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爱憎     
《学语文》2005,(11):60-60
[启示睿语] “事之形有善恶,而后吾之情有爱憎。”  相似文献   

2.
读书小议     
我这几十年 ,几乎是爱书如癖。一买书 ,二读书 ,三写书 ,四教书 ,五藏书。在北京我被评为藏书状元、藏书明星 ,迄今己藏书约3万卷。“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古今书。”(苏东坡语 )“不尽读天下之书 ,不能相天下之士。”(汤显祖语 )“欲读天下之奇书 ,须明天下之大道。”(蒲松龄语 )当我看到古人这些名言警句时 ,总要把它记下来 ,因为在我读书的过程中 ,也有类似的体会和感悟。我从小生活在一个教师之家 ,也可以说生长在一个藏书之家 ,自幼听老人讲 :“家里摆满了书 ,远比钱袋里装满了钱好。”自幼生活在书堆中 ,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学问与…  相似文献   

3.
阮直 《学习之友》2011,(4):50-51
名人都有名言传世,名言传世都有明事之理。像原重庆市司法局局长文强这样的“名人”也有“雷人”之语。文强在他自己烂掉之前,一终于为自己找到了腐败的外因。那就是:‘仕途多年原地踏步,没能升官,所以才腐败”。  相似文献   

4.
王吉安 《科学教育》2007,13(1):51-52
王国维有一句名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此言确实简洁而深刻地揭示了古今中外一切写景状物文章之真谛。  相似文献   

5.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语出自《礼记·中庸》,这一两千多年前教育名言,至今仍有巨大现实意义,对当前的中学历史教育改革和历史课程的建设不无指导作用。“博学之”,原来的意思是学习的知识内容要广博。学习历史当然要知识广博,结合当前的课改,不仅要学习基本的历史知识、线索、基本规律……还要掌握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学会做事做人的道理。“审问之”。“学问”是由“学”和“问”两字构成,“问”的缺席也意味着学生进入了“死读书,读死书,书读死”的死胡同。本人也曾对高中学生进行过“提问现状”的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6.
从文本范式的差异视角探讨英文格言警句式嘉言睿语的汉译策略,采用许渊冲先生提出的音美、形美、意美之三大译诗原则,可实现化西方文化精髓为国人精神盛宴的跨文化交际目标.  相似文献   

7.
朱爱国 《湖北教育》2003,(12):54-56
采访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劳动模范、黄冈中学物理特级教师龚霞玲,是记者心仪已久的愿望。在不久前的一个融融春日,记者终于如愿以偿地采访了刚走下讲台,双手还沾满粉笔灰的龚老师,有机会聆听她的“哲言睿语”。 “如果我当教师,一定不误人子弟!”  相似文献   

8.
2003年全国高考涌现了近百篇满分佳作,可谓云霞满天,流光溢彩。诸多惊人妙语尤令人击节三叹,充分展示了高考骄子的文思才情,现将这些“凡人睿语”辑录赏析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在中外文化中,人们都普遍强调“志”,志就是一个人的志向、目标或理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立志方面的名言俯拾即是, 《礼记·儒行》篇中说: “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北宋文学家苏轼说: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明代学者王守仁也说: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美国人卡耐基有一段关于志气  相似文献   

10.
记不清是哪位先哲讲过这样一句名言:“大学之大,非谓有高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此语可谓言简意赅,令人叹服至极。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2003世界开放大学校长会议”在上海拉开帷幕。中央电大的领导同志参加了会议,并且在会上发表演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学校推行经典诵  相似文献   

12.
略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课程的人性、语教学科学化、“暗中摸索”和“明里探讨”、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语感和语素养,这些是近年来语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分析这些热门话题、解读《语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语课程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与人特质、理性之光与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3.
恒心     
《学语文》2005,(11):45-45
[启示睿语]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登天,这就需要我们善始善终,持之以恒。锲而合之,朽木不雕,哪怕还有半步之遥,也难以达到成功的彼岸,甚至前功尽弃。  相似文献   

14.
修身     
《学语文》2005,(11):46-46
[启示睿语] 何谓修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也。  相似文献   

15.
玩味寂寞,解读孤独,这在前贤时彦的文字作品中时可得见。譬如著名作家贾平凹有一篇充满哲思睿语的散文《孤独地走向未来》,对"孤独"之精神要义就有过深刻而精到的诠释。和这类大家相比,陈朝晖同学对寂寞、孤独的体认和阐说虽然不免逊色,但也不无与之相通之处。如所谓寂寞也是"一种孤独的美",人可于寂寞之中"开  相似文献   

16.
得失     
《学语文》2005,(11):47-47
[启示睿语] 得与失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既有外在的具体表现,也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得与失又像道家的阴阳鱼儿——往复循环,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7.
“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生活庸俗和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句话听起来熟悉而陌生,说熟悉是因为老生常谈,耳熟能详,说陌生是因为真理与名言一般都是洞悉大众心理的明星,他们知道保持距离才能保持神秘感,所以很少有人能掌握真理并说出名言。能做到的更少,所以他们都成了名人。那么,这些名人是怎么变成名人的呢?书上说,关键是要立志。什么是立志?小时候老师经常问我们:“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错了错了,应该是:“小朋友,你的理想是什么?”“律师。”“医生。”“科学家。”“吃遍所…  相似文献   

18.
话读书联     
古往今来,一些劝读联语,多有名言警句,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19.
在诸多星球中,月亮是最能够撩拨人们情怀的奇物天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明月千里寄相思”……干百年来,人们望月生情、以月传情,流传着很多神话、故事;也留下很多睿语佳句。请以“月亮”为话题,选择适合自己的言情写志或记事明理的表达方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章(诗歌不得少于20行),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相似文献   

20.
勤奋     
《学语文》2005,(11):53-53
[启示睿语] 汗水是滋润灵魂的甘露,勤奋是理想飞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