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球化意识的后现代语境中,消解了二元对立,使雕塑艺术走向公共性,同时也引发了艺术与艺术家个性的消失。基于后现代语境下的公共雕塑“它者”的出场,雕塑语言正在使个性化的语言被消解。同时宏大叙事的传统意义与传统雕塑语言似乎又难以转化为后现代语境下的雕塑公共语言。在公共雕塑语言与传统雕塑语言的矛盾中,公共雕塑语言的使个性化出场,使艺术家的个性化语言失效而失去话语立场。这构成了公共雕塑语言面临着两难境地,成为中国当代雕塑家艰难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雕刻艺术起源于岩洞石刻,经历了浮雕、仿真雕塑及西方现代雕塑相融合的发展阶段,上海艺博会近年展示的作品表现了当代雕塑的最高水平和多种艺术特色,暗示了中国雕塑艺术发展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之后,在新兴艺术形式和后现代理论的冲击下,美学开始了后现代转向,在诸多方面产生了决定性断裂。文化研究在后现代转向的语境中兴起,以反对艺术的自律为契机,因三代知识分子的努力而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空位处迅速发展,但是它在逻辑起点、文化层面和审美追求三方面都表现出不足之处。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以自由的实践与创造和共产主义审美理想.弥补了其不足并表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当下我们正处于一个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冲击下的社会文艺环境之中,一种超现代主义的文化观、艺术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伴。体现在电视剧中则是一种充分扩大、不时拼贴、瓦解崇高、轻松搞笑的节目形态。《家有儿女》可以说是一部充分后现代语境化的电视剧,充分体现了当代艺术思潮影响下的艺术表现形态,是一部用后现代语言来展示现代都市生活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语境中的教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是当前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无法阻挡的历史事实,后现代精神是目前我们正在遭遇的时代精神,后现代语境是当下我们必须直接面对的话语和生存环境,当前中国和世界的教育改革也深受后现代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在后现代语境中教育所发生的变革,亦即在后现代精神的影响和映照下,当前世界、也包括我国在内的教育改革所呈现出的一些重要走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6.
鞠虹 《文教资料》2009,(26):67-68
艺术价值的判断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社会文化语境的变迁而发生变化的,无论是艺术的固有价值还是工具价值,似乎都不能单纯的加以结论,从当代社会的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的艺术价值观来看,对艺术价值的判定终究还是离不开社会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7.
在后现代语境下,作家越来越多的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文本的意义也越来越依靠文本与读者动态交流过程来呈现.论文以卡尔维诺叙事作品为例,主要通过聚焦于卡尔维诺小说叙事人称,分析第一人称"我"视角越界,作为超越体验的创造者等等身份,进而揭开叙事作品中第一人称"我"的身份迷团;展示后现代语境下文本的虚幻本质与表达欲望;并从叙述个性化、强化艺术感染力,叙述功能的自我完善等方面来探索第一人称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当代雕塑艺术曲折多变的发展历程中,如何学习西方现代主义力图解决雕塑本体语言和民族化精神,一直是中国雕塑家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当代雕塑艺术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取得了多元格局发展的成就,体现了西式雕塑在中国当代话语背景下外在形式的嬗变;然而,由于雕塑创作者缺乏对东西方文化和艺术精神认识上的深入研究,对全球化与一体化、民族化与民间化、抽象化与符号化等概念产生混淆,造成雕塑作品缺乏现实的针对性,这显然阻碍了当代雕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方后现代语境下,人的主体价值失落,对立、混乱、荒诞成为时代的特征。传统美学的审美理想和范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异化的当代社会及人类的审美需要。曾经被遗忘在美学边缘的"丑"彻底打破了美的独尊地位,并在艺术领域掀起了一股"身体审丑"的热潮。达利、毕加索、弗朗西斯·培根、马克·奎恩等现代艺术家以及行为艺术作品彰显了后现代身体审丑的魅力,但消费语境下大众对丑的过分迎合也引发了对丑的未来和审美理想建构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语境下,需要对音乐教育进行全新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对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作为一种陶冶人心灵的载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发展与创新。本文就是对后现代语境下的音乐教育进行全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语境下采茶戏的生存和发展 --以粤北采茶戏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象其他民族传统艺术一样,采茶戏艺术也面临着在后现代语境下的“身份认同”问题。而采茶戏之所以一直能显露出较强的生命力,乃是一个待以掀揭的“摩耶之幕”。以粤北采茶戏为例,从历史、政治、经济的角度分析其生存之因,同时从审美的角度,发现采茶戏无论是从价值归趋、还是审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与后现代艺术有相通处。由于后现代艺术思潮以及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力太大,致使采茶戏陷入发展悖论。如何直面悖论,笔从理论上提出了一种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2.
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的进步,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水平,生活水平提高了,审美能力也提升了,鉴赏水平更是提升到了一定的层次.陶瓷,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承载之物,代表了中国的民族特色,但在现代社会,国际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对陶瓷作品感兴趣,特别是陶瓷雕塑制品.陶瓷雕塑作品渐渐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陶瓷制品不仅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用品,而且陶瓷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和文化底蕴.由于现代高科技的发展,许多陶瓷雕塑作品被掺杂了时尚元素,其中彩饰的产生和发展对陶瓷时代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陶瓷雕塑艺术,开篇简单介绍了传统陶瓷雕塑彩绘艺术,然后讲述了色彩在现代陶瓷雕塑制品中的运用,最后对陶瓷雕塑艺术中的彩饰运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相信我国的陶瓷雕塑一定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语境下国家理论面临着来自对理性主义国家观念的各种批评。而各种形形色色的批评也都基于后现代理论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建构。现代性理性国家理论所声称的国家观念在面临个人观念、弱势群体、地方性文化、具体差别等同题时,往往显出无奈与慌恐,国家理论的种种危机造成了人的道德被公共化、地方性差异被抹杀、不平等对待等一系列后现代语境下的后果。从当代国家理论在后现代语境下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出发,浅析现代性国家理论与当下后现代国家理论的冲突与对接。从而解析后现代语境中国家理论的出路与解脱。  相似文献   

14.
同桌轶事     
恍然大悟 我和我同桌放假一起去参观一家现代艺术美术馆,发现在一间名为“后现代派雕塑艺术”展厅里,只有我们两个人在参观,连个讲解员或工作人员都没有。  相似文献   

15.
影视圈中青春偶像从事的是艺术事业,但在层层商业包装下,艺术的色泽被消费左右.无论从青春偶像来说,还是从追星族来说,都处在成长错觉中。在被消费所控制的语境中,他们被远远地抛出了美的殿堂.青春偶像现象凝结着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的特色,并具有网络社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徐芳 《华章》2007,(11):210
在后现代语境下,由于作者,作品和读者的身份定义发生巨大变化,能指和所指对应关系的消失,作者,作品,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再单一.本文将从后现代的语境出发,讨论作者,作品及读者各个身份的变化,并通过其变化讨论三者之间原有关系的消失与断裂,以及三者关系重新交叉组合后能指与所指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从启蒙运动到现代、后现代,以诗为典型的语言艺术与以画、雕塑为典型的造型艺术的关系,经历了由差异、分离、互补、转换到交汇、融合、趋同的承变历程,体现了艺术的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西方现代雕塑艺术代表人物及作品的形式、内容、材料方面分析入手,提出西方现代雕塑在表现形式和材料的运用上与西方传统雕塑相比,有着革命性的突破作用.充分利用现成实物,是西方现代雕塑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19.
伍玥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2):11-13,18
大同云冈石窟是北魏时代佛教文化传播和发展的见证。从审美人类学角度把云冈石窟放在一个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不仅仅考察当时的"语境",同时也考察云冈石窟在现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所反映的审美现象,考察其在北魏时期以及当代社会里作为雕塑作品的社会功能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大潮影响下,少数艺术家、艺术评论家误导国内艺术工作搞所谓的后现代艺术,使部分青年艺术工作受到冲击,其作品缺乏理智思考,在精神与信仰上迷失了艺术方向,盲目崇拜西方现代艺术。艺术不能脱离审美,具有建设性的、新型而平和的、能给人带来视觉愉悦的当代艺术,有理由在21世纪的艺坛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