FDA批准上市的NME药物通用名,通过Drugbank和IMShealth数据库收集样本药物靶点数和销售额的数据,运用SPSS做统计描述和推论.结果:靶点数与销售额有十分显著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215,P<0.05),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畅销药的平均靶点数为3.9,远高于2.5的样本平均水平.结论:从近I0年上市新药的数据来看,多靶点药物相对而言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这可能是由于药物靶点与治疗效果、适应症和疾病复杂性等的关系导致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二叉树的实物期权法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的净现金流法相比,基于二又树的实物期权法在时新药研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的处理及柔性管理上更趋合理.并引用具体"两性霉素B脂质体"案例,模拟新药研发过程中的技术和价格的不确定性,对比定量分析刚性管理下的净现金流法和融入柔性管理下的二又树实物期权法,进一步以具体的数据论证了二又树的实物期权在新药研发项目评价上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大众科技》2008,(10):5-5
记者从刚刚闭幕的全国健康科技高层论坛上了解到,随着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十一五”第一批课题申报指南于近日发布,“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工作正式启动,“十一五”期间我国将针对恶性肿瘤、心血管、糖尿病等十大疾病自主研制30个创新药物。  相似文献   

19.
以抗疟药风险联盟MMV为例,针对发展中国家“被忽视疾病”新药研发,剖析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导入的可行性、组织模式、融资模式、研发模式、运行模式、管理模式与市场模式,并指出PPP模式与运行机制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由上海歌佰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我国生物制品抗肿瘤第1类新药——注射用重组人凋亡素2配体项目,历经10多年研发顺利完成临床前、Ⅰ期、Ⅱ期和Ⅲ期的临床研究,今天举行揭盲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