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政绩观是对政绩总的看法,包括对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要解决政绩观存在的问题,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必须紧紧抓住改造并确立正确的世界观这个“总开关”;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要明确转型政府的职能,为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的行为定好位;要改进政绩评价和考核方法,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要坚持看政绩用干部,努力在思想上、作风上、制度上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要加大干部监督工作力度,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
最近常思考两个问题: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喊了几十年,为何仍难以规范?教育均衡发展正在大力推进,可为何择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教育政绩观陷入了误区。因为教育的政绩观,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方向。胡锦涛总书记早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就明确指出:“教育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判断教育政绩观科学与否。主要看教育观念和教育发展目标是否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行为是否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 发展观决定政绩观,政绩观影响发展观 从哲学意义上讲,发展观是政绩观的前提和基础。科学发展观决定正确政绩观,真正坚持科学发展观,必定会坚持正确政绩观。一方面,政绩是相对于发展而言的,是在促进发展的过程中创造的,谈论政绩就意味着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某种发展;离开了发展,谈论政绩就毫无意义。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逐步导致什么样的发展观。政绩观的变化会对发展观带来重大影响。总之,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统一。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研究解决发展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正确政绩观强调的是用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创造政绩,政绩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4.
浅谈领导干部的政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的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造福民众的前提,也是克服不良政绩观的思想基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本质就是要解决为谁创政绩,创什么样的政绩,怎样创政绩,以及如何考评政绩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正确政绩的科学内涵;这既要靠领导干部自身加强学习和党性锻炼,更离不开党组织的教育、引导、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提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文章就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的科学内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现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此,来不断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是辩证统一的,科学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和实践正确的政绩观,创造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  相似文献   

8.
从科学的发展观含义及其四个特性出发,赋予正确的政绩观相应的含义。政府正确的政绩观包含“人本与能本”、“全面与重点”、“协调与和谐”、“可持续与生态行政、发展行政”四个方面的理解。用科学的发展观念如何实践正确的政绩观,从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设计着手考虑,能有效地督导和考察政府的政绩。  相似文献   

9.
正确的政绩观与科学的发展观密切相关 ,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 ,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因此 ,关键在于按照科学发展观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 ,建立健康有效的引导和约束机制 ,依靠机制保障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领导的政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领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将促进高校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高校领导政绩观反映高校领导的战略眼光和胸怀,体现领导者的质量意识、创新精神和“政德”,其核心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高校领导政绩的评价要建立科学的价值评价体系,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形成与科学发展观相统一的政绩导向。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经历了前后相继的三个发展阶段。邓小平提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逐步形成。江泽民提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成熟。胡锦涛提出的"和谐文化观",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胡适先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大家,是中国西学东渐的重要坐标人物,是近现代中国文化变革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先秦诸子进化论》是先生以西方进化论思想来看待中国哲学的重要作品之一。时过境迁,今天已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21世纪,回想中国近百年来的风云变幻,在中华民族面临变革的存亡时刻,先生是如何看待中国哲学史的,这种思想今天仍然不失其意义。在西学东渐之际,先生以进化论的观点分析先秦诸子,立意甚佳,含义甚远,触及中西哲学分野的源头。我们权以先生之分析,来再探中西哲学之不同。  相似文献   

13.
作为明代后期重要的诗论家,胡应麟对杜甫诗歌评价甚高,其诗学观点主要体现在《诗薮》之中。放眼整个诗学史,胡应麟认为杜甫有"三难":一是继承之难,在杜甫以前,诗家能事已尽,杜甫兼备众家,集诗家之大成;二是开创之难,杜甫在排律近体诗方面创前人之未备,可为百世师;三是振衰之难,开元诗坛兴盛之后,唐诗有衰退之势,杜甫力挽狂澜,成为诗坛中流砥柱。"三难说"体现了胡应麟论杜的高远眼光和深刻见解。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在王瑶、张毕来、刘绶松等人的新文学史著中,建构了胡适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右翼形象.与民国文学史著中对胡适形象的经典化塑造不同,建国之后,文学史家们从“阶级论”和“题材决定论”的教条主义观念出发,对胡适形象进行了否定性改写,几乎泯灭了胡适在诸多文学领域的实际贡献.追溯胡适形象在这些新文学史著中被妖魔化的深层次原因,进一步总结文学史编写过程中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学史评价观念,从而避免走入一种“总体性历史元叙事”的陷阱.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课对帮助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起着奠基作用。作为重大时事,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做好二者的有机结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辨析胡适语言观念的哲学内核,提炼胡适语言思想的进化观、实证观和实用观,梳理出一条以胡适的语言观念为内在逻辑的语言路线.即:从1917年开始的“白话文运动”,经过1920年代“文学研究会”,到1920年代末“文学研究会”分化出来的“开明作家群”和左翼作家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再到1930年代瞿秋白呼吁的“文腔革命”并进而推动的“大众语”讨论和“拉丁化运动”,最后到毛泽东发动的“延安整风运动”.或者更简练地说,从“胡适之体”到“毛文体”,客观上呈现出一条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工具性和规范化的胡适路线.  相似文献   

17.
栏目的建设与发展关乎学术期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大理学院学报》“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栏目历经15年的成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成为“名栏”的同时,依然存在“稿患”“稿荒”等问题。分析该栏目的稿源情况和作者结构,论述名栏人才库建设的三个重要因素,提出作者库、审稿专家库和编辑队伍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根本目标。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结合中国发展实际,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和‘四有新人”理论。江泽民同志继承人本思想。提出了新形势下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其作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9.
"西口文化"的概念,是2000年左右由包头市"大漠文化研究中心"的学者们提出,历经十多年的研究,成果斐然。学者们分别从"西口文化"的内涵和特征、"西口"的鉴定、"走西口"的原因以及"走西口"移民的影响等方面做了探讨。综合十几年的研究成果,既有成绩,也有缺憾。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看来”及其相关格式“看起来”和介词框架“P+x+看来”的使用非常广泛,学者们对它们的关注度也很高。对前人关于“看来”、“看起来”格式的语用、语法化以及对于介词框架“P+X+看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由此提出“看来”及其相关格式尚需深入研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