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知识目标:知道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与侧面展开图的意义,了解某些多面体可.由平面图形围成,能根据立体图形判别展开图,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图形和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相似文献   

2.
朱金春 《教师》2010,(31):68-71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初中数学 2年级:七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四章第一节 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一些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一些立体图形可按不同方式展开成平面图形。(2)了解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相似文献   

4.
一回忆旧知,引发新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你能在头脑中想象出它们的形状吗?(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直观图)师:这些立体图形有哪些特征?关于这些图形有哪些计算公式?你能结合它们的特征或公式,给这些立体图形分类吗?  相似文献   

5.
一、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  2.微机出示实物图。提问:   这些物体的形状还是平面图形吗 ?谁知道是什么图形 ?  3.在立体图形中有一种形体叫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 )  4.你知道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吗 ?(微机演示:先使形状不是长方体的实物消失,再把长方体图形从长方体实物中平移出来,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 )  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  5.揭示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评析:由形到体,由平面到立体空间,是学生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本课开始,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低学段的学生在生活中对空间与几何知识仅有初步的感受。通过复习立体图形的知识,帮助学生利用“新常规”沟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使他们进一步完善对几何图形的建构,进而从多角度“再认识”立体图形,最终在合作交流中深化思维。  相似文献   

7.
【总评】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1.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在教学“搭正方体”时,执教者通过两次数学教学活动即根据指令拼搭立体图形和提问、判断并拼搭出立体图形,让学生真正学会了观察立体图形的方法。学生对游戏规则是经历了逐步理解的多个阶段,最后掌握观察立体图形的方法。如果撇开这些过程的探索,没有学生在自己探索中的情感投入与体验,就不会体验到方法的弥足珍贵,很难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更难从心中自发产生精益求精的进取心。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 《认识物体和图形》这部分内容包括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教学这部分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直观认识各种图形、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的能力。在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中,教材从生活着手,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接着,教材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对于每一种图形都按  相似文献   

9.
在旧知背景中生发新知。课始,教师说:“同学们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这里摆了一些图形 (出示下列模型 ),谁来把我们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介绍给大家 ?” 一个学生上台分别介绍了模型 (1)、 (2)、 (4),教师追问:“图形 (3)我们也学过了,为什么不介绍呢 ?”同学们抢着回答,这个图形尽管学过,但不是立体图形,它是平面图形——圆。教师又追问:“图形 (5)可是个立体图形,为什么不介绍呢 ?”同学们着急地说:“因为这个立体图形我们还没有学过。”于是,教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 (5),并适当翻转,让学生整体感知圆柱,随后导入新课。  …  相似文献   

10.
常莉燕 《广西教育》2006,(7A):72-72,80
片断一 1.导入 师:我们已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 (以旧知作为谈话导入,并适时展示圆柱形状的物体。) 师:你们认识这种形状吗? 生:认识,它是圆柱。  相似文献   

11.
同学们,请问:你所在的教室是什么形状?所乘坐的公共汽车是什么形状?你每天所面对的书本又是什么形状?当我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时,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我们就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世界中。《图形的初步认识》的第一单元内容讲述的就是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初步知识,使同学们逐步认识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发展同学们的空间观念,学习此部分内容的关键在于抓住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2.
初中一(上)数学教材中,对立体图形视图的认识,既是一个重要知识点,又是一个教学难点.知识点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立体图形的视图认识,在实际中有较多的应用,例如学生小学劳作课上经常出现的图纸、建筑平面图乃至地图;另一方面,从立体图形到视图,是对图形认识上的一种抽象,是通过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来建立抽象思维的有效方式,在思维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教学难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学生首次接触图形抽象,必然带来一定困难;另一方面,在视图认识内容中,如何表示复合的立体图形及其视图,学生是比较陌生的;最后,从视图得出立体图,即使图形并不复杂,但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抽象到实际的归结过程,这又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刘丽亚 《小学生》2023,(5):43-45
数学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的学习重难点在于立体图形相关知识。立体图形具有极强的空间感、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认知水平、空间观念相对较弱,对立体图形知识了解不够深刻全面。基于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立体图形的教学思路,形成新策略,全面推进高效、有趣的立体图形教学,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以及演绎推理能力,从不同的维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15.
"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教学长方体的特点。是学生比较深入研究立体图形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是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根据大纲的要求,这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通过观察图形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面、棱的特点。能正确判断具体图形中的长、宽、高,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一个立体图形从任意角度观察一次不能看到所有的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平面图形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本单元第一课时是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材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人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立体图形中分离出平面图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从体上来”,并概括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8.
教学片断一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出示实物),它是什么? 生(齐答):圆柱。(师板书:圆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片段1: 讲台上,摆放着学生收集来的各种精美包装盒;师:同学们,你们能说出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吗?生:能!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三棱锥……  相似文献   

20.
图形的比较     
1.解题注意点 (l)首先要根据题目要求,仔细观察图形的特征; (2)要注意题目提供的众多的答案,认真分析,看每一个结论成立的理由是否充分。 2举仔lJ 例1.把下面的正方体,沿虚线切割成两等份,下面哪句话是不对的?洲①两个立体图形体积相等②两个立体图形表面积相等③两个立体图形质量相等④两个立体图形的切面都是长方形⑤两个立体图形是长方体〔分析与解〕切面是正方形,而不是长方形,所以④是不对的。例2.矗食呈必补丙地在上图中,甲地经乙地到丙地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 ①6条②7条③8条④9条⑤1。条 答:() [分析与解〕从甲地到乙地有四条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