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江生态经济带各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要扬长避短,错位竞争。十堰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生态文化旅游中心城市,是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水质的需要,是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引领区、促进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需要,也是反哺十堰丹江口库区发展的需要。从旅游发展现状、旅游发展潜力和旅游线路区位来看,十堰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生态文化旅游中心城市都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同时,十堰在建设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深度开发,打造经典;要善于整合,突出重点,打造品牌。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目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不仅将对北京城市规划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必然会大大推动北京的生态城市建设。因此,奥林匹克公园建设主题不应是"奥运中国龙",而应当是"生态城市"。北京是中国的首善之区,奥运主题为"生态城市"更有积极影响。从北京未来的发展目标来看,建设宜居城市、生态城市是一个非常实际的发展目标,而引领这一目标实现的应该是奥林匹克公园建设。奥林匹克公园建设应继承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四个显著特点:辨正方位、突出中心、讲求对称、注重风水,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走生态化发展之路标志着城市由传统的唯经济开发模式向复合生态开发模式转变,不仅涉及到城市物质环境的生态建设、生态恢复,还涉及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根本性转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底子薄、人口多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开辟"中国特色"城市生态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昆明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独特的地理与气候优势,多样丰富的生物和旅游资源等构成了昆明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条件。但城市生态系统的忽略、城市结构和功能布局的不合理、发展与保护的不平衡、人口增长及滇池污染的压力等则困扰着昆明生态城市建设。当前昆明要重点加强城市水环境治理,加快城市绿化步伐。在近中期还应运用生态经济规律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限制污染行业,构建循环经济模式,健全生态城市发展机制,并重视农村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5.
城市走生态化发展之路标志着城市由传统的唯经济开发模式向复合生态开发模式转变,不仅涉及到城市物质环境的生态建设、生态恢复,还涉及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根本性转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底子薄、人口多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开辟"中国特色"城市生态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芒福德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城市学家。芒福德的生态城市规划思想对我国、我省、特别是我市正在进行的"还邢台青山绿水,走生态发展之路"的城市发展战略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通过对芒福德城市生态规划思想与邢台市十二五规划进行对比研究,提出邢台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周早弘 《华章》2007,(11):11
根据城市生态公园的特征,分析了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功能、生态功能和教育功能,提出城市生态公园的环境管理措施,应加强生态意识,贯彻以"植物造景"进行园林建设的方针,"以法治园",突出"景"的管理,发展草坪文化,使"黄土不见天".  相似文献   

8.
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东莞市为例,采用约束性神经网络元胞自动机,在转换规则中嵌入控制城市发展的变量,引导城市分别向"单中心"和"多中心"模式发展,形成城市沿"市中心"、"市中心——镇中心"紧凑发展的土地利用格局,并对不同城市发展模式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城市沿市中心扩展的"单中心"城市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指数为0.479,城市用地聚集指数为0.92;控制城市沿市中心和镇中心发展的"多中心"城市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指数为0.477,城市用地聚集指数为0.640;单中心发展模式的城市生态安全程度最高,城市用地最为集中,多中心发展模式的城市生态安全和城市用地聚集度均比实际(0.383、0.250)高."单中心"和"多中心"的发展模式可以形成城市聚集,乡村生态安全的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是未来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的理想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9.
生态城市应是物质、精神、制度全面生态化的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及"生态文明"两大思想指导下,生态城市的建设路径应当从物质及意识两个层面着手,技术和制度起保障支撑作用。在生态意识方面,生态伦理——生态教育——生态行为是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而生态教育起到了将理念转化为实践的重要作用,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生态教育体系包含着生态教育对象、教育方式、教育过程及具体形式四个方面,不同对象对应着不同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0.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探索利用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制度解决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形成了生态原产地品牌建设、科技创新和生态扶贫相结合的"融水模式"。这种利用市场力量与政府政策引导的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经验和做法,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解决发展、环境保护与扶贫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