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学生激情犯罪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情犯罪是近年来大学生犯罪中特殊而又常见、发案率较高的一种情绪型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本文根据大学生激情犯罪的特点、产生的原因,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大学生激情犯罪的预测和预防,有针对性地提出矫正措施,旨在解决或减少大学生激情犯罪行为,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学生激情犯罪较为突出,在大学生犯罪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从大学生激情犯罪的内涵、原因入手,提出了预防大学生激情犯罪的措施,希望能对抑制或减少大学生激情犯罪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激情犯罪是指青少年在强烈情绪支配下,丧失理智地实施暴力性犯罪的行为。激情犯罪具有突发性、情境性、意识模糊性和行为后果严重性的特点,防治激情犯罪策略主要有净化外界环境、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克制冲动情绪和培养健康心理品质等。  相似文献   

4.
死亡四人的马加爵杀人案,震惊全国。关注青少年“激情犯罪”显然十分迫切。所谓“激情犯罪”,是指人在某种外界因素的刺激下因心理失衡而在瞬间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时期,他们的情绪极不稳定,容易激动却又缺乏自制自控能力。部分中学生唯我独尊,缺乏起码的法律意识,随意伤人,因而很容易导致激情犯罪行为。看待这些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激情犯罪事件,不能仅仅只看到表面,以为那只不过是“躁动的青春期的冲动行为”,而要看到其潜在的危害性。预防激情犯罪,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努力。1.学校和家庭对中学生要大力加强思…  相似文献   

5.
<正>21世纪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是认知心理学,传统意义上的能力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认知能力,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二是技术能力,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两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跟人与人的相处能力有关联,同时受到个体情绪的影响,所以人们开始意识到第三、四种能力,就是合作交流沟通能力和情绪能力,情绪会影响心理过程、价值判断、行为执行和道德认知,犯罪学中有一种情绪失控的"激情犯罪",就是指情绪  相似文献   

6.
所谓激情犯罪,在西方犯罪学中被认为是一种挫折攻击型犯罪,而在我国,激情犯罪的概念可以更加宽泛,一般被认为是当事人在某种外界因素刺激下因心理失衡、情绪失控而产生的犯罪行为。此类案  相似文献   

7.
社会技能缺失是未成年人激情犯罪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其中,情绪控制和调节技能、压力应对技能以及承受挫折的技能对于控制激情犯罪有着直接的影响.基础教育阶段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更应加强学生基本社会技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激情犯罪是指青少年因受到外界的一切可能的刺激而陷入急剧的情绪变化,在瞬时的冲动状态下所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其诱因复杂,具有极强的主观性,体现为瞬发的、随机情境化的、聚集的特殊暴力行为,造成重大的社会危害。本文立足国情,通过分析我国近年来在相关预防工作中的功过得失,借鉴国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提出青少年激情犯罪的预防构想及具体对策,以期在实践中,通过灵活动态的综合性运用,有效遏制和减少青少年激情犯罪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所谓“激情犯罪”,是指人在某种外界因素的刺激下因心理失衡而在瞬间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身心成长时期,他们的情绪极不稳定,容易激动却又缺乏自制自控能力。部分青春期的孩子惟我独尊,缺乏起码的法律意识,随意伤人,因而  相似文献   

10.
激情犯罪是犯罪行为的一种形式,在暴力性案件中占很高的比例。它的特点是案情简单、突发性强、后果严重。因此,对激情犯罪心理进行研究与探索,将有助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并为社会预测、预防犯罪提供心理依据。 所谓激情,是指爆发式的、强烈的、时间短暂的一种情绪状态。激情一般分为积极性激情和消极性激情。在激情状态下的犯罪行为,无疑是消极激情行为。  相似文献   

11.
刘翠红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4):104-106,113
大学生的情绪控制问题事关建设和谐高校和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是成功培养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情绪状况入手,结合大学生情绪控制与管理的理论,提出在高校心理教育工作中针对大学生情绪控制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xperiences of women doctoral students and the role of emotion during doctoral candidature. The paper draws on the concept of emotional labour to examine the two sites of emotional investment students experienced and managed during their studies: writing and family relationships. Emotion is perceived by many dominant stakeholders as soft, subjective and an impediment to acquiring objective knowledge. The importance of emotion is under recognised. When it is discussed, the role of emotion in the doctoral undertaking is often subsumed in the passionless language of bureaucratic rationalisation and economic imperatives. This paper builds on a growing literature that examines students' emotions and doctoral candidature. It draws on the experiences of women undertaking their doctoral studies at a large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in Sydney, Australia, to show first, how emotional labouring can enable students to channel emotions towards productive behaviours that can contribute to successful doctoral candidature, and second, that studies that attend to emotion offer more nuanced insights into students' experiences during the doctoral undertaking.  相似文献   

13.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心理上正经历变化波动较大的时期,反应在情绪和情感方面,表现为情绪的不稳定性与冲动性,情感体验开放、丰富,却容易陷入情绪困扰,导致其心理健康、学习生活和未来事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初步具有独立性的大学生如何认知情绪,并学会应对不良情绪,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呢?作为过来人的辅导员可以引导其认知情绪,并学会对情绪进行自我管理、调适,从而驾驭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情感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一直不被重视,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认知与情感还是处于分离的状态。但是积极的情感因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从而增强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本文将从情感的角度来探讨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Acknowledging the affective in higher educ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we need richer conceptions of students as affective and embodied selves and a clearer theorisation of the role of emotion in educational encounters. These areas are currently under‐researched and under‐theorised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first part of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literature on emotion. The second reports on a case study which aimed to map students' emotional journeys over their first year at university. These data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relationships, students' changing emotions over the year,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ir academic studies and understandings of life at university.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affective dimension in pedagogic encounters and the lifeworld of students, and that it is possible to do so without a collapse into therapeutic discourses.  相似文献   

16.
以200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情绪调节方式的特点及其对人际交往的影响。结果发现:受欢迎的学生能多样化地使用问题解决、情绪表露、情感求助等多种情绪调节方式;被拒绝的学生的情绪调节方式单一,对情绪发泄这种消极的情绪调节方式使用最多。不良的情绪调节方式是导致学生人际关系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重视情绪调节方面的培训。  相似文献   

17.
调动情感因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经济学的兴趣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充分重视并利用好这一因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身作则是调动学生学习情感的前提条件;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动情晓理是诱发其学习情感的基本途径;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个性是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重要契机;精心设计案例情境,是调动学生情感因素的有效方法;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是保持学生激情、稳定学生情感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高职院校单招学生学业情绪状况,以自我效能感理论及情绪ABC理论为基础制订团体辅导方案。随机招募单招学生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运用干预方案对实验组进行干预。结果显示: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在积极学业情绪两个维度上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消极高唤醒学业情绪显著减少;实验组的积极学业情绪体验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学业情绪体验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团体辅导对改善单招学生的学业情绪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对高校的英语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事实上,英语教学活动不是一种师生间的单向交流活动,而应该一种双向的知识情感的交流。如何达到一种良好的英语教学成果,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出发,以情感文化教学为切入口,探讨情感文化教学的独特性、情感文化教学要求以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所能起到的重要效果。  相似文献   

20.
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道德情感生成结构理论,历史学教师应将情感教育的思想贯穿始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历史持有丰富的情感和价值判断;在教学准备阶段,应将情感教育置于显著位置;在教学过程中,既应激发学生对历史的丰富情感,又应让其有充分地思考和过滤;课后应努力帮助学生将历史情感运用于实践,从而让其内化为自身的历史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