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赵桂芬 《大观周刊》2011,(25):29-30
当代草圣林散之老人是中国著名的书法艺术家,自号“三痴生”,一生钟情于诗、书、画并取得了众人瞩目的成就。如果要给这三者排个顺序的话,林老认为诗是自己最擅长的,其次是画,再次是书法,本文仅就林老排第三但却成就了老人不朽圣誉的书法艺术略谈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书法和绘画本是两个不同的门类,虽然有书画同源之说,但在其各自的特征上有明显的不同。我们常见在国画上使用书法题诗题款,但将书法变成画,或将画变成书法便不多见了。漫画虽然形式多样,但将书法与绘画“嫁接”、“融合”,这种形式也是不多见的。近年来,我看到一些书法同漫画结合,即“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的作品。有人说是漫画,有人说不是漫画。我觉得,这些作品既有书法与绘画的艺术性、观赏性,又有漫画的幽默性、思想性、趣味性,它们具有漫画的性质,应该说也是一种漫画。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部集艺术性与史料性、欣赏性与学术性、历史性与现代性等诸位一体的佳作。《扬州八怪》多媒体光盘借助多媒体技术,向读者全方位地展示了“八怪”诗、书、画、印等方面的艺术,以独特的视角“再现”了“八怪”以扬州园林为中心的社交和各种艺术活动,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化交互阅读欣赏功能,以高科技载体承继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光盘内容分为三大版块:一为“八怪与园林”,运用视频手段展现“八怪”与扬州园林密切相融的画卷;二为“八怪与艺术”,以人物为单元介绍“八怪”的生平及诗、书、画、印的艺术特征,并辟“精品赏析”栏目,将他们流传于世的作品所包含的文化内蕴挖掘梳理;三为“拍卖  相似文献   

4.
东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国画向何处走这个话题,对于国画界而言过于严重。中国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产物,象形文字的产生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中国画的诞生。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盆、青铜器上的装饰画,到春秋战国之后的壁画、帛画、漆画、石刻画……直到汉代纸张发明以后,画家用毛笔在纸上绘画,才逐渐演变成现在意义上的中国绘画形式。据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著名评论家刘曦林介绍,初时,中国画并没有统称:丹青、画绘……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五四”时才被改称为“国画”。1957年,在北京画院成立时,周恩来总理发表看法,提议将“国画”改成“中…  相似文献   

5.
诗与漫画     
诗同漫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联系最密切的一种形式要算“诗画配”了。一首诗,配上一幅漫画,给人一种新的感受。 漫画、“诗画配”的形式的产生可能是受了国画或绘图小说的影响。从中国画的发展看,最先成熟起来的是人物画,唐代达到了高峰。唐、五代至宋,花鸟画日趋兴盛。到了明、清时代,打破了单一的绘画形式,形成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形式,我们现在看到,在画上题上一首诗或一句诗,已经是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6.
熊海泉,湖北日报资深美术编辑,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他的水墨写意书法作品,将汉字形象化,看似一幅画,实则一幅书。他把水墨写意山水画的表现方式移植到书法艺术中,用水墨的抽象美表现传统诗词的具  相似文献   

7.
以书入画,画中有书,出生在牡丹之乡的李进学把花中之王的千姿万态融入进书画的精绝道义之中,恣肆浪漫,境界全新。李进学先生是当代书画大家,在书、画两个领域内均为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他以书法为根基,成就了绘画,是最典型而突出的传统型书画家,  相似文献   

8.
《新闻前哨》2010,(8):F0002-F0002
熊海泉,湖北日报资深美术编辑,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他的水墨写意书法作品,将汉字形象化,看似一幅画,实则一幅书。他把水墨写意山水画的表现方式移植到书法艺术中,用水墨的抽象美表现传统诗词的具象、意境及氛围。在营造意境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运用水墨、  相似文献   

9.
唐棣 《视听纵横》2002,(1):87-89
在绘画与摄影的构图中,均有“留白”的讲究:即整个画中不要被景物所填满,要留有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有一种“此处无物胜有物”的意境,才算绝妙。国画中有一句话描述这种艺术形式的空间布局比较经典,就是“计白当黑”,表明了白也就是空的地方和着的墨一样都是国画整体的组成部分。王摩诘画山而不见云,齐白石画虾而不见水,那留出的空白,便是云,是水。  相似文献   

10.
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一个中国画家的画展。这画家是以画人物画出名的。 其中有一幅画,画一个书生正在读书,身旁站一个女人,替他加上炉香。不用问,画题必然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  相似文献   

11.
木版年画技法介子平滥觞于宋元的文人画,迄清之“扬州八怪”时,已被那几位不泥古、不囿情的画家所叛逆。金农的画着色艳丽,造型大胆,其创作灵感便启自民间木版年画。金农找到了国画与年画的融贯点。国画讲究气韵,神完气足是画家们追求的最高境界,而年画则关注于具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士大夫们所修“四艺”:琴、棋、书、画,是他们在经、史、子、集之外的一点人生闲趣。由南京凤凰读书俱乐部开卷工作室编辑的《人生丛书.人生四艺》(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年12月版),以琴、棋、书、画为主题,汇集了文人学士与此有关的妙文佳作,展现了华夏古典精神文明中这一有机组成部分的艺文佳趣。该书系由金陵书衣坊装帧设计。《弦外琴心》《弦外琴心》是“人生四艺(全四册)”中的第一本。首辑“琴韵悠远”从明朝清朝的名家谈与琴相关的掌故说起。其中徐渭《友琴生说》篇描写一陆君“视琴犹人”,其琴声可以让鼠从穴中出来,蹲在桌几下…  相似文献   

13.
熊伟 《出版参考》2011,(6):49-49
葡萄牙人常说,“瓷砖已融入了葡萄牙血液之中,葡萄牙人以它为背景,欢笑、哭泣、拥抱、亲吻、道别,自如生活。那些流畅斑斓的瓷砖画,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瞬间生动起来”。瓷砖与葡萄牙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融入到当地人生活、文化中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4.
郭媛媛 《大观周刊》2012,(41):67-67
芜湖铁画,原名“铁花”,是著名的民间美术种类之一。在创作时融入了国画的技法,艺人们以锤代笔,以铁为墨,融合了中国传统剪纸木刻艺术,由线到体打造出铁画的气韵。主要采用虚实相间、黑白对比的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视觉张力。本文主要从铁画的线与面,黑与白创作技巧来谈铁画的视觉冲击力。  相似文献   

15.
从小学习国画且成绩不俗的李炎亲手打碎了自己的光环,去往日本从头开始学习油画。在抛弃国画的路上,她又一次意外与中国画相遇,并找到了一条中西艺术之间的隐秘通路。  相似文献   

16.
在悠长的历史过程中,我们的先人创造了无数灿烂的文化,其中最为独特的当数书法艺术了。从书法中我们能够看出书者的品格、气度和修养。本文就孙中山“博爱”、“天下为公”题词,谈他的书法风格特征、品格修养以及在中国民主革命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60年前的仲秋,我诞生于杭州城南一所老宅。家祖喜爱字画,中堂挂的是一幅《麒麟吐玉书》国画,便以此给我取名曰“麟书”。没想到,从此我的一生便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更想不到以后编辑成了我的终生职业。大学毕业后,我教了一年书。先调报社,编了26年报;后调出版社,编了14年书。在编辑岗位上度过了40个春秋,说不清为他人作了多少“嫁衣”。  相似文献   

18.
在广东省档案馆查阅利用大厅接待处的正面墙上,悬挂着一幅现已难得一见的,具浓郁岭南特色的阳江漆画。这幅漆画上绘画了许多的金鱼,每一条似乎都是活的,金鱼华艳的鳞片被漆色彩表现得非常逼真,这画吸引了许多来广东省档案馆查阅利用档案的人在画前驻足观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泽棉、广东省美协副主席、省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在看了这幅漆画后,都讲,这是一幅中国漆画的佳作,这样好的漆画,现今已很难见到了。中国创造了一种在宣纸上使用水墨色彩绘画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画出的画非常有特色,被国人冠以“国画”之称,可见中国人对这种画的偏爱。但…  相似文献   

19.
唐媛  余毅 《兰台世界》2015,(3):125-126
金农擅长诗文、书法、绘画、刻印,并且独创了"漆书",在金农的绘画中融入了金石味的书法笔意。尤其是其醇厚、高逸的绘画风格通过"以书为画"和"涉笔即古"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0.
唐龙 《新闻爱好者》2011,(1):137-138
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拨乐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古琴艺术体现着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体现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古往今来,在文人墨客的心中。“诗、书、礼、易”为安身立命之本,“琴、棋、书、画”乃修身养性之源。而从上古到商周时期,古琴的审美价值取向却与现代不同.本文从文化历史背景更替的角度略论这一时期古琴文化功能和审美角度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