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探究性活动的认识上,过去我们一提到“探究”,就认为是科学领域的活动。其实不然。幼儿生活中时时、事事、处处有教育,作为教师必须树立“一日活动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的理念,积极采集幼儿的兴趣点,设计教学策略,创设环境,引导幼儿探究,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开展有关水的流动探究活动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大小不同的量杯。幼儿在玩水车时,就会发现水流速度不同,水轮转速不同;水流速度相同、量杯大小不同,水轮转动时间不同,等等。最后由幼儿将探究结果用他们自己设计的标志、符号记录下来,交流分享。这样的探究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又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表现能力。可见,我们教师只要放开视野,向纵深处看探究性活动,就能保证探究性活动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2.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袋子随处可见,其中各色塑料袋、编织袋是幼儿较常见的两种,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也给环境带来不利。因此,我设计“袋子的妙用”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变废为宝,增强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3.
影子传奇     
设计意图“影子”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孩子们对“影子”十分好奇。常可以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在一起玩“踩影子”的游戏。为了让孩子们知道“影子”是怎样形成的,特设计了科学活动“影子传奇”。利用常见、易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动手试验操作,让幼儿多角度、创造性地发现光和影子的关系,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从而达到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活动目标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感知、发现“影子”形成的条件及与光之间的关系,增加对操作活动和实验的兴趣。2.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及与同伴之间合作实验的兴趣。活动准备1.台灯、手电筒(可调节光…  相似文献   

4.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在午睡起床的时候,经常有幼儿将鞋子穿反。家长们反映,由于孩子不会系鞋带,所以不愿意穿有带子的鞋到幼儿园来。通过“认识鞋子”这一活动,可以让幼儿认识各种不同的鞋子,了解它们的作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各种形状不同、型号不一的鞋子,让  相似文献   

5.
我园自1999年10月参加了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幼儿科技活动实践研究及师资培训》,并成为其实验基地之一。在开展幼儿科技教育课题以来,我园注重科技活动的实施,注意从教师的具体教育行为中分析其与当前教育观念相抵触的地方,并对之进行研讨,加以改进。在内容的安排上,我们选择与幼儿生活贴近的、操作性强的活动进行实施。如“硬币游戏”、“谁的小伞飞得高”、“会变色的萝卜水”、“神奇的力”、“石膏小玩具”、“浮力小实验”、“镜子游戏”等。幼儿沉浸在操作活动中,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和操作都十…  相似文献   

6.
转转转     
一、设计意图在幼儿的生活中“转动”经历有很多。他们曾乐此不疲地玩过乐园中的“转木马”、“转椅”,玩过“旋转手帕”,摆弄过带发条的玩具、陀螺……生活中的许多“转动”现象幼儿虽然接触到,但往往被他们所忽视,这些极易被忽略的转动现象,却又对人们的生活极有帮助和用处。为了能使幼儿身边的这些单个的转动现象串联组成一个整体,再次引发幼儿对生活中已熟悉的东西进行再观察、再探索,特设计了“转转转”这一科学活动。二、活动目标1.让幼儿乐于操作和尝试,体验玩玩说说的乐趣,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2.在操作、探索活动中,让幼儿积…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 幼儿园科学教育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引导儿童去观察、发现身边的“为什么”,让儿童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在与环境、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对各种现象的感性经验,并且通过这些感性经验来建构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认知结构。因此,我们选择了“平衡”这一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为探究活动的内容,设计开展了区域化学习活动。我们选择的几个小实验简单易懂、容易操作。同时,为了帮助孩子活动后能较好地与他人交流,我们设计了适合大班幼儿的活动操作记录纸,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操作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8.
钱芬 《学前教育》2006,(5):38-39
小班幼儿操作能力较弱,因此,科学活动中的操作环节往往很难组织。自己探索,他们要么无从人手,要么乱来一气;要求过于具体,又太死板,会影响他们自主性的发挥。如何做到既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探索又能使操作有序、达到目标呢?小班组决定通过“一课三议”的方式来进行研讨。小班组正在开展“好吃的水果”主题活动,于是,我们决定把科学活动“水果沉浮”作为研究课例。分头设计活动方案。两天后,罗老师写出了详细的活动方案。目标定为让幼儿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相似文献   

9.
作品评析这是一篇富有情趣、内容非常贴近幼儿生活的童话故事。故事人物的心理活动逼真,结构均匀,语言通俗易懂,通篇没有说教言词,比较适合幼儿的接受水平。设计思路针对当前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缺乏责任心的现状,设计了这个活动。利用讨论法,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让幼儿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围绕行为后果分析,认识小猫、小鸡和小鹿的不同做法,从而指导幼儿认识生活。活动目标1.通过学习故事,使幼儿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并且会描述。2.培养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萌发幼儿责任感,懂得做事要替大家着想。活动准…  相似文献   

10.
<正>设计意图生活中存在着诸多有趣的排列组合现象。大班幼儿对排列组合已有了初步的感知和体验,如电话号码中数字间的排列组合、排队中不同序列的组合、两两合作中不同人员搭配的组合等。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简单、零散的经验进行整理,使幼儿对物体排列组合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通过让幼儿参与观察、猜测、操作等环节,启发幼儿尝试找出生活中简单事物的排  相似文献   

11.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维护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不仅要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还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大班上学期主题活动“晴天和雨天”中,我们让幼儿认识到天气预报会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也有意识地加强了健康教育中幼儿积极情绪的培养,生成了健康活动“播报心情”,帮助幼儿以天气预报的形式去尝试播报心情,体验用形象、有趣的方式去理解和体验别人的情绪情感,进一步了解人的基本情绪特征,从而逐步引导幼儿形成积极乐观的情绪和待人友善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盖瓶盖     
耿兵 《学前教育》2006,(2):26-26
《纲要》中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应通过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活动。可在区域活动、小组活动中有目的地投放材料。比如钥匙与锁,幼儿用的各种带盖的餐具,不同质地、不同形体的杯子、瓶子和盒子等操作材料。这样可使教育更具生活化、游戏化和目标化。但是,原来教师为了丰富幼儿探究的材料。把一些不能物化教育目标的材料投放到活动中,有时不但不能支持幼儿,而且还会影响幼儿的探究的成功。材料的提供应引发幼儿探究的问题。为了让教师能体会到材料投放和幼儿活动之间的关系,我们设计了《盖瓶盖》的教研活动,让教师当一回“幼儿”。  相似文献   

13.
设计指导思想:小班幼儿入园已经三个多月,他们熟悉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各项生活常规已稳定,并初步学会独立进行操作活动,如:滚画花布,贴美丽的花,用各种积木建造房屋等。在活动中,孩子们对几何图形产生了较大的兴趣。因此,我们在平时的一日活动中综合组织了“有趣的图形”系列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运用自己的感官,增进幼儿对环境的认识,培养幼儿有益的兴  相似文献   

14.
设计意图 “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使大班幼儿领会“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我尝试让幼儿参与各种操作活动、游戏活动,去感受、探索、发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可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积极情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设计意图现代生活离不开水、电、火、交通等设备和设施,这些设备和设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但如果使用不当,便会成为人们生命的“杀手”。幼儿年龄小,好奇心、模仿力强,生活中容易受到这些方面的伤害。如何将一些复杂的安全知识,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让他们既不感到“谈虎色变”,同时又能从小树立安全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这是摆在每一个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本主题活动借助于“标记”这一形象直观的图画语言,通过观察、游戏、制作等系列活动,让幼儿在动脑、动口、动手中懂得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活…  相似文献   

16.
时钟滴答     
刘艳 《今日教育》2006,(10):17-17
活动设计思路: 内容选自于大班教材,原教材通过一次活动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生活中,幼儿与时间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建构幼儿的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时间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生活适应能力、提高未来生活质量。我对活动做了重新设计,扩展为4次活动:活动1——时钟滴答,活动2——认识整点,活动3——认识半点,活动4——制定生活时间表。  相似文献   

17.
设计意图 本活动巧妙运用纸板这一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沿着“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结果讨论”这一线索层层推进,让孩子们通过积极主动地操作,去探索物体平衡这一科学现象。活动由情感激发导入,始终把幼儿探究习惯的养成融人丰富的问题情境中,让幼儿亲历探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活动设计情况分析: 在设计“人会造房子”活动教案时,我们考虑到幼儿对“房子”的建造过程和结构缺乏感性体验和认识。因此在活动之前,我们和家长一起为幼儿提供了许多感受和学习的条件。同时考虑到班上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存在着差异,在活动中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一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都强的幼儿,我们建议他们运用多种材料建造房子并进行装饰,鼓励他们关心帮助能力差的幼儿。二是创造性想象能力强,动手操作能力差的,则提醒他们耐心,并以游戏的方式传递  相似文献   

19.
<正>设计意图作品《一起来找圆圈》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引导幼儿猜猜“我”(圆圈)藏在哪里。这个作品用富有节奏与韵律的语言和极具想象与趣味的图画,展现了生活中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大大小小的圆圈。小班幼儿对圆形、三角形等常见图形已具有一定认知,且对圆形的特征有一定了解。我们以此为素材设计了本次语言活动,希望通过阅读与交流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想象力,支持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在“趣”找圆圈的过程中,充分感受阅读带来的惊喜和乐趣,从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丰富对“圆”的认知经验。  相似文献   

20.
武奉芹 《山东教育》2008,(10):61-61
游戏是幼儿早期教育中的基本活动方式,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渗透游戏教学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教材内容,选择有趣的游戏,投放制作完备的学具,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过程中学到知识。设计的游戏如:1.“文字搬家”。就是把掌握的目的字从原来的语言环境中“请”出来,重新放到一个新的语言环境,让目的字再现,加深幼儿对目的字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