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教育之爱",强调的是在教育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不仅要有人与人之间的爱与情感,还要爱我们所教、所学的内容以及教和学的方式,乃至于我们所处的世界的方方面面。这爱和情感是包容、慈悲、博大的,同时,又是理智和基于道德的。其目标就是不断地改善,试图使师生双方的每一个人(往大里去,还包括同事之间、同学之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变得更好,进而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使世界变得更好。  相似文献   

2.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让学生特别是那些个性有缺点的学生始终生活在充满爱的教育环境中,使他们的人格得以正常地发展。曾经有人用"警察与小偷"来形容师生之间的关系。这让许多人一提到教师这个词,就会产生师道尊严的印象。其实,优秀的教师应该无论是课上、课间都是那样和蔼可亲、循循善诱。我们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提前,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要  相似文献   

3.
正在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有一位被后生们称为"婆婆"的长者——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兰。许多人见了都很难相信,她竟是一位九十岁的老人!她身上总洋溢着挡也挡不住的热情。是什么力量使这位被长小教师称为语文教学的"老太君",如今仍活跃于学校,还执著于教育的岗位?"我爱教育、爱学校、爱孩子、爱年轻教师,人在学校里就感到有劲,感到年轻。"王兰老师说。是的,只  相似文献   

4.
正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样的案例,心里很不是滋味。猛然间,一句话浮上心头:冤冤相报何时了?师生之间只有"情",何来"恩""怨"。而当我们要用"施与"与"回报"来权衡时,类似这样的一幕就会不可避免发生……说实在的,如果只看到最后的结局"没让他参加考试",我觉得尚可。教育中缺乏惩戒的力量,不少身在深宅大院的教育研究者们一再呐喊"有爱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但是现实中,由于许多教师思想中存在着"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的观念,因此淡化了爱生意  相似文献   

6.
<正>人们常常认为教师必须是严肃认真、严谨睿智、有条理的人,因为教师这一职业要求其必须有较强的理性,这是教育好幼儿的前提。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教师同样也应是一个热情、和蔼、有爱心、充满激情、活泼开朗的人,这是教师"感性"的一面。如果我们谈到教师时,完全摒弃"感性",使得"感性"在师生交往中处从属地位,或者被排斥在外的缺失地位,那就会导致教师与幼儿之间良好情感沟通的缺失,使得课堂缺乏生  相似文献   

7.
刍议师生交往中的情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一种特殊的情知相连的双向互动交往活动。在学校教育这一特定的环境内,教师和学生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接触,建立联系。师生之间的互动交往也就构成了学校各种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二者“日久生情”,师生之间建立起来的情感关系也就成为维系师生交往的一个重要砝码。因此,探析师生交往中的情感关系,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就有着直接的重要意义。一、师生情感关系的内涵与功能情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心理现象之一,是主体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  相似文献   

8.
最近突然发现周围很多人在议论"教育简单得只剩下考试了"这一话题,并且质疑"我们的教师怎么了?只管教学,不做教育,就知道将考试当作自己的武器"。很显然,这是把属于中国基础教育的普遍问题加到了我们的一线教师身上,认为他们是想当然的"应试教育"缔造者。教育只剩下"考试",到底谁之责?这好像是一个不简单的命题。提出这个疑问后,我就感觉到了教育的责任与沉重。  相似文献   

9.
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诸多因素造成各个班级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后进生",这就要求我们当教师的克服偏见,给这些"特殊"的学生更多关怀,给他们进步的梯子,把更多的爱洒向后进生。  相似文献   

10.
<正>"亲其师,信其道",大意是亲近他的老师,相信他的道理。要想教育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就要让学生亲近你,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爱的指导下将智慧的光芒发挥到极致。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想得到学生的亲近并且成为学生信赖的好老师,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本身,我们要从这些方面努力。一、爱人者,人恒爱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责任在于"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一切",其  相似文献   

11.
比读书要想让孩子爱读书,家长首先要爱读书,这是我的体会。我是一名教师,读书是我的业余爱好。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提倡建设学习型组织,我所在的学校积极营造"书香校园",鼓励师生阅读教育名著,撰写教育日记。于是,我和儿子便有了约定,二人比读书。我们在客厅、书房的显眼位置贴上了"时不我待"、"态度决定一切"等字条。我们都有各自的小书房,并购买了书柜。为了有书读,我们分别向学校图书馆借阅,同时还买书。每到晚饭后,我们父子俩就开始读书  相似文献   

12.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老祖先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最重要的字"爱"。这"爱"字里,隐藏着一个"心",它告诉我们爱在"心"里,用"心"去爱,而对于这三点,有人说那是爱的伤心泪,也有人说那是爱的汗水结晶。我觉得,对于我们教师而言,伤心泪未免觉得哀愁,汗水结晶也未免让人觉得沉重,我想这"心"上的三个点,更像是我们亲手培育出的小花,那里面承载着我们满满的深情,这书写复杂的"爱"字更需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流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没有合作探究,就不存在生成。因此,互动探究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解决教学改革问题的突破口。然而,要做到"放而有度"、"动而有序",使师生、生生之间,以及他们与学习材料之间及时形成多维良性互动,一刻也离不开教师在这一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成长之路,核心力量源于一个"爱"字,即爱事业,爱学校,爱师生。爱事业,是因为教师不是一种平凡的职业,而是一种神圣的事业;爱学校,因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只有将爱全部倾注,才能加以实政;爱师生,因为将爱献给每一位教师,以爱浇灌每一位学生,我们的教育才能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5.
古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解读为教育的不易,教书育人最重的是"教导"是"培育",而德育教学则更为重中之重。当代社会的科学发展理念是"以人为本",而在学校这个小社会则是"以生为本"。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师生平等这一理念,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有亲和力更要树立自己的威严。一紧一松相得益彰地教育管理学生。  相似文献   

16.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师生交流的主阵地。那么,如果教师与学生能够较好的交流沟通,就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才会有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课堂教学都有一个基点:师生交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一、用"爱"营造情感氛围,使师生关系更融洽每位教师都懂得爱学生的重要性,可却不一定人人都会爱,因为这需要用心、用情去爱。只要教  相似文献   

17.
爱在我心     
正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工作了17年,如果说这17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那就是——心中有爱。爱是人间最真挚的情感,有了爱做基础,就会与学生相处融洽,使师生之间产生思想共鸣,才能做好教育转化工作,教师只有爱学生,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记得我刚接了一个五年级,在班级里有一个"刺头",不好好学习,经常打架,每天都有人找我告状。我一开始并没有找他"谈话",  相似文献   

18.
一、为什么说互联网是只"狼"当我告诉学生,他们就要有机会进行网上学习的时候,学生们既感到不可思议又异常兴奋。我们知道在一些教师和领导的眼里,上网无异于"与狼共舞",学校里无处不是谈"狼"色变,教师竟然还要引"狼"入室,难怪他们奇怪呢。我校是一所县城中学,学校领导每隔一段时间就能抓到逃学上网的、通宵上网的学生,学校对这方面是屡禁不  相似文献   

19.
当今高中学生出现的"谈恋爱"现象决不是什么新闻了.但是,如果学校大张旗鼓、高调、公开处理"谈恋爱"学生倒成了一个大新闻.由于学生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落差,因此产生了诸多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坚持的原则和底线 面对学生"恋爱"问题,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要坚持点而不破的原则,这也是我们必须要坚守的一条底线.因为:第一,恋爱问题是一个敏感性问题,虽然有个别学生会去谈,但是他们在心理上大多不愿让人们知道,往往存在一定的防备和抵触心理;第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你越是说他不能这样做,他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第三,"点而不破",通过委婉的方式和学生交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体会自身存在的问题,这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施以真诚和信任,也体现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学生若能切身感受到教师的这份爱,就能自觉地回到学校和老师所期待的方向上来.  相似文献   

20.
"每次放学去幼儿园接孩子,看到孩子趴在小桌上可怜兮兮地向门口张望,我的鼻子就会一酸……""唉,你还不知道,我们家那位因为孩子问题还跟我发脾气呢,说身为教师只会用爱温暖学生,对自己的孩子竟无爱可施……"这是我下班路上不经意听到的一段对话,让我思忖起年轻教师的生活状态,他们一方面是学校的骨干,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