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基于职业胜任力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及属性,指出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特殊性以及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高职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概念和研究思路,给出了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研究的职业胜任力视角.  相似文献   

2.
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技术对高职院校管理类学生职业胜任力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制问卷进行调查,并运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职管理类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包括管理、操作、人际、品质、社会、成长6个维度。各种胜任力相辅相成。不同企业对各种职业胜任力要求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高高职商务英语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学校输出和企业输入之间的脱节,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应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优化高职商务英语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从而实现教育和职业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4.
高职课程设计要反映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特征,要增强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及职业适应能力的不断扩大延长;职业胜任力模式具有重要的人力资源价值,高职课程设计必须体现职业胜任力模式的人力资源价值;高职课程设计的"技能"范式应转向"职业胜任力"的范式,实现高职课程设计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与基于职业胜任力模式的员工招聘选拔考核模式的对接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关于胜任力特征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研究与实践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企业当中,为企业的发展决策、人力资源保障提供理论支持。近年来,国内学者将胜任力特征引入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中并建立了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干部胜任力特征模型。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与普通高校存在差异性。本文从胜任力特征角度展开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选拔与考核过程的讨论,以期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尤其是学生干部的培养带来新的视角,为今后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胜任力研究是管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以浙江某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课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团体焦点访谈法,验证了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胜任力要素,以期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胜任力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职业胜任力模型是企业人力资源选择和考核企业员工的基本工具之一。本文探讨了高职电子专业基于职业胜任力的人才培养改革,提出了跨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开放式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概念,探索基于职业胜任力的高职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教师胜任力模型可以为选拔和评价教师提供重要的依据。在总结国内外高校教师胜任力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职业类院校的自身特点编制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调查问卷,并运用此问卷调查苏州7所职业类院校的397名教师。最后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验证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的模型。结果表明,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结构包括能力技能、个性特征和工作态度等二阶三因素模型。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技术进步和组织变革引发了职业的重大变迁,个体在无边界职业生涯中的持续就业是当代的职场新象。以无边界职业生涯幸福感为视角,强调对职业生涯经历和职业生涯发展过程的主观感受,是立足于高职学生应对职业变迁、提升就业能力、彰显个人社会价值等具体目标的。基于此,研究高职学生的职业通用胜任力,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重塑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性"属性,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践行供给侧改革的又一重要路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胜任力的角度,以高职院校学生干部为研究对象,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胜任力模型,提出学生干部胜任力提升对策,以提高学生组织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11.
高职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关系到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化转型也成为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分析了EOP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高职英语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育体制,它的理念是培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语文作为职业院校的基础课程,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实质性的语文教学模式改革,通过改革,强化学生职业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课证融通”高职课程标准融合了对接职业资格标准、对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坚持校企合作的理念,它对于高职的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也是对高职“双证书制”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丰富。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为例,以“课证融通”是高等职业教育深化工学结合的关键、“课证融通”强化了高职课程标准的职业性特征、“课证融通”是实现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为论据阐述了构建“课证融通”高职课程标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仅应具备相应的职业岗位能力,更应具备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此,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培养,促进能力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其自主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谈高职教育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职业能力素质为目的高等教育.从高职教育改革的趋势来看,其课程体系已经从传统的“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人才培养也从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注重借鉴国外职教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强化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张秀珍 《高教论坛》2014,(3):105-107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000〕2号)明确提出:高职高专教育要实现校企"共育人才"的目标,依据这一目标,结合高职文科专业的特点,提出了"校内实训—校企合作—职业鉴定—顶岗就业"这一文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式,力图降低文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无序性和模糊性,从而实现高职高专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行动力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集中体现。开发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和根本所在。高等职业教育做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必须把开发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首要位置。本文从六个方面分析论述了行动力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集中体现的认识判断。  相似文献   

18.
美国、英国是世界通识教育模式的两种代表,通过对其高职通识教育的研究,探究其同与不同,为我国高职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借鉴。高职通识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职业人与良好素养合格公民;通识教育是应知与应会的“成人”教育;通识课程设计而非是基础课程的简单删减或调整。  相似文献   

19.
以能力本位教育为理论指导,以高职高专工学结合为框架,探讨了高职英语写作教学新模式:以提升学生职业行为能力为导向制定高职ESP写作教学目标;以职场交际内容为依托设计高职ESP写作教学内容;以“反映工作过程”为理念实施高职ESP写作模块化教学方法。借鉴BTEC模式,改革高职英语写作考核评价方法,考核以“课业+口试”为主要形式。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提升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要办出特色,就是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别要把培养职业能力与培养职业道德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实训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尤为重要。对于智能实训,要建立多层次的实训模式,完善多元化实训方式,从而提高实训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