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聪 《大观周刊》2012,(28):65-65,72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是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的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未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正当防卫是鼓励和保障公民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行为。本文将就正当防卫的条件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2.
杨晓燕 《大观周刊》2012,(42):65-65
正当防卫是个负刑事责任的合法行为,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的根据,国外刑法学界多解释为“在面临‘紧迫的不法侵害’,且没有足够的方法寻求官方保护时,国家承认个人权利的防卫权。”在我国刑法中,正当防卫不仅是公民维护自己合未能权益的权利,也是国家鼓励广大人民群众与犯罪作斗争,用以维护国家、公共利益、震慑违法犯罪者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我国,正当防卫不仅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同时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  相似文献   

3.
陈中亮 《大观周刊》2011,(30):119-120
我国刑法典将“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规定为公民实行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从而将正当防卫的主观奈件即正当防卫意识摆在了显要的位置。然而,尽管我国现行刑法明确规定了正当防卫中的防卫意识,但仍有部分学者对防卫意识持否定态度,认为防卫意识是对正当防卫非必要的限制。本文旨在对防卫意识之必要性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晓靖 《大观周刊》2011,(51):43-43
在民众对正当防卫的认识更加深化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正当防卫下不法侵害人的合法权益保护问题,更有学者提出成立逆防卫制度的大胆设想。但是逆防卫制度缺乏存在的理论基础,在司法实践中也不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闻周刊》2009,(22):12-12
由于“刺死官员”而引起轰动的邓玉娇一案6月16日在湖北巴东县法院一审宣判。邓玉娇被免于处罚,当庭释放。 法院认为邓玉娇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属于防卫过当,且邓玉娇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又有自首情节,所以对其免予处罚。  相似文献   

6.
安调珍 《大观周刊》2011,(44):45-46
在我国,对于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其实就是当面对危险的时候,两种利益之间的取舍问题,采用“轻于说”的,认为只有在牺牲利益小于所避免的利益的时候,避险人的行为才成立紧急避险,此时不需要承担任何的刑事责任,反之,当避险行为造成的牺牲等于或者大于所避免的利益的时候,则被认为是避险过当,避险人要负相应的刑事责任。随着对牺牲一人生命来保护另一人或多人生命是否成立紧急避险问题的探讨,人们提出了“相等说”。本文将在分析这几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于紧急避险限度条件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7.
自由是人特有的圣物,个体性与自由总是息息相关的。本文通过对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和密尔的《论自由》的比较分析,阐述了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强调了在天赋权利中实现个体的自由,它是从神学的角度所表述的一种抽象自由。而密尔的自由观中的个体性是强调在自我防卫的限度下实现个人的自由,它是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上的一种现实实践的自由。  相似文献   

8.
数字新闻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做出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一般不超过5万元。同时,精神损害赔偿仅仅限于对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生命健康权等五项权利造成侵害而引发的案件。  相似文献   

9.
张文祥 《青年记者》2009,(13):59-60
6月16日,备受媒体和广大网民瞩目的“邓玉娇刺死官员案”终于“谢幕”:湖北巴东县法院当庭宣判,邓玉娇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属于防卫过当,且邓玉娇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又有自首情节,所以对其免除处罚,并当庭释放。判决的结果基本符合公众的期待,司法程序就此完结。  相似文献   

10.
科技档案利用中容易对档案原件造成损害,应根据科技档案的利用特点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将档案利用中对原件的损害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档案原件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6月16日,备受媒体和广大网民瞩目的"邓玉娇刺死官员案"终于"谢幕":湖北巴东县法院当庭宣判,邓玉娇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属于防卫过当,且邓玉娇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又有自首情节,所以对其免除处罚,并当庭释放.判决的结果基本符合公众的期待,司法程序就此完结.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公平正义理论与信息权利冲突理论,对信息权利的法理基础进行详细论述,并对信息权利集合中的信息表达权、信息传播权、信息获取权、知情权、隐私权等子权利的权利限度表现给予详细阐述,此外,认为信息权利边界的确定方式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立法时界定,二是立法后界定。  相似文献   

13.
一、档案利用权利的内涵及其限度要求 学术界有专家认为,1987年颁布的<档案法>对我国有关主体的档案利用权利进行了法律确认,档案利用权利已经是一项法定权利.但是,从<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中不仅看不到有关档案利用权利的明确表述,而且从相关规定中也无法自然推导出档案利用权利就是一种法律权利.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背景下,版权犯罪呈现出与传统印刷式版权犯罪相区别的诸多特征,这给版权治理提出了新课题.对此,创新网络语境下的版权刑法保护机制是一条重要路径,需要树立版权人权利优先的理念,立法上有限度地扩宽版权刑法保护的犯罪圈,司法上完善犯罪行为的认定标准,以此突破版权刑法保护的现实瓶颈,努力构建保护知识自主创新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缺乏抽词词典是自动抽词标引难以普及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琪玉 《图书与情报》1998,(2):27-27,80
读者权利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当前损害读者权利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读者权利必须得到切实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对比之下统计复用方式中的每一条链路(虚电路)是在网络连接时定义的,而且在实际需要真正的数据传输之前并不分配带宽,也就是说网络中的带宽是以一个一个数据包为基本单位动态分配的。如果在某一段短时间内突发数据量超过了传输设备所能处理的限度则网络交换机采取缓冲措施将数据先存储稍后再发送,如果这种过载状态持续时间超过某个限度则需  相似文献   

17.
孙军 《档案学研究》2014,28(5):55-59
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律师调查取证权,一方面是公民一般权利和法律特许权利的综合体,这种综合性决定了该项权利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效力;另一方面,政府信息是各项权利的记载,知情权与隐私权在各类政府信息中的权重不同,律师调查取证权也因此有着实现程度上的差别。本文以三类政府登记信息为例,探讨律师调查取证权的实现及其限度。  相似文献   

18.
谈谈出版者邻接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邻接权的概念及其与著作权的区别(一)邻接权的定义邻接权指传播者直接或通过媒体传播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邻接权一词译自英文neighboringrights,意思是指与著作权相邻、相关的权利,我国著作权法称之为“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邻接权的概...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专业图书馆的属性,还得从图书馆的属性谈起.任何事物都有许多属性,包括基本属性、本质属性、固有属性等.事物的诸多属性中,有些属性是某个或某类事物所特有的,决定该事物的本质,是某一事物之所以成为它自己的最低限度,并把这种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这种最低限度所包含的性质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它是事物本质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20.
一、新闻侵权的概念及其构成 (一)新闻侵权的概念.新闻侵权是指行为人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传播不真实的情况或情况虽然真实但属于法律禁止传播的事项,依法应当承担法律后果的行为和事实.导致新闻侵权的直接原因及其外部特征,简言之是新闻媒体刊播了含有侵害他人权利内容的新闻作品,诸如新闻报道失实、新闻评论不客观不公正从而歪曲了事实损害了他人人格,或蓄意且擅自宣扬他人隐私等情况.新闻侵权和普通民事侵权一样,都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权利,其侵权的客体一般为人格权,即会造成他人人格权利的直接或间接损害,适用民法等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