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谢生 《现代语文》2006,(2):107-108
真、善、美是人类共同的追求。真,是基础,是底线,是前提,应该说它本身不具备价值,我们通常说的“真”实际上说的是“诚”,即诚信,在特殊的国度和特殊的时代,它具有异常珍贵的价值。对人有益、有用,我们称为“善”,这是从人的功利出发的,它具有价值,属于功利价值。美,基本上已经超越了功利,进入人的精神层面,它是精神人类追求的价值,因而是真正的高层次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饶莉 《考试周刊》2015,(23):23-24
古希腊人从理性的立场出发,最先展开了对人和宇宙的研究。他们超越了知识的实用性功能,而对知识本身感兴趣,着迷于知识的确定性问题。他们首先把道德和善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他们超越任何功利的考虑、为科学而科学、为知识而知识。他们勇于创新,不为权贵和所谓的权威所束缚,推崇个人自由。这种精神是希腊人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教育研究中怪现象诘问与学术腐败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研究者在生活中的言行与其所倡导的学术思想背道而驰,背叛了自身的学术信仰与追求,这是教育研究中的怪现象,本质上是一种新的学术腐败。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研究者功利思想上升与学术良心的沉沦。我们必须正视教育研究中新学术腐败现象的严峻性,学界应采取措施唤回他们的学术良知,遏止新学术腐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顾明远 《教育学报》2005,1(2):F002-F002
《教育学报》正式出版了。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人的大喜事,也应该是教育学界的大喜事。作为师范教育排头兵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人,在教育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应为教育科学的繁荣而努力。繁荣学术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园地。今天我们终于有了这块园地。  相似文献   

5.
正要沉得住,潜下来,沉潜于历史的深处、学术的深处、生活的深处、生命的深处:这是做学问与做人的人境界。切切不可急功近利,切切不可浮躁虚华:这是做学问、做人的大敌。不是不讲功利,要讲长远的功利,着眼于自己一生的长远发展,而不只看眼下的得失。  相似文献   

6.
王伟  刘丽丽 《现代语文》2007,(1):111-111
“赏识教育”追求的是一种品性的优化,放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不仅仅是为现实眼前的功利目的,所以这就需要教育者以不倦的爱心去抚慰学生的心灵,唤醒他们身上沉睡的潜能,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实现教育的终极理想和目标。  相似文献   

7.
功利价值和超功利价值是教育价值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片面地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都是错误的。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的超功利价值被人为地贬抑了,存在着唯功利价值是从的倾向。教育要想实现历史和现实赋予它的应有价值,就必须正视教育超功利价值被人为贬抑这一现象,使超功利价值得到合理性提升。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这样的人?这些问题一直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正在思考的。我们怎样从过度追求教育的功利价值转向真正关注生命本身的需要与价值?怎样从追求以成绩为主的单一质量观转向关注人全面而多元发展的质量观?怎样从高度而统一的标准化培养转向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培养?怎样引领教育者从注重掌握学科知识和技能转向注重教育境界和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大学教育的终极价值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的使命是创造知识和传承知识。这决定了大学的终极价值理念是追求真理和塑造追求真理的人才。这就要求在认识论层面上必须坚持求真高于务实;在实践理性层面上,坚持学术高于功利;在管理制度层面上,保证大学的自主办学权利。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含义极其深刻,常有题外之旨。从人类直立行走、结绳记事起.生存已不再是第一命题。人类生命的延续、物种的澎湃,似乎追求更为悠远而长效的手段.什么样的人类行为可以光大人类本身?人无长物,力不及猛兽.命难敌神龟。唯有精神,可以弥漫整个宇宙。当人类意识到有一种行为可以使他们的精神壮大,他们就理所当然地去选择这种行为作为人类自身延续发展的有力武器——这就是教育。  相似文献   

11.
以高校学报为主体的学术文化的形成,是由高校本身长期的历史演进积淀而形成的,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及弥散性特点,渗透于高校教学与管理的各个方面,大学学术文化无所不在、无孔不入地制约和影响着学术人,他们是学术文化的接受者与制造者,其思想、行为、价值取向与价值观念无不受学术文化的影响。学术文化对于高校教育的主体有着导向作用,也引领着大学文化的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2.
自由主义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基础,对自由的追求贯穿了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养成完全的人格,成为一个自由的人;而这种教育本身也须是自由的,因此他提倡学术自由,争取教育独立,目的在于为教育争自由。  相似文献   

13.
小说录,从明前的附庸经史到明代的顾身经史,以至最终别出四部,突破了传统的化价值观的束缚,超越了儒家诗教崇实用、重功利的观念,这大大拓宽了小说创作的思想领域,为小说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促使人们更多地从学而不是从学术的角度来定位小说。  相似文献   

14.
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实际上是关注人性的发展,关注人的个性的发展,这正如巴班斯基所言:“教育与个性发展相互统一和相互联系是教育过程的规律。”将“教育”与“教学”机械地分离,把教学变成孤立于教育之外的智育甚至是轻视或忽视能力培养与智力开发的知识传授,把教育变成狭隘的唯功利性的德育,甚至是某项具体政策的教导,都是处在一定历史时期偏颇片面的观念。这种观念所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将学生异化为物或工具,成为专制政治的附庸,而不是发展为能占有其本质、具有创造性的人。笔者在此使用“语文教育”这一概念,正是为了打破这种狭隘的功利观念,以完整的全面的大语文教育观念来审视语文学科的问题、研究它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15.
对教育本质和规律的片面认识使我们对教育的尊重和敬畏感淡薄。造成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一是我们过于注重政治功利和经济功利的教育目标,二是我们还带有浓厚计划经济特色的政策和制度。轻视教育本质规定和客观规律的消极影响是全方位、基础性的,其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使教育偏离了培养高尚的人、道德的人、理智的人、智慧的人和发展及创造社会文明的教育方向。因此,尊重教育,敬畏教育,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是教育发展以至民族文化振兴的理性前提。  相似文献   

16.
论对当代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人认为大学校园是一个世外桃源,而在这一方净土之内却隐藏着许多心理问题,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人有不同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了一系列的困扰和障碍,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青少年传统美德教育困惑的原因  (一 )社会转型引起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冲突   社会转型时期,由于许多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受到无情的冲击,且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尚未完全确立。因此,处在品德尚未定型时期的青少年,其价值观念也处于经常动荡变换之中,在他们身上也必然出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悖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   其一,面对价值多元化的世界,他们尚缺乏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突出表现是:特别关注自我,对人际关系缺乏信任,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虚伪和极端功利的。因此,他们视学雷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  相似文献   

18.
明清之际是一个功利主义昂扬的时期。当时社会主义弥漫着一股逐利之风,世俗功利价值观得到空前的张扬。不仅在商人中间,而且知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形成了一种视功利为衡量价值的惟一尺度的价值标准。拜金主义是世俗功利价值观的极端形式。这时期拜金主义的高涨是人们的功利意识觉醒和解放的标明。明清之际的人并没有完全走向非道德主义,但他们讲究的是道德功利主义。明清之际的启蒙学对世俗功利价值观进行了积极的论证和阐扬。由于它作为一种价值观,能够为经济的成长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因而具有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远程教育质量评估实质上是其价值的表现.政治价值、社会价值、学术价值、教育价值和个人价值是现代远程教育质量评估主要的五种价值表现,这五种价值表现在具体的实践中也可能产生误区,即政府作为唯一的评估主体、缺失社会作为评估主体、远程教育学术功能在评估中被忽视、远程教育机构本身缺乏评估的内部动力、学生受功利心理影响丧失了个人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学术自由是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性格”,理所当然地要维护和弘扬。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在知识经济年代,社会越来越要求大学体现服务功能。于是,在市场化和效益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功利意识,从而形成了学术自由和功利意识之间的矛盾和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