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革命文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我国语文课程重要的文化价值取向。语文课程中的革命文化教育,在语文统编教材中主要涉及“理想信念、精神风范、道德情操、艺术形式”四种革命文化类型,教学中可分别以“理解”为目标的案例分析教学法、以“化用”为目标的情境体验教学法、以“自省”为目标的对话反思教学法和以“理解继承——实践弘扬”为目标的“分析—体验—对话”教学法去尝试引导学生学习感悟。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把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清晰、明确地体现教学目标的育人立意。”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理念之下,小学语文教学要将立德树人和以文化人作为课程教学的正确目标导向,突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思想性、文化性,将德育与文育渗透和落实到语文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更好地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更好地培养思想道德高尚、文化品位优良的学生。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信是对一个民族、国家资深的文化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对自身的文化生命力有着坚定的信念。小学语文课程作为人文核心课程,在培育学生民族精神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本文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及统编教材,从价值思考、实践路径、课程资源的整合方式三个层面探讨“文化自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路径探究。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课程作为人文核心课程,在培育学生民族精神时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本文基于新课标及统编教材,从价值思考、实践路径、课程资源的整合三个层面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文化认同视域下的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旨在探索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者有机统一的实现路径,坚持“学生为本”和“文化育人”两大教学理念,注重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育人价值。基于文化认同视域,探析了心理学课程思政的意义和路径,分析了心理学课程思政的实效性,旨在引导学生作为文化认同主体,深度挖掘教学案例的文化内涵发展和新时期教育价值,实现对中国文化认知的获得;通过全过程的思政元素挖掘和思政教学设计,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对中国文化情感层面的接受与承诺;通过多场域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教学评价,最终实现行为层面的践行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开展科技伦理教育有助于促进我国科技伦理治理以及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存在过分强调管理逻辑而忽视学生人格塑造的现实困境。学科文化从管理逻辑、管理目标和管理重点三方面为高职院校科技伦理教育转向提供可能,并在理念维度、内容维度、方法维度和评价维度分别发挥内在功能,使之实现从“硬”管理到“软”塑造的转向,具体路径为:以学科价值文化体系引领教育理念从“小文化”到“大文明”;以学科知识文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从“单一化”到“多元化”;以学科行为文化体系促使教育方法从“个体化”到“共同体”;以学科生态文化体系推动教育评价从“低境界”到“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新课程赋予教学以新的内涵,教学必须实现价值转型,切实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引领学生学会生存和学会做人。教学变革的关键就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进而创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文化模式——思维型教学文化。  相似文献   

8.
全国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乡土文化资源则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课程资源之一.在本地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一代文宗”纪晓岚故乡这一乡土文化资源,使乡土文化资源与语文教学实现有效整合,以提高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言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文化载体,是语言与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语文课程天然地具有选择、诠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职能,而此类课程的教材体系和课程标准也都将传承文化作为最根本的教学目标。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渗透水平决定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自信,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应回归语文教育的本来面目,将渗透传统文化作为塑造一代人灵魂和建构一代人精神世界的大事,将其落实在教学活动中。本文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发展课程三个方面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的要求。作为一种阅读结果的“情感体验”是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心体验”来实现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从而实现学生阅读体验的个性化形成。  相似文献   

11.
技术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更多关注教学知识与能力,而忽视教师的精神成长。为确保教师质量的改善,教师教育课程必须进行新的转向。普通教育类课程应该发生“文化”转向,以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教育专业类课程应转向“伦理”关注,以帮助教师成为具有人文伦理品性的教育者,学科专业类课程应关注“智慧”品性,以促进教师成为有教育机智的教育者。  相似文献   

12.
以两汉三国文化为依托,挖掘具有育人价值的物理课程资源,整合出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教学案例。以“草船借箭”和“褒斜栈道”为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纵向深入学生的物理知识体系,横向实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达到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双重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陈萍萍 《家长》2023,(17):47-49
<正>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基本理念为“增强文化自信、坚持立德树人”,因此,在初中语文课程教育中,教师要展示出课程的育人价值和功能,让学生在探索、应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深刻的情感觉悟、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综合道德素质。初中语文统编版教材涉及的德育元素、理念、案例比较多,这些都值得教师、学生共同挖掘和学习,实现语文教学和德育理念的相互渗透、融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注重显隐结合、有机融合,引领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怀、端正学习态度,促使学生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地域特色文化与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价值指向和目标追求。将地域特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具有独特的文化传承价值和以文化人功能,是实现“以文增职”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以职促信”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地域特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迫切需求。以广东地域文化为例,地域特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应搭建文化载体,整合文化资源;拓展教育渠道,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构建长效机制,全面增强学生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课程标准》(下面简称《课标》)中有这样几段文字:“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这些基本理念清晰地告诉我们:语文具有很强的“体验性”,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体验出发。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我要从人类原始的数学文化中发掘材料,用我的雕塑把这些数学信息送向遥远的未来.” ——海拉曼·费古生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强调“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还把“数学文化”设计成一种具有特殊教育目标的“课程模块”,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学文化”的传播、交流、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加深对数学文化特性的了解和数学本质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数学文化已初步渗入到课程标准、教科书,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课程理念,将“文化自信”作为核心素养的首要目标,强调“文化”在新时代语文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为此,教师要立足于文化视角设计教学活动。以《儒林外史》为例,从文化视角切入,围绕“通读——研读——拓读”教学环节,做好名著阅读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工作,将“文化自信”渗透在名著阅读的全程。  相似文献   

18.
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针对公民的、旨在提高媒介素养的教育活动。中学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媒介知识教育、媒介能力教育、媒介方法和技术教育、媒介情感价值与伦理教育等。学校推进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文化熏陶、活动实践、课程建设三管齐下,系统实施:丰富的校园媒体文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媒介环境;多彩的媒体活动为学生参与和体验提供重要的实践机会;系统而有针对性的媒介教育课程有利于唤醒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9.
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有这样几段文字:“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这些基本理念清晰地告诉我们:语文具有很强的“体验性”,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体验出发。为了实现这一理念,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是中职教育构建“三全育人”教育格局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引领价值观念。本文围绕将思政教育渗透于中职语文教学的主题展开研究,分析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价值,基于实践层面结合教学案例提出具体的教学措施。希望通过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意识、精选思政教育元素、转变课程教学模式和丰富课外实践活动在中职语文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同步发展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