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伪娘”与“女汉子”看似都是对性别二元对立的话语抗争,表达了对男女两性气质多元重组的社会发展需求,但媒介新闻却通过对“伪娘”与“女汉子”不同的话语表达和意义建构维持着传统的性别话语,甚至强化了原有的性别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2.
元宇宙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算法则是架构元宇宙最底层的技术逻辑。在元宇宙中,算法的主体性不断增强,人与算法技术的互动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以往人在与外部世界的相处中,总是会陷入一种“二元对立”的泥潭,而这种思考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人机关系。打破二元对立,反思工具性,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探究元宇宙中人与算法的主体类型、关系变化,有助于我们在元宇宙这样一个全新的维度中理解技术。同时,思考人机关系“和而不同”的未来走向,也是我们应对技术时需要解决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以来,在突破以往“雅与俗”“新与旧”的二元对立批评模式之后,鸳鸯蝴蝶派的文化史地位得到客观、科学的重新定位.鸳鸯蝴蝶派文人既是翻译家,又是出版家,具有开阔的世界视野,行走在翻译与出版之间,积极传播西方文学、社会及电影的相关知识.这为20世纪前期的中国带来了新知,对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过渡具有巨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威廉·弗鲁塞尔的技术图像论位于其媒介哲学、传播哲学、翻译哲学、生存论哲学和后历史哲学的关键位置。从反思启蒙现代性、唯科学主义与超越二元价值论的立场出发,弗氏提出想象力与理性协调合作的批判思考方式,宣扬科学、艺术、哲学与创造一体的观念,主张通过技术图像及新的技术想象力重新整合现代性中真-善-美的价值观分裂、科学-技术-艺术的文化分裂和主客体的分裂,重构文明的“元标准”。从犹太-基督教伦理观、间性论与对话哲学出发,弗氏经由技术图像探讨自我与他者、自由与责任的关系,主张通过技术图像生成主体间关系空间、意义空间与真正的人道主义媒介。作为“后历史图像”的技术图像在文明的危机中诞生并成为其表征,又以自身的辩证能量而提供了弥合与救赎危机的可能。人类必须在对技术图像的批判中达成对自身的批判,在远程通信社会的革命中创造人道主义的后历史。在主体生成与在世存在的意义上,技术图像应被视为迈入后历史的人类重新定位自身、捍卫自由与创造新文明的“翻译”与“投射”实践。  相似文献   

5.
李玉洁 《现代传播》2019,(10):63-66
对自然的态度归根结底是一个政治问题,生态环境危机就其根源和本质来说是一个政治哲学问题,因此从政治哲学角度来考察环境传播及其话语实践创新具有深意.当前环境危机的根源,是话语思想的“危机”,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征服自然、经济理性、资本逻辑、消费主义等价值观念与生态环境的不可兼容性,环境危机的解决要求必须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向追求按照生态文明的价值与逻辑构建起来的绿色政治哲学.而依赖“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一人类二元对立”“经济思维主导”价值导向建立起来的传统环境传播也需要反思、重释乃至新构.突破“危机学科”思维定位与“风险、冲突、抗争”的话语范式,拓展至一个超越环境问题本身的更大的认知维度和外在语境,在新的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从话语思想、话语价值、话语形态、话语修辞、话语传播多个维度追求话语实践创新,以构建人与自然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精神价值共存的“多元价值平衡与对话体系”.  相似文献   

6.
马小红  周翠萍 《图书馆界》2014,(1):80-81,87
广西图书馆信息部决策小组于2013年1月下旬首次为广西“两会”提供信息决策服务,在服务中发现:部分咨询员对时事关注不够,热点、焦点问题把握不足;因信息服务反馈工作不够扎实,致使决策信息服务出现“停滞”现象.而政府信息决策服务如何才能长效开展也是目前政府信息决策服务的瓶颈性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通过对决策参考服务的深度及广度的拓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图书出版的全球化,并没有带来不同语言图书翻译之间的平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几乎有一半的翻译作品是从英语翻译成其他语言的,而只有6%的翻译作品是从其他语言翻译成英语的。在美国和英国,只有不到3%的图书是从其他语言翻译过来的。在当代出版文化中,英语无疑处于一种特权地位。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英语”这个标签是片面而具有欺骗性的:标签的背后存在着一系列的、多层次的文化对立和冲突。 加拿大多伦多的哈里昆公司(Harlequin)是一个跨国实体,在全球各地都设有办公室和下属代理,它号称是世界上最多产的大众市场出版商。它的平装本浪漫书籍被翻译成24种语  相似文献   

8.
在翻译出版物的编辑中常常存在着归化和异化策略选择的矛盾,本文对归化与异化策略的演化进行了梳理,指出无论是二元对立思维还是文化走向研究,均未能很好地处理归化异化的关系,提出实践优位的翻译出版观可作为归化与异化策略通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别君华 《现代传播》2019,(11):32-36
以智媒传播中的人机关系问题为起点,通过引入技术哲学的理论资源,以及梳理人机融合的现实语境,归纳了智能化实体人、智能化虚拟人和类人化机器三种人机融合形态。基于对主流传播学视阈中有关人机二元对立的理论预设的反思,进一步指出并辨析了智媒传播中的人机融合在主体观念、身体-技术关系和传播实践三个关键维度的变革意义。人机融合作为跨越传播学与技术哲学的重要问题,最终指向的是有关人类新的生存形态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孟飞 《大观周刊》2011,(20):144-144
本文重点论述了我街道“三资”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措施。希望对于从事村级“三资”管理的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发展的角度剖析档案二元思维,通过对传统到当代的档案学的二元思维多种观点分析,重点阐述了信息时代二元档案思维的特性,认为档案学二元对立思维将会长期存在并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2.
褚晓萌 《大观周刊》2013,(11):11-11
四大民间爱情故事历来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本文主要从普洛普和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的角度去分析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找出此类故事的不变结构,并用“二元对立”结构分析模式,以找出故事文本中的一些对立因素,最后分析故事母题,以认识到故事传迭出来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中介论,给读者一种新奇感。而提出“对立”、“斗争”,读者却感到特别熟悉井深有感受。但是,对立、斗争的双方之间是否需要融合,它的支撑点何在?对立统一规律是否需要中介论加以丰富?对这些问题,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李长域编审所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作了解答,通览全书,使读者耳目一新。作者认为,任何一个对立统一物,都包含着诸多有差别的并起不同作用的组成部分,而“对立”、“斗争”是其内部各种差别关系中最突出、最尖锐的表现形式。统一物内部非本质差别的普遍存在,决定了对立面2间中介环节存在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4.
西方的“民主协商”强调自由民主的讨论,强调参与者的平等和理性,但往往因为协商不一致而搁置了问题的解决方式。中国为改善治理、强化权威以及增加合法性而设计出来的协商形式被视为与西方民主对立的“威权协商”。本文借助武汉城市留言板这一个案,选用“响应式协商”的概念,摆脱民主协商与威权协商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二元对立,考察响应式协商在中国地方网络公共空间中运作的一致性与异质性。研究发现,市民往往会将个人与群体诉求作为留言主要内容,而平台与政府更希望收到共性的公共利益留言;“城市留言板”通过把关审核、只允许一事一议以及职能部门直接参与回复的方式来树立平台的权威性;针对职能部门的考核机制能够激发其办理与反馈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荣斌 《声屏世界》2008,(8):49-51
播音主持是播音员主持人将无声文字恰当地“翻译”成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过程,借助语音、语法、词汇三元素,通过停连、节奏、重音、语气四大手段,以目光语、手势、形体、服饰等为辅助手段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就表达而言,严复先生当年讲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同样适合播音主持,“信、达、雅”应该也是播音主持表达的本质追求。  相似文献   

16.
殖民语境下的文物返还,有两种对立的“声音”一直存在:“文化国际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二者的存在与形式多有变化,不同的语境下被赋予不同的含义。文化国际主义者与民族主义者就殖民文物所属权、收藏合法性以及文物保护观念等问题在国际学界引发了激烈的讨论与争议并影响至今。在后现代与后殖民语境下,从二元话语到多元话语,逐渐形成破圈态势。  相似文献   

17.
韩红 《大观周刊》2013,(7):134-134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成人把儿童的当前生活和未来生活做了二元对立的区分,认为要想将来享“福中福”,整个儿童期都要吃“苦中苦”。于是,疲惫不堪的孩子终日随父母奔波于各种兴趣班之间,  相似文献   

18.
《职称英语》作为一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用书,其权威性自不必说。然而,细细翻阅,却发现其中的翻译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拟对其中的问题稍作类例,简单阐述。说到翻译,人们就会自然地想起近代翻译大家严复来。他是我国翻译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翻译标准的人。他的“信、达、雅”理论,对后世的翻译实践产生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作为从一种语言形式到另一种语言形式的转换,翻译理当以“信、达、雅”为规范,求信、求达,进而求雅,以求得最佳的翻译效果。然而,看看《职称英语》的译文、译释,却远非如此。一、欠信实按照我们的理解,信,就…  相似文献   

19.
《译介学》增订本主要关注的是翻译研究不能只停留在“怎么译”的问题上,也不能停滞在两种语言翻译的问题上,而要更加高瞻远瞩地从文化层面上展开对翻译的结果、翻译的传播与接受等的研究。该书的研究为译介学和翻译文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拓了国内翻译研究的新领域,加速了翻译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并为翻译文学找到了归属。  相似文献   

20.
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为理论基础的公共新闻运动是新闻业超越客观/主观的二元对立的一种路径.新闻从主观和客观的二元对立,转向公共和私人的二元对立,公共超越了事实成为新闻的核心理念,公众而不是消费者成为了新闻的主要受众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