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4年的“妇女国货年”运动,由于未能达到国人预期的目的,而被时人与今人所否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妇女国货年”运动是中国国货界病急乱投医的集中体现,而随后的“妇女国货年失败论”则是其期望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的巨大反差而导致的无理发泄.从经济史的角度而言,妇女国货年对于国货销量的增长、降低入超指数等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香水脂粉进口增长的内在原因是此类产品在近代中国的生产能力极为不足造成的.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不仅没有为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和平的大环境,而且对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缺乏应有的支持和援助,这才是导致中国这一时期入超严重的根源,而不仅仅在于作为消费者的妇女是否购买了国货.  相似文献   

2.
国货广告与市民消费中的民族认同——《申报》广告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国货运动高涨的时期,以销售商品为目的的国货广告在报刊杂志上大量出现。以这期间影响巨大,在登载国货广告方面极具代表性的《申报》来说,这些国货广告通过话语言说把生产、销售以及消费国货同爱国主义联系在一起,一方面为国民提供了广泛的爱国途径,使国民在日常消费的过程中寻找到爱国的高尚情感,从而获得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国货广告的爱国主义言说消解了爱国主义本身具有的神圣性和严肃性,使得爱国主义成为许多追求享受的人的消遣品。  相似文献   

3.
1928年中华国货展览会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28年中华国货展览会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国货展览会。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民元以来蓬勃发展的国货运动催生了国货展览会。按“官商合办”模式,国民政府工商部、上海市政府和上海总商会,在经济民族主义的策动下,共同成功举办了中华国货展览会。中华国货展览会推动了国货的销售和改良,使得人们的国货情结和经济救国观念都有所提高,体现出了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官商关系的合作面相和经济民族主义对内提倡发展的理性内核。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以后,洋货泛滥致使中国的传统自然经济解体。在此背景之下,国货运动应运而生,其核心是提倡国货。它于20世纪初兴起,成书于20世纪20年代,并在30年代大盛于中国。同时,国货运动与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本文将从国货展览会与国货运动的关系入手,将近代中国的国货展览会做一个简单的概述。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国货展览会研究:1910-193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货展览会是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的主流形式,兴起于1910年代,成熟于1920年代,大盛于1930年代,这些国货展览会主要由政府、商会、国货团体所举办,其发展趋势是数量增多,规模扩大,且日渐规范化.国货展览会的兴起和发展与近代国货运动密不可分,国货运动催生了国货展览会,反过来,国货展览会以其比较观摩、品评研究、奖励竞进等特有的内涵和方式,能宣传国货,提高人们的国货观念,推广国货销路,促使国货改良,发达国货制造,从而推动国货运动的发展,使其更为丰富.国货展览会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民族主义,包括"国"之观念、经济主权意识、民族危机意识、经济竞争意识与经济发展观念,主张通过学习先进西方与自身的改良、竞争来追求发展,最终实现民族与国家的繁荣富强,显然,这是一种较为理性的民族主义.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货展览会被纳入了国民党政策运作之中,成为其实施"党化政治"的一种工具,同时,也受日本侵华影响,成为社会进行抗日民众动员的一种手段,这使得国货展览会往往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宣传效应大于实际效果,因而,在独立比发展更为重要的近代中国,国货展览会所蕴含的追求发展与富强的民族主义本身难以达到使中国发展和富强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新的技术催生了新的媒介,新的媒介又催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短视频无疑是近两年在新经济形态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新媒介。短视频的媒介属性决定了其传播优势,大到综合性的国际知名出版公司,小至小众的私人出版企业,都纷纷试水短视频营销。由于受众群体的特殊性,少儿图书更契合短视频营销。少儿社要着力打造自身的短视频团队,未雨绸缪,构建矩阵营销模式,在自身无法提供强大的制作团队时,则以外包或者与主流视频媒体合作的形式,以期达到营销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国货老字号品牌在品牌复兴的特殊时期,如何借助广告提升其品牌价值。在对以"回力"为代表的国货老字号品牌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品牌复兴的主要原因,得出了在保有品牌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广告进行新市场、新定位和新形象开拓的相关策略。提出保留传统品牌包装、挖掘大众偶像、利用品牌共享联想、塑造品牌个性、凝聚消费者社区、摆脱低端形象等建议。总之,在品牌发展的进程中,广告是帮助品牌进行重塑以及复兴的关键手段,能够结合品牌本身的发展历史和定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广告传播是品牌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简论媒介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消费是传媒再生产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其他供给者一样,媒介也要生产产品,并通过其产品的售卖来实现产品的价值,以获取利润,因此,媒介产品的购买者实际也就成为经济社会中的个体消费者。新闻需要是媒介消费的基本动力,受众消费与广告主消费使媒介消费具有双重性,媒介产业是媒介消费的支撑体系,媒介环境是媒介消费的立足基点,媒介文化是媒介消费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中国近代“国货意识”强烈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提倡以国货抵制洋货,以求收回利权,反对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短视频成瘾是媒介成瘾问题的新兴议题,学界多从量化角度分析成瘾的严重性、成因和影响等,较少审视短视频应用的可供性及其引发的主体性问题。通过对短视频用户的深度访谈,以媒介的可供性视角切入,发现短视频应用的交互逻辑与底层算法既为用户创造了“无限”的娱乐体验,又为其提供了“有限”的控制选择。可供性作为调控策略让用户深陷于技术环境的社会压力中,又游移于自我控制的抉择之间。基于这样的媒介逻辑,用户更愿意拥抱技术,而将“上瘾”问题归咎于自身。短视频应用制造了可被“驯化”的假象,又使用户成为“反驯化”的对象。短视频“生成”和“制造”上瘾的机制,为理解算法时代的人机关系、主体性等伦理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媒介品牌形象塑造与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艺 《文教资料》2009,(30):90-92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品牌,媒介的生存同样也依托品牌.品牌是一种有魅力的无形资产.也是如今社会受众更加注重的“精神依托”。怎样正确、全面地认识媒介品牌形象对于媒体来说至关重要。在信息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媒介品牌形象无疑是媒介的一张“王牌”。本文论述了媒介品牌形象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了如何塑造媒介品牌形象,以及怎样维护媒介品牌形象,并运用大量的国内外媒介实例论证之。  相似文献   

12.
<正>01.新闻链接近期,老牌国货掀起了一场“朴实无华的商战”。不同于主要打广告战、流量战的一些新国货品牌,像蜂花、郁美净等一些过去不怎么做营销的老国货品牌,借助时机唤醒了消费者的民族情怀,并凭借自身产品的高性价比“翻红出圈”,粉丝暴增,销量狂飙。出人意料的是,老牌国货直播间还进行了一系列跨界联动:莲花味精的主播在用蜂花洗发水洗头,鸿星尔克的主播在吃白象方便面,汇源的主播在喝蜜雪冰城的饮品……国货商战转型为花式互捧、抱团营销的国货大联欢。  相似文献   

13.
受国货运动与国货思潮的影响,天津特别市于1928年举办了第一次国货展览会。虽然筹备所需的场地、资金、人员等资源匮乏,作为主办方的天津社会局缺乏相应办会经验,但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此次国货展览会得以顺利举办。此次展览会展出了种类繁多的展品,并且实行展销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社会各界反响热烈,为之后天津国货展览会的举办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现代广告通过情感式诉求及“生活方式”的表现策略,向受众传播超越产品功能的附加意义,传播企业品牌等符号,来满足消费者的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受广告的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已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产品消费,更多的是一种符号消费。  相似文献   

15.
在传播进入买方市场后,内容成为媒介竞争力的源头。以企业为主要受众对象的报纸媒介如何认识受众对象新的信息消费和选择方式,打造媒介的“内容竞争力”,在“顾客让渡价值”理论的指导下,实施最优的媒介内容策略,直接影响着媒介营销传播的效果和对媒介的购买。  相似文献   

16.
1947年全国国货展览会是抗战胜利后的首次全国性国货展览会。抗战让国人深刻地认识到振兴工业以增强国力的必要性。而战后初期,美货充斥中国国内市场,民族工商业遭到严重冲击,国货销路一度萎缩。在此背景下,举办了1947年全国国货展览会。此次展览会中众多工业品的出展,反映了国人加强工业化建设,复兴民族经济的努力,也显示出战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7.
广告语言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反映着时代的社会风貌、人的思想观念和商业文化的发展与变迁。1912~1919年,从中华民国成立到五四运动,在爱国主义情绪极其高涨和国货运动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国货广告应运而生,其产生和发展都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貌。本文以《申报》广告语为例,探究近代这场影响深远的国货运动。  相似文献   

18.
在媒介文化语境下,“吃播”这一外来的文化形态在我国发展成熟,其在丰富受众精神视觉的同时,也存在传播上的误区及对传统主流文化的挑战。文章通过介绍媒介文化语境下“吃播”的形成及内容生产原则,从依赖受众流量实现资本运作的劳动异化、基于感官刺激获取受众青睐的审美异化、仪式氛围刺激“虚拟需求”的消费异化三个方面,分析了媒介文化语境下“吃播”带来的传播异化问题,最后从“吃播”主体发挥自身的社会正向价值、相关部门应强化监管工作、全面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及认知能力等方面提出对应的化解策略。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从近代中国博览会史还是从近代国货运动史的角度而言,作为近代国货运动产物的国货展览会与近代的时局、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城市文化等密切相关.1929年召开的无锡国货展览会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无锡县党部响应提倡国货运动的成功尝试,它对理解近代国货展览会的展陈、营销、娱乐三大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无锡国货展览会不仅仅通过展陈国货而塑造无锡东南工商重心新的城市形象,还广设营业场所而欲图大力推销国货.此外,无锡国货展览会中的丰富娱乐性不仅仅体现了"寓实业于娱乐"的宗旨,更充分彰显了国货展览会为近代城市文化提供了新空间与新舞台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国货运动是20世纪初以振兴民族经济为目的的一种进步的社会运动。该运动自辛亥革命时期产生,此后虽逐步发展,但始终未形成全国性的运动。直到30年代,以张嘉Ao为总经理的中国银行通过组织国货产销机构,建立国货产销网,并直接为国货企业和铁路建设提供资金融通的方式,积极支持国货运动,使国货运动碹以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