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大学生学习研究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引进美国大学生学习调查问卷,开展了一系列中美大学生学习比较研究。本文对"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的中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比较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中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具体指标的差异,指出应从中美高等教育课程来理解中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差异;比较中美高等教育课程的差异,发现中美教育课程的差异是中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差异深层次原因。中国高等教育课程需要整体的、系统的改革,中国大学生学习研究测量工具需要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技术》2016,(9):99-105
当前,我国的网络课程建设已取得较大成绩,但也存在大部分网络课程难以有效支持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式学习,缺乏面向学习者认知支持的策略和方法。文章提出了一个基于主题图的网络课程知识组织模型和一种基于学习者知识状态模型的个性化导航方法,并以"Java程序设计"网络课程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主题图的网络课程知识组织模型能深入揭示、表示各知识单元之间的复杂关系,为知识导航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于学习者知识状态模型的个性化导航方法则动态地记录了学习者的知识状态,并以图结构形式向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知识导航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学习者出现迷航问题,更适合引导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式学习。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发文年份、主要载文期刊以及高被引文献三个维度对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研究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展示了该领域研究的主题样态,主要聚焦在“本体论”“价值说”“体系论“”模式域”以及“行动阀”五个维度,集中涵盖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研究的内涵探究、价值析厘、体系建设、模式探寻与路径设计等主题。新时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研究还需要在理论研究与研究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政策研究、评价研究和效果追踪研究等方面不断强化研究与拓展领域。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国内外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构建综合课程多元分类系统,为课程建构者和实施者定位综合课程类型和功能提供参考工具。综合课程在学校的实施体现为以下几种实践模式:"国家"综合课程模式、"地方"综合课程模式、"校本"综合课程模式、"特色"综合课程模式、"专项"综合课程模式、"主题"综合课程模式、"德育"综合课程模式、综合化课程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家长学校发展存在的共性困境,开展校本化积极养育家长学校课程的研发和试用研究。积极养育课程内容和研究工具根据积极养育三分法理论和东北师范大学"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机制与培养途径研究"课题组的12项积极心理品质"三个世界"模型理论来设计,以"积极的亲子互动方式"为主题。课程研发通过组建实验团队、筛选积极品质学生、进行家长访谈、访谈故事编码分类和等级评定、开发积极养育课程教学材料、培训教师培训者等环节,经过两轮家长培训的研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实验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6.
课程建设是大学最重要的基本建设,课程目标的设定直接服务于教育目的的实现。利用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课题组开发的"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NSSE-China)测量工具,对"985"院校和国内C大学的"课程认知目标达成度"进行分析,并与美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RU/H)进行比较,用客观的数据直观呈现"985"院校课程教育认知目标的现实状态及其与美国同类高校之间的水平差异。结果表明,"985"院校课程认知目标达成度与RU/H有较大差距,高阶认知目标达成度明显偏低。为此,应大力加强高阶课程认知目标,加强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7.
课程群是指为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围绕同一学科或研究主题,将与该学科或研究主题具有逻辑联系的若干课程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进行重新规划、整合而成的有机的课程系统。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结合办学理念和西安地方特色,开发交叉学科课程群,形成了体现人文底蕴与责任担当素养的"漫谈‘一带一路’"课程、体现学生综合素养的考古社团、体现学生国际视野的浸入式英语课堂、体现学生实践创新的"春笋计划"申报等,更好地满足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多方需求。  相似文献   

8.
运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课程论研究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课程论研究及其关注主题的变化发展态势。我国课程论研究经历了从国外引进到本土创新的过程,总体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内容涉及到了课程论的各个方面,在不同阶段关注主题存在差异。课程改革与发展、课程结构与类型、课程基本理论、课程决策、领导与管理、课程本质等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课程内容、课程论范畴和学科地位等方面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细致,课程本质、课程决策等方面的研究存在话语泛化现象。今后一个时期的课程论研究,应突出研究问题的针对性,反思热点研究主题,加强薄弱研究主题,促进课程论研究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研活动课程化是将围绕一个研修主题开展的若干个研修活动进行组合,打造为一个系统的研修课程来设计实施,使校本研修活动更具有目的性、规范性、系统性和成果性。但由于教研活动课程化缺乏可操作的策略、研修内容没有系统性、研修方式单一,影响了实践体验类课程的有效实施和教师的专业学习。从校本研修实践体验课程内容设计存在的问题与难点入手,从课程化的视角设计活动,组织实践经历,按照"问题引领——问题解决"的思路设计内容,通过建构模块、任务分解、细节开发等步骤编排研修内容,借助思维工具结构化呈现内容,通过掌握研修课程内容设计的方法和策略,让教师的学习真正进入到"专业学习"的层次。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去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提出了课程与教学关系的"山脉模型"、"课程与教学论的‘椭圆焦点’模型"、普通课程与教学论和分科课程与教学论的"圆锥体"堆积模型关系图,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技术》2019,(10):87-93
文章在警察训练中选择了经过三轮设计研究的一门课程实例进行生成课程开发技术的研究,利用实例课程中的数据,采取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中的新技术来分析提取实践者在"学习空间"中的经验,并总结生成课程开发的技术工具和活动方法。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找核心参与、凝练新概念、选择优案例、提取好经验、筛资源链接、反思佳活动等课程开发技术可以生成活动、资源和网络,从而生成一门课程实例。文章提供了生成课程中技术工具操作示范,总结课程生成的规则,丰富了课程开发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课程评价研究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本刊一项针对课程研究主题的数据检索(CNKI)结果表明,近10年来职业教育领域有关课程评价的研究明显不足,其中"篇名"与"关键词"检索文献篇目分别仅为5篇、36篇,占教育类相同主题课程研究文献比例分别为2.36%、5.52%.课程结构、类型的复杂性,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实施主体的多样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以及社会职业的繁杂性,给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的研究带来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3.
对课程与教师关系的关注和反思,反映了研究者关于课程研究和教师研究的思考深度.受到西方课程理念和课程改革经验的启示,我国对二者关系模式的研究经历了范式转换,即从"分离"转向了"整合"范式.相应的,教师从课程的"工具"和"附庸"角色向"自觉反思"、"理解对话"、"共生"、"抵制"、"教师即课程"关系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4.
当代课程的文化底蕴与品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赵颖  郝德永 《教育科学》2002,18(5):25-28
在传统的课程理论探究与课程发展实践中,关于课程与文化关系的问题,始终遵循着这样的命题与逻辑:课程作为文化承传的工具。这样的命题与逻辑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造成了课程的文化自主性与建构性缺失的弊端及后果,使课程只是作为社会法理化文化的一种工具存在。多年来,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主体性、个性、主动性、自我建构性和创造性的漠视与抹杀就是这种工具化的课程理念与实践使然。因而,转变教育观念、模式、机制与方法,必须以转变课程的文化观念、角色与品质为前提和基础。为此,本文以课程作为文化、课程作为教育学化了的文化、课程文化的教育学性品质为切入点和主题,探讨当代课程的文化底蕴与品质,以便使课程由单纯的文化工具存在转变为独特的文化主体存在,在此基础上实现教育理念与实践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5.
课程实施水平是"关注为本采纳模式"中三个工具之一,它是将质的研究的理论假设作为方法论假设,从行为维度测量教育变革过程中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使用层次。课程实施水平包括八个水平、七个分类,通过分析课程实施水平层级的一致性与连续性以及课程实施水平作为使用工具及指导框架的方法论与方法,可以为研究与发展课程实施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贾秋卫 《考试周刊》2012,(58):128-128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强化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把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电脑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使学生借助这些认知工具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探究问题、更新知识和追踪科技前沿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直观地展示出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研究现状,文章以749篇硕士论文为研究样本,采用词频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战略坐标图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论述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研究热点、主题与趋势。结果发现:在网络学习环境和建构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以"微课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方法已经在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外,多种教学方法之间相互弥补自身"短板"逐步走向融合,已经成为完善与创新教学方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五课"教研与"两课"评比活动为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平台与契机。文章分析了"五课"教研活动的初始设计目标就是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教研机构必须合理地制定教师备课、上课、说课、听课和评课的规范,通过切实的教研与评比活动使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得到快速提高,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同时通过教学实践的追踪与评价促进职业教育研究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知识与课程:“支点”的困境与超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与知识紧密相连。在课程研究与发展过程中,受制于本质主义知识观,课程探究与决策无不遵循"课程作为知识传承工具"的命题。这种工具主义的逻辑与立场,因其僵化的思维方式造成了课程被严重误读、误用以及发展困境。如今,伴随着各种文化批判思潮的兴起,这个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常识性"命题,面临着严峻的历史性的挑战。批判、超越、重建课程的知识论基础与逻辑已成为当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最强音与主旋律。  相似文献   

20.
潍坊市"小学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旨在倡导基于主题课程的课程设计,其意义在于实现了知识观的概念重建以及范式变革,涵括了个体知识的合法性确认、知识意义性的回归以及知识整体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