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可以说,每一个父母都深切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孩子是在充满家庭爱意的环境里感受着父母和家人爱的温暖,积累着爱的图式,也模仿着爱的行为。儿子今年才1岁,吃饭时常常会把小匙举到我的面前,非常亲切地要喂我吃;他吃饼干的时候,也要捏下一小块,硬塞到我嘴里,或他爸爸  相似文献   

2.
爸爸的唠叨     
董小倩 《下一代》2012,(9):25-25
我是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一个从来也没有享受过母爱的温暖与甜蜜的孩子。就是因为这样,“享受”了更多同龄人的嘲笑与讥讽和大人们背后的指指点点。虽然,我是一个不幸的孩子,但是上天却赐给了我另一份幸福——爸爸唠叨的爱。  相似文献   

3.
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挚爱之心:爱父母、爱孩子、爱学生、爱朋友,这一切让我们生活在温暖的家庭与和谐的社会之中。还有一种人,他们把个人的爱撒播到每一个人的心中,用他们高尚的爱,温暖着人们的心,  相似文献   

4.
再读<父爱是把铁铲>,我的心又一次被它揪得生疼,禁不住泪流满面.感动、敬佩之情像井喷一样四处进发. 一个爱打架的儿子无疑是家长的一块心病,大多数的父母认为这是家庭的累赘,只好听之任之,反正孩子转变的可能性不大,何必费力不讨好呢?可爸爸没有放弃,因为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无法使父亲对儿子弃之不管,儿子不是垃圾,父亲也不甘心儿子的顽劣和堕落,他相信:再坏的孩子也有好的一面,儿子身上不是缺乏善良和美好,而是缺乏发现善和美的眼睛.  相似文献   

5.
冬儿 《少年文摘》2012,(12):44-47
我修车时她就站在旁边,一脸的满足,仿佛她儿子修的不是汽车,而是航空母舰。不被世界理解的天才对别的孩子来说,生在一个爸爸是政府官员、妈妈是大学教授的家庭,相当于含着金钥匙。但对我却是一种压力,因为我并没有继承父母的优良基因。两岁半时,别的孩子唐诗宋词、1到100已经张口就来,我却连10以内的数都数不清楚。上幼儿园  相似文献   

6.
牛梦思 《班主任之友》2023,(Z2):114-117
<正>那个让人心疼也让人头疼的孩子六年级初接手新班级时,小宇的名号已如雷贯耳。借用其他老师的话:这是一个让人心疼、想多给予一些关爱却又找不到嘉奖理由的顽皮孩子。父母离异,哥哥和妹妹跟着妈妈在其他地方生活,小宇跟着爸爸,能够有热饭、可以吃饱已算不错,如果哪天有机会吃上一顿大餐,那真的可以让小宇炫耀很久。想着自己是这个班的新班主任,不管怎样,他也会收敛一下自己的行为,争取留下一个好印象。没想到相处初期,他依然我行我素,  相似文献   

7.
李微 《教师博览》2014,(3):28-29
<正>生在一个爸爸是政府官员、妈妈是大学教授的家庭,对别的孩子来说,相当于含着金钥匙,但对我却是一种压力,因为我并没有继承父母的优良基因。两岁半时,别的孩子唐诗宋词、1到100已经张口就来,我却连10以内的数都数不清楚。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我就打伤了小朋友,还损坏了园里最贵的那架钢琴。之后,我换了好多家幼儿园,可待得最长的也没有超过10天。每次被幼儿园严词"遣返"后爸爸都会对我一顿拳脚,但雨点般的  相似文献   

8.
我爱我的家     
“我爱我的家,孩子,爸爸,妈妈。”一听到这样的歌声,我就会感到很幸福。因为我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精明能干的爸爸,一个温柔善良的妈妈和一个活泼可爱的我就构成了我的家,我的家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  相似文献   

9.
刘微 《幼儿教育》2012,(29):6-7
孩子犹如一棵幼苗,在父母的呵护下逐渐成长。我也像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以自己的方式向孩子传递着爱与关怀。由于母亲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当我认为儿子初"长成"后,就时时冠六七岁的儿子以"家庭小顶梁柱"的头衔,在小小男子汉的"爱护"下,享受别样的幸福!记得几年前,儿子听了故事后,问我:"您和你有什么不一样?"当得知,  相似文献   

10.
认树     
四月中下旬,路边的梧桐树逐渐发芽,长出了新叶。我有意识地引导不足3岁的儿子小宇观察,并告诉他“这叫梧桐树”,还告诉他种在路边的别的树木:“这是棕榈树”,“这是宝塔松”等等,强化一两次,小宇就全部认识了。可认识了几种树以后,他又感到不满足了,问我:“这叫什么树?”“那叫什么树?”每天接送小宇上托儿所的路上,可见到不少品种的树,但我认识的也不多,因此,当小宇再问我一些我不认识的树时,我只能如实相告:“这种树我也不认识,等我看了书以后再告诉你吧。”可工作一忙,就把自己的承诺放在脑后了。当儿子再次问“这是什么树”时,我真不忍心、也羞见他那单纯而认真的眼光。这件事给我两点启示:其一,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当今的父母必须不断地用知识充买自己,才能胜任当父母的责任。其二,如果在所有公园里及道路旁一些不常见的树上都能挂上一个小牌子,简单地写上树名、属种、特点等,那么,这些树都成了随处可见的活教材,有利于年轻的父母随时地教育孩子,那该多好呀!  相似文献   

11.
真爱互动     
真诚的爱是双向互动,在体验中产生,在互动中发展。父母和孩子之间应加强情感交流。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也应教育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理解父母期望中的深情,激发孩子对父母的爱。有一个4岁的小男孩,他爸爸妈妈买了蛋糕、蜡烛给他过生日,这个小男孩很认真地问:“我怎么没见过爸爸妈妈过生日呀?”“爸爸妈妈的生日当然应该由儿子操办,你还小嘛!”爸爸回答说,“你爸的生日是下星期三……”到了爸爸生日那天,小男孩从幼儿园回到家,就不停地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还不断地跑到窗前,向楼下张望。原来,他把幼儿园发的两粒糖果…  相似文献   

12.
    
11月12日晴我的家是一个充满阳光的家,这个家带给我无限的温暖与关怀,我爱我的家。我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我们都有不同的属相,于是就组成了一个家庭"动物园"。爸爸是条"蛇"。可是这条"蛇"并不凶狠,对人很热情,每次同学来我家玩,他  相似文献   

13.
张文华 《父母必读》2022,(10):72-74
<正>一年级的班里有一个爱说话的孩子确实让老师有点头疼,但是老师找来家长,是希望能和家长一起想出最优解,既能让孩子学会遵守课堂纪律,又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表达欲。有父母跟我诉苦,说自己的儿子刚上一年级,就被老师请去了两次,原因是孩子思维活跃,太爱说话,老师的每一个问题都想回答,还经常和老师“唱反调”,认为老师讲的不对。她也和孩子说了很多次,但就是不见效果,这可怎么办?  相似文献   

14.
<正>爱是一种本能,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更是每一个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阳光和雨露。爱孩子,可以说是每一个家长都共同拥有的天性,哪一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从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做父母的心里就充满无限的爱,全家老小,上上下下,无不为孩子的到来而感到欢欣鼓舞,激动异常。孩子是我们的心头肉,为孩子付出我们全部的爱,每个家长都无怨无悔。可是,我们会爱吗?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的爱让孩子得到的不是温暖而是伤  相似文献   

15.
曹敏  彭益 《高中生》2011,(7):23
读完《别样的父爱》,我产生了很深的感触。在一大部分家庭中,父母一般都溺爱自己的孩子,可是马鹤凌爱儿子马英九的方法,不是常人做得到的,他教孩子"至诚能胜天下至伪,至拙能胜天下至巧"。这不是纸上空言,而  相似文献   

16.
一转眼,老公做全职爸爸已经一年了。儿子被他带得茁壮而活泼,我的事业也越来越发达……许多朋友都会有疑问:你们夫妻关系真的还像以前那么好么?我骄傲地回答他们:"比以前好得多!"儿子一岁前都是我在带,因为我们家的四位老人都要照顾各自年迈的父母,所以照料儿子的担子就落在我们小两口身上。这一年全职妈妈的生活让我叫苦不迭,我实在搞不懂为什么一个孩子比一个公司更难侍候,我这种从小不干家务的人突然面对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子,那真是精神高度紧  相似文献   

17.
赵凯 《家庭教育》2011,(11):28-29
孩子的疑问——父母是不是不爱 我 “爸爸每次回家就对着电脑,我跟他讲讲话,他也总是心不在焉的,说是还有很多工作上的事情要做。爸爸是不是不爱我了呢?为什么我和他讲话他那么不耐烦呢?双休日也总是加班不陪我玩,别的同学都可以和爸爸妈妈去少年宫、去公园,可我的爸爸却总是没空!”  相似文献   

18.
妈妈艰难的诉说:“我们当了十多年的父母,虽然没有高功大德,也没为孩子打造出丰厚的物质基础,可是在同龄人中,我们夫妻多少也算学有所长,在抚养教育孩子上,也算是尽心竭力。孩子小时候礼貌聪明,同事朋友无不羡慕我们家庭的文化氛围,称赞我们教子有方。可是现在一切全变了,刚上初二的儿子我们已经管不了了,并不是孩子的道德品质有多么不好,也不是学习成绩不行,关键是他和我们越来越生疏。开始是不服我们的说教,不愿接受我们的安排和建议,之后发展到凡是我们说的话他都不听,最后干脆不跟我们讲话了。原本平和的家庭开始乱套,父亲因为和儿子交流不成功而认为儿子忤逆无道,经常报怨:‘怎么会有你这么一个儿子!’儿子也觉得委屈:‘我怎么会有你这么一个爸爸!’冲突升级时,一个摔东西一个扭头就走。我埋怨丈夫的粗暴,丈夫反说儿子被我惯坏了;我试图跟儿子沟通,儿子却冷冷地说:‘话都让你们大人说了,事也都是你们做的,我还有什么可说的!’面对家中的亲子冲突,该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19.
克隆"爸爸"     
"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要分开?"一个小男孩在他的父母离婚、爸爸离开家时尖叫着,眼泪一滴一滴地从脸上落下来. "爸爸,妈妈,为什么你们不能给我一个美满的家庭呢?"又一个经受父母离婚的孩子痛苦地想着. 孤儿院里,那些被父母丢弃的孩子伤心地问院长:"我的爸爸妈妈呢?"  相似文献   

20.
我校的好多孩子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缺失亲情和父母的关爱,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导致他们少言寡欲,穿着邋遢,老师害怕走近他们,同学们都不愿意接近他们。其实,他们是思想简单,学习没有动力,只知道贪玩,不知道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为将来能更好的建设家乡、保卫祖国做贡献。看到这种情况,我心里感到憋屈难受,就暗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我把爱当作开启孩子心灵的灵丹妙药;当作教育儿童的催化剂。尤其是那些留守的孩子,我更加细心可护,试图用自己全部的爱去温暖他们既孤独又敏感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