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农村留守妇女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农村留守妇女自身的心理现实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推动社会必须要关注她们的心理发展诉求:认知发展诉求、情感表达诉求和人格发展诉求。机能部门要开展相关活动,设立相关机构,为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发展提供保障;农村留守妇女也要激发自觉发展意识,方可实现心理发展诉求的满足。  相似文献   

2.
通过2006年在江苏、湖北和甘肃三地进行的实地调查,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劳动状况、老人赡养、子女抚育、婚姻现状、闲暇生活进行分析和地区间的比较,指出农村留守妇女群体在农村社会经济生活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政府和社会各界应更多关注农村留守妇女群体参与农村社会生产生活和公共事务的相关权益及制度建设问题,为农村留守妇女群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妇女农业技术培训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建构有效的农业技术培训模式和途径是农村留守妇女接受培训的重要举措.本文阐述了培训原则、培训模式、培训途径,希望对农村留守妇女农业技术培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视域,探析了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与中国梦的关系。并以四川省南充市三个村庄为例,分析了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的基本现状、影响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的基本因素,并提出了提升留守妇女幸福感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农村留守妇女这个特殊群体也开始出现。留守妇女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自身也面临着劳动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家庭教育困难、精神生活匮乏等生存困境。将农村留守妇女纳入成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视野,将更好地发挥女性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同时也是女性自身寻求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困境及原因,提出了成人教育改善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困境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人口问题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地处西部地区的甘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艰巨,农村留守人口在性别、年龄、素质结构上的失衡,使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建设新农村面临重大挑战。解决农村留守人口问题的根本在于消除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妇女是我国社会转型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加大对农村留守妇女教育与培训是留守妇女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留守妇女家庭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也是新农村建设目标全面实现的内在要求。我国业已开展的留守妇女教育、培训工作尚存在缺乏制度化、常态化,受众比例偏小、内容单一、区域失衡严重,供给主体单一、培训方式欠灵活,师资匮乏、经费来源不足,管理缺失、评价机制缺乏等问题。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妇女教育与培训支持体系,要尽快摸清实情,建章立制;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先进个体的激励作用;要在对留守妇女的教育、培训供给上呼朋引伴,在教育内容与方式上因材(才)施教,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招贤纳士,同时在经费投入上开源节流;要加强培训管理,建立严格的培训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社会群体.如何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诸多原因.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男子开始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这是一种数量巨大的人力资源.但是,由于受到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因素的制约,目前这类人力资源的质量状况却不容乐观.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以提高留守妇女的教育资本存量;采取各种措施增强留守妇女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加强组织建设,使留守妇女走合作自强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妇女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既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妇女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农村留守妇女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仍然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应通过丰富农村留守妇女教育的内容、拓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形式、加大对留守妇女思想道德建设的投入以及加强妇联等相关部门的合作等方式来确保农村留守妇女的思想道德教育顺利进行,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研究了新农村建设诉求下体育的功能与作用,认为积极有效地开展农村体育活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体育不仅是提高新农村健康水平的基本方式,也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新农村生活方式优化的重要手段,还是增强农村居民社会情感的理想途径.在农村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的社会参与,丰富农村社会文化生活,培养农村居民的规则意识,还可以成为新农村经济的增长点.体育对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达成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2.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蔷薇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5):23-25,29
和谐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所在,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谐新农村建设应从加强农业、善待农民、建设农村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农村妇女正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通过对宁波地区农村妇女的调查发现,宁波地区的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情况不容乐观,影响了宁波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必须加强宁波地区农村妇女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素质水平和自主学习意识,为宁波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会变迁中的大流动,农村政权组织体系间的不协调,农村理性民主意识的不强,带来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难题。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整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开端和基础。必须解决好新难题,选择好路向,稳步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在组织正面战场的同时也开展了敌后游击战。国民党的敌后抗日游击战是以失败告终的。文章从乡村政权建设的视角分析了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走向失败的原因:国民党虽然在基层政府建构、基层政党建设、基层社团控制等方面加强了敌后乡村政权建设的力度,但其所采取的政策违背了敌后人民的利益,得不到敌后人民的支持,因而未能建立稳固的乡村政权。国民党乡村政权建设的失败是其敌后游击战难以长期坚持,最后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农村.传统生活方式仍根深蒂固,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成为制约农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阻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开展。因此,必须加强农村现代生活方式的构建,引导农民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以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7.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从中原文化的特征和社会资本形态角度出发,认为河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区域形象较差,诚信不足;本土企业家才能缺乏;农村空心化和集体主义思想淡薄;进而从社会资本的微观、网络、区域三个层次提出了建设河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保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试图从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法制建设、搞好民族工作、做好宗教管理工作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保持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国的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没有人,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乡村振兴的发展迫切需求有文化、懂政策、有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具有充分的民主观念以及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新时代公民。农村妇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是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提升农村管理民主的排头兵。农村妇女肩负着家庭和社会双重职能,但目前农村妇女普遍存在总体素质偏低、传统思想比较重、信息较闭塞、资金和技术缺乏等问题。精心培育新生代农村妇女,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关系到美丽乡村的进度,关系到幸福村落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