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前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时,一直都这么准备课:按照常规,先翻阅《教学大纲》,了解关于本课的基本要求,然后结合教材,理出本课的基本框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危机的表现、特点及产生的影响,由此引出危机爆发后美国的应对措施——罗斯福新政,  相似文献   

2.
【典型活动探究及学法指导】 1.抓住一条主线 本考点包括“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三课内容。我们在学习时应抓住“罗斯福新政”这条主线,从罗斯福新政前——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内容、特点和实质;  相似文献   

3.
经济危机往往会引发社会危机。在1929-1933年大萧条的社会背景下,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不仅帮助美国走出了经济的低谷,而且通过推出了《联邦紧急救济法》、《紧急救济拨款法》、《社会保障法》等社会保障政策,避免了大的社会危机。当金融风暴正在全球蔓延的时候,从社会保障的角度解读罗斯福新政的"救世"经验,对于在确保经济安全的同时,如何确保社会安全,也许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4.
正"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不仅是史学研究的热点,也是中学历史课程的"座上宾"。笔者近来研读《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下面简称为美国课标)中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内容("美国史"时代8:"大萧条与二战","世界史"时代8:半个世纪的危机与成就)①有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在课程标准"大萧条与二战"的前言部分,美国课标研制者阐述了他们对"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理解。归纳起来有:  相似文献   

5.
以前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时,一直都这么准备课:按照常规,先翻阅《教学大纲》,了解关于本课的基本要求,然后结合教材,理出本课的基本框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危机的表现、特点及产生的影响,由此引出危机爆发后美国的应对措施——罗斯福新政,讲清新政的内容、特点、作用,最后让学生谈谈对该政策的评价。如今想来,这样上课,可能基本的知识点都交代清楚了,但完整的史实被人为地分解得零散不堪,  相似文献   

6.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罗斯福上台一改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思想和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行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史称罗斯福新政。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二战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929年10月以纽约股票市场的崩溃为开端,美国出现了严格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给美国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灾难。胡佛总统采取传统的自由主义措施挽救危机,不公没有拯救经济,反而使危机进一步加深。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把美国资本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从而延长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寿命。  相似文献   

8.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不仅是史学研究的热点.也是中学历史课程的“座上宾”。近来研读《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下面简称为美国课标)中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内容(“美国史”时代8:“大萧条与二战”、“世界史”时代8:半个世纪的危机与成就)。下面跟大家分享阅读心得。  相似文献   

9.
虽然胡佛反危机措施在1929年以后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因危机惯性而未能挽救美国经济颓势,但它却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美国经济危机的激化.并为罗斯福新政奠定了基础。否则,罗斯福新政不会很快奏效。罗斯福新政本身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它并非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起飞的楷模”。  相似文献   

10.
1929至1933年,一场举世为之瞩目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都饱受冲击以致贸易萎缩、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则更为深远,它对各国政府都是一次最为严峻的考验。日、德等国在这次危机中走上了法西斯主义道路,而美国则是依靠罗斯福“新政”缓解了这次危机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并藉此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深入研究罗斯福“新政”中的各项措施,对我们应对当前这场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培养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场所,课堂是关系到高中历史教学成败的重中之重[1]。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手段,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是保障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切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由途径[2]。本文以鲁教版"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为例,尝试运用思维导图对经济危机爆发的缘由以及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联系等内容进行具象化展示,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进而实现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在他最初执政的6年中,为了对付和缓解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提出了通过政府调控经济的一系列改革计划和措施,这些计划和措施被称其为新政。今天,站在世纪之交的关头回眸罗斯福新政,它对我国扩大内需,缓解就业,推动社会经济持续、...  相似文献   

13.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任期最长的美国总统。他在任时推行新政,带领美国克服了经济大萧条危机并赢得二战。罗斯福和蔼可亲,对白宫里的工作人员非常关心,日子久了,大家都主动与总统打招呼。艾摩斯夫妇是在白宫做勤杂工  相似文献   

14.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各国纷纷采取措施。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不仅度过了这场经济危机,而且导致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美国历史上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学者一般称之为大萧条。本文意在分析胡佛及其政府对付大萧条的政策及失败原因,借以进一步阐明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胡佛的生活经历与其大萧条政策胡佛1874年生于美国艾奥瓦州,父亲是个铁匠,在他六岁时去世,三年后母亲又死亡,使他成为一个贫穷孤儿。1884年,他前往俄勒冈州依舅父为生。1888年他一面读夜校,一面工作。1891年入斯坦福大学。1895年毕业,成为采矿工程师。他进入社会时,正是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即将过渡到垄断资  相似文献   

16.
陈玮 《铜仁学院学报》2006,8(3):15-17,35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最深刻、最广泛、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迫使各国垄断资产阶级面临严峻的选择。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而美国在罗斯福的领导下,利用国家权力,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和改革,最终把美国引出了经济萧条的死胡同,并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影响,史称“罗斯福新政”。本文拟从“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成效及其意义和历史地位几个方面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从某种角度说,美国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美国国民收入骤降、国民财产损失巨大而形成的一种严重货币荒,人民群众购买力剧减、消费远远落后于生产,美国经济处于难以继续运转的僵化状态.罗斯福"新政"的货币政策,就是为了将美国经济从这种僵化状态解救出来而制订的.它的基本内容是放弃金本位制,实行有控制的通货膨胀.由于罗斯福是个平衡预算的信徒,不相信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他始终拒绝将通货膨胀提高到这种理论要求的水平,直到二战前,"新政"货币政策虽有可能完全克服1929-1933年经济危机,实际上却只是基本上而没有完全克服那次危机.  相似文献   

18.
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美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面对危机,胡佛总统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结果使得危机有增无减。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参加竞选,以绝对的优势击败了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上台后,大刀阔斧地在金融、工业、农业等领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罗斯福"新政"。在罗斯福"新政"的一系列措施中,其中对工业的调整被认为是"新政"的中心措施,这是为何呢?  相似文献   

19.
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以罗斯福新政为标志,借助政府的力量对经济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各国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通过建立国有企业、制订经济计划和政策调控等手段,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出新的发展与特点。学习中,要在理解罗斯福新政及其由此引发的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的基础上,了解当代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自我调节和改善的积极意义,并能够从中获取一些历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无所畏惧     
赵炜 《河南教育》2010,(1):39-39
【美】亚当·科恩 著 天津教育出版社 这是亚当·科恩在金融危机后为美国领导人量身定做的危机解决读本,被誉为“奥巴马的枕边书”。20世纪30年代,从美国华尔街开始的经济大萧条震动了全世界,罗斯福总统在美国几近崩溃的时刻实施新政,开创了现代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