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涂诗万  姚文峰 《教育研究》2021,42(7):103-117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发展以1922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前、后两个时期中,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在以下三个方面是一以贯之的:一是反对绝对主义道德,推崇探究式道德教育;二是强调道德即当前意义的持续增长,并以此统一事实与价值、知识和行为;三是推崇"社会智慧、社会能力和社会利益(兴趣)""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后期,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发生了保守主义转向,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不再坚持线性道德发展观,推崇习俗,主张多元道德发展观;二是强调道德教育须借助"宗教性"力量.从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发展可看出其问题意识:一方面,杜威竭力维持现代性对前现代性的优势,将启蒙精神发扬光大,谴责专制主义和极权主义,捍卫和发展民主;另一方面,杜威意识到了极端个人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各种激进主义和无根的世俗化等现代性弊端,努力消解这些弊端.  相似文献   

2.
杜威在道德观上的主要观点有:在道德构成之中,道德行为重于道德观念;在道德形式之中,反省道德重于礼俗道德;在道德目的之中,生长发展重于静止不变。这些观点,对其思想,尤其是道德教育思想产生重要影响。认为,道德教育模式要从直接转变为间接,道德教育内容要适应个体反省道德的培养,道德教育目的要促进个体的道德生长。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关于"道"和"德"的含义与关系的论述是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进行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应以实践为基础,用丰厚的道德内容培养学生具有睿智的道德思维以提高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的实效;要运用元认知理论,扩充道德知识以培养道德自律能力,强化道德体验以升华高尚道德情感,加强道德监控以铸就成熟的自我道德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杜威德育理论根基、内容以及过程的梳理,再对比当今道德教育的世情,发现杜威的德育论的确存在一些问题,诸如,过度地倚重实用主义,用道德经验代替道德本身,用动机淹没敬畏,想和做的分离,能力道德沦对人文的忽视,定向思维的弊端。针对这些德育问题,笔者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思路,以求为我国的道德教育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5.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与他的哲学及教育思想是一致的,其目的可概括为培养有用的好人。他强调道德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民主社会所需的优良道德品质,而且要使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为培养有用的好人,杜威提出应对学校道德教育内容、道德教学方法和学科进行生活化改造,这对我国德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倡导世俗道德教育的代表作之一,其道德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认识论维度、实验伦理学和功能主义心理学维度阐明杜威道德教育的思想渊源。结合文本研究,阐释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直面当前中国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并从实现学校与社会生活的无缝衔接,完善教师指导与学生多主体参与的关系以及协调校园文化“人化”与“化人”功能这三方面分析杜威道德思想在高校运用的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7.
杜威说过,"道德的目的是各科教学共同的和首要的目的",所以,"知道如何把道德价值的社会标准加诸学校所使用的教材上面,是十分重要的."[1]基于校园童谣的学科渗透道德教育模式,是指在不同学科的课堂上以童谣为载体,充分寻找、挖掘教材中隐匿的道,德内容,加强学科道德教育的意识,使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在轻松、愉悦的童谣中感受和体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8.
道德想象力是根据道德之“能是”(应然状态)而具体感知所面临道德现象之“所是”(实然状态)的能力。杜威将道德想象置于道德活动的重要地位,并将其与道德生活紧密结合,指导个体在道德实践中实现审美,其道德想象力具有具身性、聚合性及意义指向性的特征。“以德达美”是杜威道德想象力的审美追求,其实现路径是以道德想象发掘审美情境、以道德想象激发道德移情、以道德想象实现审美创造。杜威的道德想象力理论为开启道德教育的审美路向提供了积极启示,即以审美指向升华道德教育的目标,以聚焦移情建构道德自我与他者的和谐关系,以情境创设优化道德教育的方法,以审美创造“美化”个体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9.
道德教育是杜威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统一于其道德理论教育中,以下简称"杜威德育思想"。其提出"在做中学"的理论,重视学校德育环境的建设、学校道德教育要生活化而不应该脱离社会、脱离实际。杜威的这些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中小学道德教育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将道德教育回归于现实生活是杜威道德教育理论的最终归宿。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关于现实道德生活的实际教育的问题,现实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现实道德生活中的矛盾,提升个体实际道德的经验层次。杜威还提出人们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到现实生活,不要再逃入理想的牢笼之中,尤其要关注科技给生活带来的转变,摆脱消极的道德,并积极投入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1.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实用主义的道德教育思想的产生适应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需要.杜威认为道德没有绝对的价值标准,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形成人格,道德教育的内容寓于各科教学之中,包括对学生进行宗教教育,否认开设专门道德教育课程.在教育方法上,他主张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生活.杜威道德教育思想有合理之处,也有严重的缺陷,应批判地吸取.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是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社会转型期。在此时期,美国出现了因严重的社会失范而引发的种种社会矛盾与问题。基于社会危机主要是一种道德危机的判断,杜威围绕着寻找新道德的基础和维持、再生产新道德的机构这两个主要课题展开了其民主主义道德教育思想:以道德教育实现民主主义,以民主主义改造道德教育。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于同样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下中国道德教育改革有两点启示:一是凸显道德教育的民主目的;二是重视道德教育自身的民主化改革。  相似文献   

13.
论杜威的德育思想及对当前道德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分析了杜威德育思想的要点,提出杜威的德育思想对当前道德建设的启示:道德建设要从儿童抓起,兼及所有社会成员;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主渠道作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个体内部动因,注意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4.
卢景昆 《中国德育》2007,2(7):18-21
杜威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视角出发,对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走出学校道德教育困境的出路。杜威的德育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道德与人、道德与生活、德育课程和其他课程、德育工作者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以及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等诸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十分丰富,有道德发展阶段研究、强化社会学习研究、价值观澄清、体谅关心理论、威尔逊的道德符号学等,这些德育理论的特征是: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道德教育不能忽视道德情感的发展;隐性课程与道德发展的关系受到了普遍的关注;道德、心理一体发展的健全人格教育成为道德教育凸现的重要内容.道德教育显性化倾向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6.
杜威认为学校的道德教育必须使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的道德准则。学校道德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引导人性发展的过程,学校道德教育的途径应该是知行合一的,应该是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纵观我国道德教育现状,学校道德教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而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符合我国国情,我们应科学借鉴杜威的道德教育观点,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不断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在全世界颇具影响,把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对大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同时,提高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青少年道德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能力是人们认识道德现象、理解道德规范,在面临道德问题时能够鉴别是非善恶,作出正确评判和道德选择,并付诸行动的能力。它是人的本质能力,是顺利完成道德行为所必需的心理特征,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条件。青少年道德能力的养成,既不能企求单向的道德灌输,也不能寄希望于青少年自身的自然成长,而必须从道德教育理念、教育者与青少年的关系、道德教育的过程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变革。 一、确立以培养道德能力为中心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我们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对青少年基本上是采取单一的道德灌输,即直接向他们传授道德知识、道德规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世界著名教育家杜威对人性独到的见解,认为杜威在人性观基础上的道德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人的道德化的必要性;道德的可教性;德育的性质、目的与方法以及德育的教育标准。指出其理论对我国道德教育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道德教育存在认识论窄化的问题。以道德理论知识传习忽略道德实践知识中经验、体悟等智力活动的获得与实效,意图实现人的道德涵育教化显现乏力。基于德润人心、法安天下、社会善治目标,以杜威"从做中学"理论挖掘其背后道德教育的体悟元素,围绕人的认识活动,统合受教育者兴趣、教学实践、反思、道德终身化理念以及继续深化德育课程改革等路径,是实现人促发内心深度道德学习与自治的长效道德教育机制,指向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