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中学生与教师的主观愿望相反的心理 ,是一种抵制正确、维护错误、违背常理、背离社会规范的反常的心理状态。逆反心理不仅严重地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而且加大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 ,使学生听不进教师正确的意见 ,甚至误入歧途 ,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一、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   1 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是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内在原因。学生进入青春期后 ,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 ,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 ,希望别人把自己当作大人…  相似文献   

2.
如何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潘建生“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做出有悖常理的行为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中学生常有的“逆反心理”表现为:故意触犯校纪校规;因厌恶某人便故意跟某人唱反调;因好奇便故意去做别人已作出禁令...  相似文献   

3.
陈彩明 《现代语文》2014,(12):82-83
初中阶段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成长养分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但生理的青春期又导致他们的需求多变,因此,中学生常常在“乐学”与“厌学”的两界间徘徊。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剖析学生“乐学”与“厌学”的成因,纠正学生的错误心理,让学生在学习的轨道上不断前行,是教师的重要责任。在实践中,学生的“不满”是“乐学”的外在表现,而“满足”中则不仅包含了“厌学”,也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如他们已发现语文的魅力,对自己的所学感到满意,等等。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致力于剔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构建满足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同时大力开发学生的“不满”情结,引导学生在语文的海洋里遨游、探索,不断成长,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逆反心理”是指一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干扰和障碍,致使目标无法实现或当需要无法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对抗情绪。一旦条件具备,这种情绪就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这就是“心理反泄”。换言之,“心理反泄”就是“逆反心理”的外在表现。“逆反心理”在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它对学生的品德、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都有极其消极的影响,如任其发展,造成“心理反泄”,必将导致严重后果。一、“心理反泄”的成因1.生理因素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处于青春期的人,性腺功能显现,大量分泌的性激素,能增强下丘脑的兴奋度,使…  相似文献   

5.
逆反心理是当今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运用切实可行的方法防止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6.
外国人常说中国人很爱面子,不只大人很爱面子,小孩也很爱自己的“小面子”。尤其是心理和生理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他们极其需要老师所给的“面子”,因为在他们内心深处觉得自己老师所留的“面子”最有吸引力,也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字典家族里住着“练”和“炼”兄弟俩。他们的相貌长得像极了,说话的声音也一模一样。许多人都说他俩是孪生兄弟.连成天跟他们在一起的朋友也常常分不清他俩。仳:如,有时“锻”来找“炼”去打球,却拉走了“练”;好学的“习”来跟“练”一道做功课,又错找了“炼”。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一批先锋作家在小说的叙事层面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叙事实验”,并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将他们的经验引入中学生的作文实践,以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那么,先锋作家的“叙事实验”  相似文献   

9.
赫尔巴特明确指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中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和巩固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强;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幼稚,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极易受到不良习气的影响。中学生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他们的现实活动、经济关系和社会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善恶、是非等道德观念,产生好恶、爱憎等情感态度,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现代中学生的视野开阔、知识面广。各种信息随不同渠道涌入.鱼目混珠.良莠不齐,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猛发展时期,如何教好学生。是摆在每一个班主任面前的课题。几年来,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教育要着跟“新”、注重“激”、立足“导”。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要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在整个高三政治复习过程中,主要是分“三步走”,注重三个字“全、联、重。”①“全”即教师讲得全,学生练得全;②“联”即教师要注意把握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③“重”即后期阶段复习重点要放在思维训练和审题答题能力的培养上。  相似文献   

12.
增权: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的新视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增权理论认为,当前高校贫困生中出现“心理贫困”问题的原因是权能的缺失和无权感.解决的途径是通过外部的干预和帮助,挖掘贫困生的潜能,增强和提高他们消除“心理贫困”的能力和认识,消除或减少无权感.实现增权。  相似文献   

13.
林洪 《中学文科》2005,(6):62-62
八年级学生年龄在13~15岁之间,正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是学习的最佳时期,也是思想、兴趣、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又是欲求较多,情绪不稳定,易犯错误,起逆反心理的时期。整体看,他们已逐渐摆脱七年级的稚气,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共同的表现为:特别渴望家长和老师把他们当作大人来看待。所以如果班主任适度满足学生的渴望,用成人的行为准则去规范他们,常常有事半功倍的收获。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及社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受到心理困扰尤其明显,心理矛盾突出,及时有效地解决他们心理需求与困难则有益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在这种背景下,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青少年心理咨询“心语”服务热线应运而生了。这是内蒙古西部地区第一条为青少年服务的热线,而负责解答心理难题的我也有幸成为全市第一位持聘书上岗的心理咨询老师。  相似文献   

15.
郭筱琦  张琳 《教书育人》2004,(10):18-18
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校园里来了12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美国中学生最高等级奖学金“总统奖学金”的获得,即将升入耶鲁、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学院等一流高校就读,在美国他们也都算是“高考状元”了,他们和我们的“高考状元”有何不同?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探个究竟。  相似文献   

16.
学生进入初二,正是青春期高峰阶段,生理成熟和心理发展滞后的矛盾,给他们带来了一系列心理压力和困惑,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大多数中学生不愿与家长和老师主动沟通,常常陷入苦恼中而不能自拔。针对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笔者连续三届在学生中开展了“心理互助”实验活动,即鼓励学生人人当心理医生,为他人排忧解难,并收到了意  相似文献   

17.
初中学生是“准成人”,随着左脑的发育,自我意识的增强,家庭教育的偏差,知识占有量的不足,在学校容易产生极端行为,心态上产生“逆反心理”。这种心理一旦形成,就成为初中学生教育中的痼疾,需要广大初中教育工作者精心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8.
汉语中有许多含有相同语素、在意义上对称的词语.如“男人”和“女人”、“好人”和“坏人”等。同时也存在着大量意义上并不完全对称的词语,如“新房”和“旧房”、“大人”和“小人”等。  相似文献   

19.
吴洪刚 《学语文》2002,(3):35-35
培养中学生说话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就必须从目前学生说话水平的实际状况出发,针对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发展的脉络,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有目标、依步骤、按方法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研究缘起 现代人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必要的知识技能,还应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受“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不少教师把中学生当作应试备考的“机器”,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正常的发展需要,致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严重的逆反心理。目前,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及行为已使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相对紧张,同时也妨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消除学生逆反心理,有利于巩固学校教育成果,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