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其艺术技巧的成熟,标志着海明威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本文试从爱情主题归于虚幻、人性在现代社会的异化、战争导致的荒谬感和传统悲剧精神的消解等方面对《永别了,武器》做出现代阐释,更进一步地挖掘作品价值。  相似文献   

2.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主要写了两个主题,战争和爱情,将爱情安插于战争中。该书讲述了主人公亨利和女主角凯瑟琳相遇,相知,相恋,到后面亨利意外成为逃兵,侥幸生存下来的他决定放下武器,和凯瑟琳去另一个城市生活,但故事最后以凯瑟琳母子双亡落幕。国内对海明威作品语言风格和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居多,但是对汉译本的研究凤毛麟角,《永别了,武器》在中国的影响力也很大,对当代青年成长具有启示意义。时代在进步,人们对翻译的要求也在前进,学习者要站在更前沿的角度去学习研究译作,同时结合时代特征,和平、反战的主题在今天更显得珍贵。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许多小说深受读者喜爱,其中《永别了,武器》就是一篇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品。海明威擅长运用各种叙事技巧,《永别了,武器》就充分展示了他的多维叙事艺术。通过分析《永别了,武器》中的叙事时序和人称,揭示该作品的叙事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猎牛     
厄纳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著名小说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等。他的“电报式”的写作风格在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猎牛》简洁凝练地描述了一个狞猎场面,所谓的“海明威风格”已依稀可见。  相似文献   

5.
刘海霞 《文教资料》2013,(3):23-23,34
本文通过对海明威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凯瑟琳与《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贝瑞特两个新旧女性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出战争对女性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林海霞 《文教资料》2007,(23):111-113
作为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文学风格在作品中的体现成为文学流派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即从文学风格的定义及形成、影响文学风格的因素着手分析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讨论20世纪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在此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一部广为人知的小说.作者以其精练、简洁的写作风格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其在作品中擅长运用象征、比喻的写作手法,使作品富有很深的意蕴,给人以充分的想象.在《永别了,武器》这部作品中,除了人们广泛讨论的雨、高山、平原等事物外,还有一样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那就是酒在这部作品中如何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一部广为人知的小说。作者以其精练、简洁的写作风格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其在作品中擅长运用象征、比喻的写作手法,使作品富有很深的意蕴,给人以充分的想象。在《永别了,武器》这部作品中,除了人们广泛讨论的雨、高山、平原等事物外,还有一样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那就是酒在这部作品中如何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海明威的《A Fareull to Arms)被誉为“迷惘的一代”的顶峰之作。这部小说的标题用了个耐人寻味的“Arms”。“Arm”在英语中一指“武器”,一指“怀抱”。很显然,它使标题具有双重含义:“永别了,武器”,“永别了,女人”。正如这部小说的标题一样,在海明威的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两部长篇代表作《太阳照常升起》和《永别了,武器》中,一直没有离开“战争”和“女人”这两个主题。本文试图从海明威所关注的战争和女人的主题中寻求“迷惘的一代”所经历过的心灵挣扎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外文学界对海明威的创作风格及其作品的美学内涵有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对其作品汉译研究的个案分析却不多见。笔者以《永别了,武器》为例,阐明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刘勰的"隐秀"观在美学效果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以"隐秀"风格的传译为视角,通过对大陆和台湾两个汉译本的比较与分析,指出汉译的问题与不足,总结出"隐秀"美学风格的传译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刘丽曼 《海外英语》2012,(11):183-184,199
"A Farewell to Arms"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works written by Ernest Hemingway.It displays two main interwaving themes of war and love by the narration of a young soldier ’ s experience and his love affairs with a beautiful nurse in the first world war.The novel reflects the author ’ s strong hatred of war and exposes that the war is the real root of the couple ’ s tragedy in this novel and the "Lost Generation " in the real society.  相似文献   

12.
海明威是美国伟大的作家,主要的代表作之一《永别了,武器》是他的成熟之作.他的写作风格在当时及现在都很有影响,并且对理解文中的人物和小说本身都很有帮助.本文对此小说中的主要写作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作家海明威曾亲历两次世界大战,他创作的关于战争主题的作品表明了他对战争有着深刻的理解。其早期的代表作品《永别了,武器》就是战争主题作品中的突出代表。《永别了,武器》是对战争罪恶的控诉,深刻地揭露了战争的本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和平的深切的渴望与热切的呼唤。环境描写在作品中很好地"映衬"了反战主题。  相似文献   

14.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芬历险记》和海明威的《永别了 ,武器》这两部小说 ,都以河流作为故事环境。两条河流分别对刻画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渲染作品主题产生着重要作用 ,而且在相似作用的背后蕴藏着两位作家的相似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5.
《孙子兵法》不仅是兵书,还是一部哲学著作,其支撑点就是人的生存。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名作《永别了,武器》文本的召唤结构,呼应了《孙子兵法》的精神内涵:反战。《永别了,武器》苦苦追问人的价值、精神的归宿、未来的出路,其文本彰显的荒诞和虚无正是执着于"人的存在"本真状态,文学的终极关怀书写的是人的本真生存、精神的觉醒归宿、美好的家国生活等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的《永别了,武器》被认为是一部当代文学杰作,这部作品成功地描写了一战及其对青年人造成的精神上和肉体上的伤害,这种伤害是不可磨灭、不可愈合的。《永别了,武器》是一部反战题材小说,通篇都弥漫着反战思想,作品描述了战争的罪恶和残酷无情,它剥夺了人类的幸福。同时这也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品中的主人公亨利就是海明威的真实写照。海明威以严峻的现实主义结合富有诗意的语言,对战争作了有力的抨击。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一生写了许多不朽之作。《太阳照常升起》和《永别了,武器》是其最著名的两部。本文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分析,探识海明威创作思想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在长期的小说创作实践中.概括提出了“冰山”理论,本丈从以下方面探讨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在其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体现:对话的简洁性,环境描写的暗示性,祭征与讽刺的含蓄性及空白结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永别了武器》是美国作家厄内斯特.海明威的一部反战小说。作为美国文学里迷惘一代的代言人,海明威在这部小说里主要描述了战争给美国年轻一代精神和肉体上带来的巨大伤害。本文主要论述了战争是如何迫使主人公费雷德里克.亨利一步步走向迷惘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保罗.格莱斯(Paul 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分析美国作家海明威小说《永别了,武器》中两位主人翁对话遵循或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从而寻找对话中的隐含意义,并认为这些隐含意义对构成人物性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