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选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设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粤港澳大湾区2010-2019年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表明:从整体看,两系统都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科技创新的序参量要明显优于金融创新的序参量,且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已实现大幅提升;从内部看,各城市科技创新序参量、金融创新序参量及其耦合协调度还存在显著差异,核心城市如香港、深圳、广州之间存在较强的互补关系,非核心城市如东莞、佛山、惠州、珠海、中山之间逐渐出现分层现象,其中江门、澳门、肇庆3个城市的差距最明显.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分别从区域整体、核心城市和非核心城市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包括建立健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联动体制,各核心城市之间优势互补、发挥"领头羊"作用,各非核心城市重点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用经济增长推动金融创新,最终有效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选用耦合模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对粤港澳大湾区2009年至2018年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看,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两个子系统都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科技创新序参量优于金融创新序参量;且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大幅提升;从内部看,大湾区内各城市之间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序参量、耦合协调度还存在显著差异。文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区域整体、核心城市和非核心城市三个角度出发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高度融合,推动大湾区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有效构建。  相似文献   

3.
世界级湾区产业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文章对粤港澳大湾区与3个世界级湾区的产业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具备世界一流湾区的总量规模和条件,但是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区域化和工业化特征明显,高端服务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香港、澳门与珠三角9市间的产业分割格局严重,合作潜力大,而珠三角9市间产业同构现象需要进一步统筹协调解决。未来需要进一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通过扩大开放提升湾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对2008年—2018年珠三角九市各城市子系统的综合得分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从时序角度来探讨三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状况及其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珠三角九市在11年间的生态-经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变化相对稳定,整体呈现耦合协调度“中间高,周围低”的空间特点;从协调发展及滞后类型可知,处于濒临失调衰退类型的城市常常属于生态滞后型,而处于中度或轻度失调衰退类型的城市常处于科技滞后型,各城市突破失调状态的瓶颈不同。未来需实现生态、经济、科技深层次的联动合作,促进创新区域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对2008年-2018年珠三角九市各城市子系统的综舍得分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从时序角度来探讨三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状况及其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珠三角九市在十一年间的生态-经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变化相对稳定,整体呈现耦合协调度"中间高,周围低"的空间特点;从协调发展及滞后类型可知,处于濒临失调衰退类型的城市常常属于生态滞后型,而处于中度或轻度失调衰退类型的城市常处于科技滞后型,各城市突破失调状态的瓶颈不同.未来需实现生态、经济、科技深层次的联动合作,促进创新区域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云  杨宇  刘毅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2):1796-1806
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学研究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科学研究对于技术创新的贡献不足,难以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庞大的产业创新需求。提升科学研究能力,促进科学研究基础与产业创新需求对接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必然要求,对大湾区科技、产业和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构建粤港澳大湾区10个产业的科学研究-产业创新协调数据集和关联度指数、相对发展度指数等,厘清了1997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科学研究与产业创新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科学研究与产业创新间的演变和交互规律,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学研究与产业创新的协调水平呈现整体上升趋势,但各产业的协调水平呈现出差异性。文章关注的10个产业中,通信技术、集成电路已达到优质协调水平,海洋工程装备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其他产业均处于良好协调水平。科学研究的规模优势与竞争优势对于协调水平提升具有动态性,这启示要注重结合创新的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高度关注原创性和引领性,着力形成区域科学研究的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7.
回归以来,澳门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科研投入力度逐渐加大,高水平研发成果逐步涌现,创新科技产业发展迅速。作为典型的国际自由港以及大湾区四大核心城市之一,澳门与全球市场尤其是葡语国家具有历史的、广泛的联系,经济运行模式、商业运作准则与国际惯例接轨,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澳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也存着土地资源不足、产业结构单一、高端创新资源不足等问题。下一步,澳门应以大湾区穗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支点、珠三角西岸区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中葡科技交流合作重要平台作为战略定位,营造鼓励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社会氛围,集聚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发挥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的作用。广东应进一步完善粤澳跨境科技创新合作机制,携手澳门集聚国内外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在大湾区内转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把大湾区打造成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承载力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从经济社会系统、资源能源系统以及环境系统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承载力的时空演变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8—2017年大湾区经济带综合承载力未达到临界超载或可载状态,且整体呈下降趋势;(2)从空间分布特征看,大湾区内部各城市综合承载力整体上空间分化逐渐减弱,综合承载力指数呈下降趋势,但2014年之后大部分城市的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广州、深圳、澳门、珠海的提升幅度最大;(3)进一步利用变异系数分析发现,经济社会系统、资源能源系统的变异系数与综合承载力变异系数走向相吻合,空间分异特征减弱,但环境系统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分异特征逐渐明显。  相似文献   

9.
欧阳卿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0):112-118
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澳门在区位人文条件、经济制度、粤澳合作及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土地资源不足、产业结构单一、高端创新资源不足等制约其科技创新发展.据此,提出澳门应加大政策支持、提高高校院所科研能力、做大做强在澳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体制和整合全球创新创业资源,力争打造成为"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重要支点、珠三角西岸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中葡科技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同时,提出广东进一步创新要素跨境便利流动合作机制、与澳门合作建设科研机构与科技基础设施、强化与澳门科技人才交流、构建与产业优势相互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等,粤澳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中央颁布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澳门科技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澳门科技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艰难起步期进入稳步发展期。打造几张澳门科技创新名片,是树立澳门城市新形象,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课题。第一,大湾区西岸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依托澳门现有的中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芯片产业、文创科技产业优势领域,充分利用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等各类平台载体培育优势产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科技高速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互联互通深刻改变了传统物流模式,区域物流体系建设受到深远影响。如何通过资源共享实现物流高效运作,成为大数据时代科技创新驱动背景下构建区域物流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构建粤港澳区域物流体系为研究对象,剖析在区域物流体系构建过程中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与规模经济效应。在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得出影响构建粤港澳区域物流体系的主要因素,从政府与物流企业价值链资源协同视角,得出政府政策条件与物流企业活动条件相辅相成,粤港澳区域物流体系建设是政府政策与物流企业活动协同的产物。基于此,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科技管理与协同创新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对构建粤港澳区域物流体系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科技金融投入是提升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方式。本文运用Malmquist TFP指数对广东地区的科技金融投入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得出如下结论:珠三角地区随着科技金融投入增加,其科技创新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水平在不断地提高,珠三角对科技金融资源的使用与配置处于技术有效状态,科技金融投入逐渐达到规模经济最优;粤东西北地区由于科技金融投入不足,导致其科技创新效率较低,与珠三角差距在拉大。本文认为,广东省政府在今后制定科技金融政策时应注意平衡地区差距,引入市场化机制,发挥珠三角对粤东西北地区科技创新的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定量分析珠三角九市农业发展优势与劣势,其发展优势在于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相对较高,发展短板在于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偏低和财政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不足;综合分析粤港澳三地在科技创新、装备制造、金融、会展等领域对都市农业发展的支撑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农业发展方向为:全球农业种业创新中心、现代农业装备研发和制造中心、养生食品研发中心、国际农业交流交易中心、国家农业全面对外开放先行区和农业金融创新服务试验区;并从顶层设计、人力资本、财政投入、资源保护利用等方面提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农业建设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业链的角度,通过深入剖析上、中、下游各个环节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从强化基础研究服务能力、发挥港澳专业服务优势、合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孵化、促进科技服务业融合发展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服务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全球经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恢复经济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际科创中心")的内涵和政府功能的梳理,从科技发展战略、支持尖端技术研究、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系统、直接推动企业实施创新创造和帮助高科技企业提升国际化管理等5个方面总结德国建设欧洲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一系列政策经验,并阐释其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启示,即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规划,避免各自为政;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为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长久动力;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大平台为抓手,提升协同创新效率;加大政府对科技金融的扶持,避免过度市场化;以提升实体经济质量为着力点,建设国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9-2017年中国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34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 厘清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障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指数保持平稳增长状态,指数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群内各城市发展存在显著不均衡;三大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关系不断改善,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群处于磨合阶段,京津冀城市群尚处于拮抗耦合阶段,三大城市群整体表现为失调型,协调关系仍需进一步改善;三大城市群各参数对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的影响呈趋同性,创新投入、产出、储备及绿色生活建设是制约三大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科技人才的合作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促进技术转移转化.分析粤港澳科技人才合作交流及其对技术转移转化的促进作用,发现目前粤港澳科技人才合作存在团队合作交流方式和渠道单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基础薄弱、科技人才服务保障工作仍有不足等问题,同时广东省技术转移转化存在顶层设计不足、专业的技术转移转化人才匮乏等问题.结合广东省当前科技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提出大力开展粤港澳科技人才合作交流,支持多学科跨领域团队合作,建立人才共享、灵活雇佣机制,培养专业的技术转移转化人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科技金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中心的关键要素。科技金融既促进了技术创新,也推动了金融自身的创新,更驱动了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供给方式的大变革,是形成当代产业生态圈的关键纽带。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优势,是集科技、金融、产业于一体的世界一流湾区,大湾区科技金融创新涉及产业、企业、技术等方面,通过打造科技金融创新产品体系、促进粤港澳三地金融规则对接、创新跨境金融产品和服务,加速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生态圈,加快促进大湾区内部产业链完备与供应链稳定,以科技金融创新助力先进制造业取得突破,推动形成大湾区内外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