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脑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手术刀模型进行了研究,基于VTK平台,对手术刀进行三维动态显示,利用C#语言完成所有代码的编写。该方法实现的动态三维重建显示功能强大、使用灵活,具有步骤清晰简单、效果好、速度快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脑神经手术导航系统的三维重建中,对脑神经外科导航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曾经,他是一名上山下乡的知青,一名在田间地头奔走的赤脚医生;现在,他是一位已经成功完成千例开颅手术的脑神经外科医生,一位卓有建树的学科带头人,一位励志图新的大学校长。他还是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  相似文献   

3.
金永健,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脑血管病神经外科主任,留日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中青年神经外科专家、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脑血管病协作治疗中心原负责人。擅长脑血管病的微创神经外科手术、神经介入手术,并对顽固性偏头痛进行了长期研究,具有丰富的手术临床经验。2002年回国后,独立完成脑血管病的手术治疗、神经介入治疗等手术600多例。  相似文献   

4.
<正>金永健,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脑血管病神经外科主任,留日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中青年神经外科专家、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脑血管病协作治疗中心原负责人。擅长脑血管病的微创神经外科手术、神经介入手术,并对顽固性偏头痛进行了长期研究,具有丰富的手术临床经验。2002年回国后,独立完成脑血管病的手术治疗、神经介入治疗等手术600多例。发表相关论文多篇,其中包括较  相似文献   

5.
专家档案李作汉 1937年生,浙江苍南人。主治医师、教授,南京医科大学脑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曾任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早在协和医科大学求学期间,李作汉就向往着探索人脑的奥秘。1962年毕业分配在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在著名的临床神经生理学家杨林博士领导下,他从事脑肿瘤、脑外伤及癫痫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研究工作,并在国内最早开展了颞叶癫痫手术时,皮层脑电图的研究及人脑功能定位研究、脑水肿的病理生理研究,同时,应用微电极技术进行正常的中沤神经细胞与中枢神经肿瘤细胞的电活动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张佳星 《今日科苑》2007,(23):48-50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手术中未用输血,成功完成一例亲体肝移植手术。2007年10月31日晚,44岁的贾先生将他70%的肝脏移植给他55岁的哥哥。这一移植手术是在著名器官移植专家、天津  相似文献   

7.
吴科学  翁宇  蒲智  多吉 《西藏科技》2011,(10):51-53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脑动脉瘤治疗的方法,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发病、部位的特殊性。方法回顾分析54例诊断明确的脑动脉瘤患者诊治经过,总结藏族病人动脉瘤的好发部位、脑血管的形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总结手术、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处理要点及随访结果。结果54例患者,39例行开颅夹闭术,2例进行了颈内动脉阻断动脉瘤孤立术,介入治疗7例,以格拉斯哥术后评分量表进行评分,恢复好的患者28例,差者7例,手术组术中及术后死亡11例。保守治疗8例,3天内再出血3例,14天内再出血2例,2l天内再出血1例,治疗出院2例,死亡6例。结论高原脑动脉瘤治疗应该尽早,手术可以经翼点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介入应争取在急性期内尽早将动脉瘤栓塞,手术后积极防治脑血管痉挛是关键,支架辅助的介入治疗,手术后抗凝是关键,APTT的观察目前尚无确切的数据统计。脑动脉瘤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因素,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达40%和33%。目前干预治疗主要有开颅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当然还有包裹、高流量搭桥后的孤立等,高原地区脑动脉瘤的治疗刚起步,手术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国内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03,(9):62-62
河北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白内障治疗中心引进美国最先进的新型超声乳化仪和高级手术显微镜及系列配套设备。同时聘请国内率先开展超声乳化的著名专家.原交通医院麦格眼病中心超声乳化手术的开创者、河北省眼科界白内障手术完成数量最多的专家.主任医师刘哲峰主任主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脑动脉瘤治疗期间护理的重点,高原护理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54例诊断明确的脑动脉瘤患者护理经过,总结藏族病人动脉瘤的好发部位、脑血管的形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总结手术、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结果 54例患者,39例行开颅夹闭术,2例进行了颈内动脉阻断动脉瘤孤立术,介入治疗7例,保守治疗8例。治疗组,38例在首次出血3天内治疗,6例在2周内手术,2例2周后手术,以格拉斯哥术后评分量表进行评分,恢复好的患者30例,差者5例,手术中瘤体破裂出血死于手术中1例,手术组术中及术后死亡9例,介入组死亡2例。保守组,3天内再出血4例,14天内再出血2例,21天内再出血1例,治疗出院2例,死亡6例。结论高原脑动脉瘤治疗应该尽早,术后护理要细致,手术后积极防治脑血管痉挛是关键,手术后抗凝治疗,要观察APTT的变化及病人表皮、粘膜有无出血等。  相似文献   

10.
《金秋科苑》2012,(19):8-8
近日,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通过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神经导航技术,对一位癫痫患者实施了颅内异物探取手术,对癫痫病灶的定位准确度达到了毫米级,对异物实施“精确打击”,解决了致痫灶的解剖学定位难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中的损伤和术后并发症,这类手术在国内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11.
以智能科技为核心技术、智能算力为生产力的智能时代再次把脑科学推向世界科学与技术前沿。脑科学是研究人、动物和机器的认知与智能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联结规律进行全面解析将最终绘制成脑功能联结图谱,近10多年来神经科学研究致力于系统性地解析神经系统的神经元类型和神经结构连接,在单细胞转录组分析、神经网络结构示踪等技术推动下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解析人类大脑这一最为复杂的信息和智能系统,会启迪类脑智能理论和类脑智能技术,即脑科学/神经科学启发的智能理论和技术。在智能时代,脑科学研究的多学科交叉研究范式促使脑机接口、类脑智能计算等类脑智能研究领域加入脑科学。脑机接口的神经解码和编码技术为绘制人脑功能神经网络图谱提供了重要的功能研究技术和方法,并且可探索在脑疾病临床诊治上的应用。类脑计算正成为脑科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借鉴脑处理信息和学习的基本原理发展高能效、高速和智能的新型类脑计算系统,利用发展的类脑计算系统可以加速发展脑模拟和数字大脑,促进理解大脑运行机制和治疗脑疾病,发展数字脑科学和脑医学。新近出现的脉冲神经网络智能处理器为构建大规模类脑智能计算系统奠定了基础,未来类脑超级算力极可能超过人类大脑算力,影响智能科技变革和人类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仁增  蒲智 《西藏科技》2011,(4):49-50
目的报道单鼻孔经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体会。方法 11例垂体腺瘤患者,均经头部MRI检查确诊,显微镜下行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结果术后复查9例患者肿瘤切除满意,术后症状改善,随访无复发。结论该术式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微侵袭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运动想象已被广泛地应用在BCI系统上。传统对脑电信号分析主要集中在特征提取和分类上,本文分别从左右想象脑电信号的频域、时域和脑地形图上进行分析,从而获取左右想象脑电信号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体位摆放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拔管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气管插管拔管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体位中可缩短气管插管拔管时间、住院天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人身上都有磁场,但人思考的时候,磁场会发生改变,形成一种生物电流通过磁场,而形成脑电波。脑电波也是一种电磁波,可以携带信息以及能量,而且不需要通过介质就可以传输,因此把这种直接通过脑电波来通信的方式叫做“脑-脑”通信模式,实现意识交流。清华大学医学院神经工程研究所的专家们成功地研制出“脑-机接口”系统(大脑和外界之间建立起一种直接的交流通道)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模式。该通信模式是在现有通信方式的基础上外加“脑-机接口”系统建立而成,也需要利用调制与解调技术,只是在发射与接收信号上利用的技术不同而已。而且在这种通信方式中,人的大脑这台庞大的机器占有极大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脑是如何工作的?它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机制完成其生理机能和意识机能的?这是当代脑科学急需回答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人们虽然提出了神经反射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等一系列理论,试图对它加以科学的解决,但都因在说明脑的机制上贫乏而没有成功。作者认为,导致这一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是没能提出一种能对脑的生理机能和意识机能作出统一说明的脑工作原理理论。本着确立统一的脑工作原理理论的思路,经过艰苦的  相似文献   

17.
据地震专家对世界上100多例伤亡巨大的地震灾害资料进行统计后发现,其中95%以上的伤亡,是由于建筑物倒塌造成的。因此,加强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宁馨 《今日科苑》2011,(20):79-80
美国已经有1万多例大脑起搏器植入手术,经过植入大脑起搏器的植物人治愈率达到25%~30%。今年7月,中国首例真正意义上的植物人大脑起搏器植入手术完成。近日,北京军区总医院成功实施了一例大脑起搏器手术。"这是中国第一例真正意义上的植物人脑起搏器促醒手术。"北京军区总医院植物人促醒中心主任焦辉告诉《科学时报》记者。  相似文献   

19.
正人类进化得越来越强健、敏捷、聪明!但什么才是我们身体的极限?世界上最重的人:455千克目前世界上最重的人是455千克。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生物运动生理专家托德认为,这只是个例。为避免伤害,大脑对人体许多可被激活的肌肉纤维进行了限制。"若大脑失控,你会产生惊人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为世界濒危物种,目前总数仅有千只左右。实际观察发现,年龄达18、19岁以上的大熊猫,白内障的发病率可高达40%-60%,人工饲养下的发病率占总数的1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