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我国建设生物产业基地的现实要求为背景,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现实案例的总结,揭示生物制药产业的专家型公司和核心公司的"接力创新"特质,归纳了平台技术转让、整体出售、合同研究、市场共同开发等典型接力模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现代生物技术的相关特征,构建了包括创业激励系统、专业孵化系统和接力握手系统的创新平台体系框架,并深入研究了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的组织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2.
新兴产业发展正在涌现出一种科学与商业相融合的创新范式,可以称为"科学商业"。基于对生物制药产业的分析,以科技哲学领域的范式理论为指导,首先证明科学商业是一种创新范式,接下来研究科学商业的世界观、行为模式、形成机制、关键问题等,从而构建科学商业的理论框架以指导相关产业创新。在此基础上,定性归纳了科学商业的接力创新、专业化提供、发展利基市场这三条主要创新轨道,为创新参与者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生物、纳米等新兴产业具有"科学商业"和"接力创新"特质。分析科学商业的科学成了商业、科学家成了创业者、科学发现成为利润源泉等内涵,以及科学与技术的统一性、根本的不确定性、高度的集成性、异质性与复杂性、小公司的重要性与共生型、金融与知识产权的关键性、冲突的广泛性等特征;研究接力创新的内涵,从知识创造、知识产权、金融、政府支持等主要接力关系入手构建接力创新的理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普适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创新基金2005—2012年资助的生物制药中小企业数据,从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入手,对中小企业发展总体情况、业务格局、盈利能力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挖掘并呈现了当前我国生物制药中小企业的特点、规律和方向,为进一步加快我国生物制药中小企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取多案例研究方法,运用10个典型案例实证检验信息产业的接力创新特性。研究表明,在以数据和软件为主的新一代信息产业中广泛存在接力创新现象,而信息产业的接力创新主要是由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引发的,是为了满足大数据创新对异质性企业能力的要求。但与生物制药等产业相比,信息产业的接力创新存在着不依赖大学的参与,涉及创新主体类型较少,接力链条较短,对金融接力支撑的需求较低等特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我国信息和生物制药产业230家上市公司的95条创新信息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方法,分析了公司创新事件信息发布对股票价格的短期影响。分别采用 t 检验、符号检验和秩检验,发现在创新事件发布当日,样本股票显著获得了正的非正常收益;在[0,1]、[-1,1]及[-2,2]事件窗中,样本股票分别显著获得了正的累积非正常收益,说明公司的创新行动为股东创造了价值。对异常收益进行截面回归分析,发现创新事件所导致的异常收益与公司市场价值、资产规模、净利润、帐面市值比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上市时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生物制药产业为背景,采取案例研究方法,瞄准沙利度胺、伟哥等四种经历失败重获新生的创新药物为研究对象,回溯其“失败—成功”的重生过程,抽象归纳了“科学家(大学、科研院所)—大企业合作—核心公司”、“科学家(专家型公司)—核心公司—专家型公司逐步内化为核心公司”及“科学家(核心公司)—核心公司全面行动”三种典型挽救路径,进而针对生物制药创新各方及失败药物挽救各参与方提出多种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8.
高端科学仪器产业突破发展具有全方位的重大战略意义,是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归纳高端科学仪器产业的并购式接力创新模式,分析该模式的理论内涵和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以并购式接力创新为内核的高端科学仪器产业突破机制,重点分析推动产业突破的两类互补性核心主体与产业突破的三类主导机制,并对现阶段中国科学仪器产业突破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美国生物制药企业的发展路径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生物制药产业为背景,选择安进、基因泰克等四家美国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这些企业的发展历程,总结归纳了"独立-借助传统大型企业"、"独立-合作发展"及"‘纽带-核心'渐进式发展"等的三条典型发展路径,并分析了不同企业选择不同发展路径的原因,进而针对不同的企业类型得出对我国生物技术企业发展路径选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际及国内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整个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趋势,对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首先回顾了集群创新网络的相关研究,然后以创新主导企业的创新网络建构作为理解集群整体创新网络的逻辑起点,从社会网分析角度将企业创新网络看作个体中心网络,分层次探讨了具有产业链集成能力的创新核心企业对自身创新网络的建构;最后,以创新主导企业构建自身创新网络为起点,分层次描述集群创新网络的总体形态。  相似文献   

12.
以新兴产业创新联盟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网络结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引入社交化联盟能力作为调节变量,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提出相关假设,并对泰州生物医药新兴产业创新联盟进行调查,从而获得相关数据,验证新兴产业创新联盟的网络结构维度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兴产业创新联盟的网络多样性、网络强度、网络密度与创新绩效都存在倒U型关系,而网络位置与创新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网络稳定性与创新绩效没有明显相关性,而社交化联盟能力对网络结构影响创新绩效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博弈论原理对企业服务创新路径的选择做出了分析。首先回顾了服务创新路径的相关理论,提出主要的两种路径选择:根本创新和附加创新;其次,结合博弈论分析了服务企业进行根本创新时的收益矩阵和支付矩阵;最后,根据上述分析,提出服务企业进行创新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从比较管理的视角,通过对不同管理情境下国内外生物制药产业间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的显著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进行比较,揭示不同国家或地区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生成与演进机理,分析中国与美、日发达国家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的具体差异,以期为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技术创新管理模式与产业链、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奠定一定理论基础,提供管理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综述国内外学者关于标准化对企业技术创新与经营业绩影响的前沿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企业的技术标准化现状,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R&D投入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国际比较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的R&D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带来潜在的不利因素。为此,中国政府应强化控能力,较大幅度增加财政科技拨款,以保证实现R&D经费到2000年占GDP1.5%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关于开展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企业获取利润与发展的源泉,也应当成为评价上市公司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比现有主要上市公司的评价体系,提出了评价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内容、指标和方法,探讨了评价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后发企业实施破坏性创新战略的竞争优势理论框架,以小米公司为例,从内在价值网络和外在生态系统的层面分析后发企业实施破坏性创新战略的竞争优势,阐述小米手机如何建立起自身的竞争优势。其研究意义不仅在于进一步验证破坏性创新理论,而且是对破坏性创新理论的有效补充和发展,以期为我国后发企业如何实施破坏性创新战略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选取45家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计算出农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价值的评估值,利用统计软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农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价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技术创新的3个子能力中技术创新要素投入能力和产出能力对企业价值产生显著的正影响,环境支持能力无法显著影响企业价值。农业上市公司应积极致力于技术创新能力的加强,以达到促进企业价值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知识创造型企业的内涵和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经济兴起与信息技术革命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知识创造型企业的出现。本文分析了知识创造型企业的产生背景、理论内涵和主要特征,并通过国内一个企业案例介绍了可资借鉴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