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存在着许多的“陷阱”,稍不留神,就有陷进去无法自拔的危险。上网成瘾、黄色信息、校园暴力、迷信活动……这些“陷阱”总能轻易地腐蚀中学生的灵魂,甚至使部分中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而使青春之花过早凋零,使花季的天空一片阴霾,光明的前程也因此而断送。我们只有绕开成长路上的这些陷阱,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存在着许多的“陷阱”,稍不留神,就有陷进去无法自拔的危险。上网成瘾、黄色信息、校园暴力、迷信活动……这些“陷阱”总能轻易地腐蚀中学生的灵魂,甚至使部分中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而使青春之花过早凋零,使花季的天空一片阴霾,光明的前程也因此而断送。我们只有绕开成长路上的这些陷阱,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存在着许多的“陷阱”,稍不留神,就有陷进去无法自拔的危险。上网成瘾、黄色信息、校园暴力、迷信活动……这些“陷阱”总能轻易地腐蚀中学生的灵魂,甚至使部分中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而使青春之花过早凋零,使花季的天空一片阴霾,光明的前程也因此而断送。我们只有绕开成长路上的这些陷阱,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存在着许多的“陷阱”,稍不留神,就有陷进去无法自拔的危险。上网成瘾、黄色信息、校园暴力、迷信活动……这些“陷阱”总能轻易地腐蚀中学生的灵魂,甚至使部分中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而使青春之花过早凋零,使花季的天空一片阴霾,光明的前程也因此而断送。我们只有绕开成长路上的这些陷阱,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存在着许多的“陷阱”,稍不留神,就有陷进去无法自拔的危险。上网成瘾、黄色信息、校园暴力、迷信活动……这些“陷阱”总能轻易地腐蚀中学生的灵魂,甚至使部分中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而使青春之花过早凋零,使花季的天空一片阴霾,光明的前程也因此而断送。我们只有绕开成长路上的这些陷阱,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存在着许多的“陷阱”,稍不留神,就有陷进去无法自拔的危险。上网成瘾、黄色信息、校园暴力、迷信活动……这些“陷阱”总能轻易地腐蚀中学生的灵魂,甚至使部分中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而使青春之花过早凋零,使花季的天空一片阴霾,光明的前程也因此而断送。我们只有绕开成长路上的这些陷阱,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存在着许多的“陷阱”,稍不留神,就有陷进去无法自拔的危险。上网成瘾、黄色信息、校园暴力、迷信活动……这些“陷阱”总能轻易地腐蚀中学生的灵魂,甚至使部分中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而使青春之花过早凋零,使花季的天空一片阴霾,光明的前程也因此而断送。我们只有绕开成长路上的这些陷阱,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导视初探     
中学生大多喜爱看电视。其中有些同学,特别是初中的同学,自我控制力差,课余沉迷于看电视,因而或减弱了视力,影响了身体健康,或耽误了功课,终使学习成绩下降;个别的还盲目模仿某些电视剧或电影中人物的动作、行为,做出一些如去少林寺出家学习拳术等蠢事,甚至殴斗、抢劫、行凶……走上了犯罪道路。这些现象确实是存在着的.但我们不能由此而草率地引出“中学生看电视有害”的结论,更不能简单地下一道“中学生不准看电视”的禁令.关键是在必须对中学生的收看电视加强指导。如导视得法,从消极方面来说,上述现象自可逐步消除;从积极方面来说,则能将看电视变作为学校教育的一条重要的“第二渠道”,使它对培养一代新人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成长档案袋”从学生年龄、心理、生理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激励功能、评价功能、学习功能及教育功能,分学科、分阶段、分主题、全方位地记录了学生成长的轨迹,从而真正实现了对学生进行质的、立体的评价,全面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过实践,我们认为“成长档案袋”所具有的“四性”,已经使它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亲密伙伴,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第一,成长档案袋具有形象性、趣味性“成长档案袋”能否吸引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是成长档案袋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制度优势:破解“中等收入陷阱”之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等收入陷阱”仅以一种数量界限(人均GDP)作为区分国家发展阶段的特征,并将此视为“陷阱”的成因,而避开社会经济制度的质的区别及国外势力造成的重大风险,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事实上,“中等收入陷阱”的要害在于两极分化加剧,实质则是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与西方列强制造种种障碍的恶果.我们应当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认识和破解“中等收入陷阱”,在利用大好机遇的同时,还要防止各类风险和“陷阱”,最重要的是发挥好社会主义制度的综合优势,有针对性地采取重大举措,扎实提升实力地位,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做出榜样.  相似文献   

11.
网络缩短了时空,拉近了距离,是人类 21世纪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一扇快捷窗口。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的中学生一族,可谓一“网”情深。信息化时代,网络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无法阻挡,掌握网络知识,跟上时代步伐是现代人尤其是现代青年人的必然选择。但是,网络又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内容良莠不齐,精彩而无奈,真可谓一半是馅饼,一半是陷阱。对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上网的热情需要保护,但更需要正确的指导和积极的引导。惟有如此,才能使同学们在一个纯净而安全的网上世界尽情尽兴地“冲浪”。 Internet拓宽传统课堂  …  相似文献   

12.
中考试题大多难度并不大,但出于考查目的,命题者会有意设计一些“陷阱”;制造障碍,如果我们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或粗心大意,便会误入这些“陷阱”,造成解题的失误.为防止这些错误,本文来剖析这些“陷阱”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考命题的日趋成熟,出题者越来越多地把考点蕴涵在更复杂、更高级、更难识别的语境中.或使有些题目看起来似曾相识,轻而易举就可选出“正确答案”,结果却往往出错。这些题目就是常说的“陷阱题”。要答好这类题,同学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一些识别“陷阱”的能力。本文将结合近几年高考题及各地模拟题来揭示形形色色的“陷阱”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会有自己的缺陷。如果对这些缺陷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那么缺陷将长期存在,绝不会自动消失,而且常常会成为交往过程中绕不过去的"陷阱",使我们在和人交往的道路上举步维艰。只有正视缺陷,并不断加以弥补和修正,才会跳过这些"陷阱",使自己的交往能力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5.
黄景森 《中国德育》2004,(11):74-74,76
当代中学生青睐乃至迷恋互联网,是因为互联网满足了他们的交往需要、成功需要、尊重需要甚至自我实现的需要,但这也是中学生青春期成长过程中的又一新陷阱。学校教育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主动积极地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引导中学生接受有益的网络知识,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网络,避免因迷恋网络带来的心理和生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翟峰 《家长》2003,(Z2)
“网络色情陷阱”犹如一枚“隐形炸弹”,时时威胁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孩子在享受高科技给他们带来的求知快乐的同时,也可能陷入“网络色情陷阱”的迷惘之中,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1999年寒假,南京发生了这样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某中学生寒假在家休息,有一天“遨游网络”,无意中撞上色情网站,于是便着了迷,第二天还邀请了几个同学到家中共享“快乐”。自控能力较差的同学都不同程度地“中毒”了,其中一个中毒较深的男生,一天晚上将邻居正在读小学六年级的女孩诱骗到家里,欲施强暴,因小女孩拼命呼救才未得逞。2000年春,上海有…  相似文献   

17.
何军 《青海教育》2005,(9):16-16
改革开放使中国出现了一派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消极因素,影响甚至制约着新一代人的成长。反映在中学生往返于家庭与学校的“中间地带”,就出现了种种问题,笔对此谈点看法,以引起我们的家长、老师及全社会的关注和深思。  相似文献   

18.
曾汝弟 《云南教育》2001,(24):40-41
不少人认为,“逆反心理”和“闭锁心理”是中学生(包括不是中学生的青少年———下同)的两大心理特点。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认为“逆反心理”是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的主要根据是:中学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听家长和老师的话了,他们常爱跟大人争辩和顶牛,凡事喜欢自己做主,有时候还故意跟大人反着来,等等。中学生的上述表现能说明他们有“逆反心理”吗?我们认为不能,而只能说明中学生随着身体的成长、知识的增多、经验的丰富、能力的增强,他们的成人心理和自主意识以及独立思维和批判思维的能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些心理和能力的发…  相似文献   

19.
“三太三无”问题应当说“部分”和“不同程度”地在中学生身上存在。像王昊、谢名艳、甘寿亮等同学认识到的自私、以自我为中心、追求吃穿等问题。马小皎、敖星星等同学提出的相应解决对策。这些看法都很有见解,充满了批判精神。当然,正如马可为、郭子平等同学所言,我们不能因为“三太三无”存在而以此否定整个中学生群体。与前辈人比较,当代中学生更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看重知识、健康、友谊和学业成功;课余时间喜欢聊国家大事和社会问题;有独立精神、批判精神和正义感……不能否认,由于中学生正在成长,还会遇到诸多问题。克…  相似文献   

20.
享受挫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免会碰到坎坷与挫折,我们都要勇敢地面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