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和活力因素。所以,加快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自明。新职业教育法的出台,为我们加快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法律保障。当前,我们需要做到“三个并重”:职业教育政策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并重;职业教育发展体量与质量并重;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  相似文献   

2.
社区教育和职业教育同属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构建社区教育、职业教育共同体,有助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扩展社会服务功能,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当前,社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引领、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融合趋势日益显著。构建社区教育、职业教育共同体的策略在于树立"大教育"理念,探索建立"社区-院校"共同体管理机制、资源共享和整合机制,以需求为导向,创新服务机制,建立健全长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能够培养新型创新创业职业技能人才和健全专业设置等。以A职业大学为例,发现其职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入融合存在职创融合育人理念有待强化,融合文化环境相对欠缺,融合实践育人合力效果不佳等问题。因而,需通过融合教育理念,培育新的不同层次的课程体系,构筑教师层面、高职院校层面、企业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四位一体”融合圈等措施,构建地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入融合体系,以期为地方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教育转型是社会转型的必要内容和重要条件,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已被社会所认知。教育理念模糊、办学主体与生源结构特殊、法律法规文件失效、危机凸显、体育职业教育体系失衡是当前我国体育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而依据大的宏观背景,体育职业教育将朝着:教育体系从单一走向多元、供给与需求进一步走向市场化、教育形式从独立走向融合、人才培养走向人文化与高移化、师资队伍进一步"双师"化、法制保障走向系统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职业技能人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一种教育。而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又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基础,因此,职业教育管理类课程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还需要对职业教育管理类课程设计的因素、动力与设计原则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构建多层次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将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课程设计中,以职业人才培养需求为准,为职业教育管理类课程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修订为构建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创新、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产教深度融合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政府宏观指导与校企具体实践共同发力,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共创的方式,发挥多元主体的资源优势,探索更加切实可行的产教深度融合实践路径,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7.
对发展职业教育几个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外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对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职业教育的属性决定了它与经济的天然联系,要发展经济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要顺利实现发展目标还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职业教育界的不懈努力。发展职业教育既要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外部良好的环境,也必须在职业教育体系内进行较大力度的改革探索。既涉及到体制与机制的创新,也涉及到观念的转变与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探讨当今高等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问题及改革思路。基于文献分析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从职业教育职业性等类型特征探寻职业教育评价基本理念,得出如下结论:建立基于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评价观是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问题。因此,高职教育改革与建设思路包括:制定新时代人才培养策略及评价制度,坚持以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为评价导向,构建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人才评价体制改革,确立“双师”分类分层特色评价体系,提升社会培训的能力,以获得更好的社会评价,完善职业能力评价制度等。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在创业实践、资源整合、创业培训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也是连接高校、政府、企业的桥梁。通过研究众创空间建设,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工作室、区域特色创业园、职业教育政产学研联盟等方面提出思路和方法,为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培训体系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近十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各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初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但是,这一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有两个核心问题尤为突出:一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还没有很好地相互沟通;二是中高等职业教育还没有多途径、有效地相互衔接.为此,本文以《国际教育标准分类(2011)》 (ISCED)为依据,针对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存问题,探讨构建满足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需求的开放、多元、融通、灵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提出相关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也步入了类型特色发展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党的领导核心、“四个服务”办学目标、“立德树人”教育任务,是高职教育的政治任务;党委领导的组织结构、产教融合的治理体制、质量发展的治理结构、服务师生的制度体系,是高职特色的管理模式;扎根中国办高职、创建职业教育理论、建立职业教学体系、构建职教《中国协议》,是高职发展的理念;服务伟大工程、国家战略、高质量就业和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是高职发展的目标;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互联网+”和国际合作办学,是高职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由注重满足社会需求转移到同时满足人的全面发展上来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更多地倾向于特色化质量观、适应性质量观、发展性质量观等多元化质量观,在树立这一多元化质量观的过程中,如何采取具体有效的行动促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面临的更为重要和艰巨的课题,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必须积极承担起各自新的行动职责和任务,从外控走向内控的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监督与评估系统)建立,是推进高职院校内部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的纽带;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高职院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社会需求是决定高职教育发展变革的动力和源泉这一核心问题。提出高职教育必须突出自身特色,确立主动适应和服务的办学理念,并对高职教育当前适应社会需求深化办学改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韩两国同属亚洲经济圈,与劳动力资源紧密相关的职业教育合作与交流是文教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韩国经济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社会和企业输送了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经过职业教育培养的劳动力。韩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对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借鉴意义很大。韩国的职业教育起步相对早一些,而且经过了市场推手的调整,更得力于政府部门的适当调控,配以研究体系的逐渐完善,课程体系的大幅度改革,佐以企业界的支持力度提升,职业教育的发展已逐步走向成熟。本文从韩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改革简况等视角入笔,结合我们的职业教育发展,综述对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隅见。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飞速发展让职业教育承担了更为严峻的使命。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综合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学习责任心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采用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法对350名高职学生进行学习责任心的调查。采用27%高低分组的原则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高职生的学习责任心普遍不足,同时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结论。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它是造就高水平劳动者的基地,是蕴育人文精神的重要摇篮,社会创新的前沿。新的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功能完善是发展人力资本的过程,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质,在遵循自身发展的规律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方向;弘扬创新精神,优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发展的行业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立足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结合部分发达国家产学结合的做法,从我国职业教育体制结构和发展方向的角度,论述了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倡导建立政府保障、行业主导、全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9.
服务地方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功能,职业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寻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经验表明,作为职业院校的扬州职业大学可以将所处的扬州邗江区的行业企业作为实验实习、科学研究的基地。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可以共同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