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什么2015年伊始,关注现代化与学校的使命?按照规划,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从现在起,满打满算也就5年。学校必须找准"现代化"的支点,才能撬动教育整体的现代化。学校现代化,在地域辽阔的中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一些发达地区,20年前就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而在某些地方,前两年才完成"两基"。有的学校,面临硬件现代化达标后该往哪里去的困惑;有的学校,尽管高楼林立,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封闭……  相似文献   

2.
实行聘任制和分配制度改革是当前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人们议论最多的热门话题。人们常说,“要搞改革,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在目前尚无足够的资金来源和通畅的人员流动渠道的情况下,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聘任制和分配制度的改革,还能不能搞下去?如何搞下去?下面谈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3.
马灵书 《小学生》2006,(10):10-11
暑假里的下午,墙上的大钟表转到3点的时候,奶奶就会提上她的包再拉上我出门去上班。司机小刘叔叔是个比我爸爸帅很多的男人,但他要比我爸爸更听奶奶的话。奶奶说车往哪里开就往哪里开,要停哪里就停哪里。刘叔叔也听我的话,不放假的每一天下午,他都会来接我放学回家。我说今天不想走大路,他就会很费劲地把车开过小巷。而我忙碌的爸爸却很少来学校接我。  相似文献   

4.
这个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哪里去了?——关于江苏省棉纺针织厂实行再就业工程的调查徐荣生在国有企业中,如何解决富余人员出路,无疑是最为困惑的难题之一。然而最近笔者在位于江苏盐城市的江苏省棉纺针织厂调查时,看到的确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人景象。这个具有24...  相似文献   

5.
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们压力大了,困惑多了,不会教了.课改要顺利进行,教师们到底要往哪里走?最主要的一点,必须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高校合并富余人员的分流和安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富余人员的分流,成为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拟就高校合并后富余人员分流问题,谈一些看法。并校后出现的富余人员问题高校合并撤销了一些高校的原有建制,重新组成新校,对解决我国高校规模偏小、布局欠佳、学科单一等问题,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提高规模效益和教育质量成效明显。合并给大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情况。并校后,学校规模空前扩大,校区多而分散且校区之间距离远。合并后带来的最突出问题是机构重叠、人浮于事,教职工队伍庞大。管理人员的富余,用人效益不高。为了改变局面,…  相似文献   

7.
在讨论学校教育中的评价问题之前,有必要先阐述一下我对开展学生综合评价的几点认知。其一,重要性。越来越引起关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仅会对学生个体发展带来质的影响,还可以导向教育改革。可以说,评价往哪里走,改革也将往哪里去。今年开学,教育部“减负十条”很严厉,也引起一些讨论,但我感觉这是正能量的导向。  相似文献   

8.
要加快学校发展,必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队伍,努力实现岗位资源的最佳配置革中必须明确目标,坚持正确原则,处理好各种关系。采取因事设岗的措施,合理确定聘任程序稳妥做好富余人员的安置工作,理顺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暑假过后,开学第一天,我早早地来到学校,想听听孩子们有什么收获和见闻。谁知,没进门,就听教室里议论纷纷:"推着个小自行车,后座儿上绑个雪糕箱子,哪里人多就往哪里去!""她卖得还便宜呢!别人1元她9角,别人5角她4角……"  相似文献   

10.
去年8月10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到省教育厅调研时指出,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相呼应,用改革创新的方法来破解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质量怎么保、学校怎么办”这四道难题,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当年9月16日,省长郭庚茂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围绕如何破解这四大难题,对教育改革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改革创新的重点进行具体部署,一段时间以来,如何破解“教育四难”成为全省教育系统热议的一个重要话题,近年,河南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发展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而“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质量怎么保、学校怎么办”这四大难题则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此,本期“教育观察”特约河南理工大学校长邹友峰教授、洛阳师范学院院长时明德教授,结合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河南高等教育发展及他们所在学校发展的情况,来解读高等教育发展该如何破解“教育四难”.  相似文献   

11.
深化高校后勤改革,除了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以外,必须着重抓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改革后勤管理体制八十年代,高校后勤改革的重点主要放在管理方法的改革上,在体制方面没有大的动作,后勤管理部门集管理与服务于一体。这种体制是和过去那种学校包办后勤的计划经济模式相适应的,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它的缺陷也就日益明显。一是机关庞大,机构臃肿,学校包办一切,管理水平上不去;二是后勤实行任务经费承包责任制后,甲乙方混为一体,缺乏有效的监控,后勤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难以提高。后勤管理改革要深化…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很快很好。农村的中小学教育要与飞速发展的农村经济改革相适应,就必须有自己的一系列改革。不改革学校就办不下去,不改革就会贻误人材的培养,不改革就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学校管理问题大。在“十年动乱”期间,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去办,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曾经严重地挫伤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使农村教育受到很大干扰和破坏。在废除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后,又由教育行政部门单线管理,有些工作也让生产队管,但也不过是让生产队出些办学经费和民办教师而已。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生产队的干部少了,他们又要操心自己的责任田,因而对学校的事实际上也很少考虑。这样,目前农村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教育行政部门单  相似文献   

13.
高考之前,我疲惫不堪,几乎“崩溃”。我的“崩溃”是由女儿引起的,去年刚进入3月份,念高三毕业班的女儿就患上了“忧虑症”和“恐考症”。半夜12点就频频往家里打电话,哭诉她整夜失眠,上课时脑子一片空白,听不进老师的讲课……女儿在电话里絮絮叨叨地哭诉,这边的我心急如焚,安慰鼓励的话说了半个多小时,以为女儿的心情会好一些,可是到了第二天半夜,女儿在不到一个小时内往家里打了三四次电话,把我急得心都碎了。第二天请了假去学校找女儿的班主任,讲了女儿的情况,班主任也说我的女儿最近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并说要找她谈心。有一次,我当着女儿…  相似文献   

14.
改变观念,加强培训,提高馆员综合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既是学校,也是中学图书馆发展的方向。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正视中学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现状: 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对分配到图书馆工作的人员是否专业对口这个问题缺乏重视。一方面是由于图书馆专业毕业生较少,毕业后基本上都分到高校或公共图书馆去工作,没有富余人员能分到中学图书馆去工作,从市场经济来说,  相似文献   

15.
近来常听广播和看网络上的鬼故事。听的看的多了,也就总结出要做鬼必须具备的一些条件。一、拆掉电池的传呼和手机也能通讯,拔掉电话线也能听见电话铃声。所以鬼必须深刻理解现代通讯设备的原理,具备超强动手能力,并不断与时俱进。二、不管哪里的自来水管都能流血,清楚了解整个  相似文献   

16.
节省话费     
我校是个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都很简陋,校长与教师都在一个大办公室里,办公室有一部电话,几乎等于校长专用,虽然校长没说不让大家用,但谁也不好意思用公家电话办私事。后来,学校增盖了一间房,有了专门的校长室,于是电话挪到校长室,要说以前大家趁校长不在还可以偷偷打个电话,这回可是一次也甭想了,谁还能没事往校长室跑?再后来,学校又增盖了一间房,隔去一块地儿作为教学主任室。主任找到校长说:“我的工作对外联系也不少,有时你不在我又不能到你屋里去……”“行,也给你装部电话吧。”校长倒还大方。自从主任室有了电话后,就时常有教师出…  相似文献   

17.
近来鬼故事听得看得多了,就总结出要做鬼必须具备的一些条件: 一、拆掉电池的手机也能通讯,拔掉电话线也能听见电话铃声,所以鬼必须深刻理解现代通讯设备的原理,动手能力也相当强,并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鬼是个电子工程师。二、不管哪里的自来水管都能流血,所以鬼一定要了解整个城市的地下管道系统,并能将其改变。鬼是个水暖管道工程师。  相似文献   

18.
第斯多惠说:“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所以,必须在开始教学前就确定这个出发点。”学科能力的发展,不应是在授课过程中对知识的简单重复,也不应通过反复做题、讲题来练就,而要寻找教学起点,围绕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用多种策略,使学生在原有经验能力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弄清在哪里、往哪里去、怎样去...  相似文献   

19.
高校伙食管理改革正沿着社会化方向稳步前进,其中最集中最本质地反映管理改革深度的是伙食部门的经费来源及其分配。它既是伙食管理改革的经济基础,也是伙食管理改革实践“三服务,二育人”宗旨。伙食部门经费的来源,就目前看是来自二个方面: 1.来自学校拨给的管理费。七九年按营业额的20%比例,由学校拨作食堂的人员经费及部分公务费之用。随着时间的推延,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物价上涨等,食堂的营业额也相应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高等院校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调整机构、精简编制、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也就应运而生。这样,有一部分教学科研人员落聘或需要更换岗位,成为需要暂时储存的“富余人员”。积极开发、合理安排好这些富余人员,对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稳定人心,促进教学、科研的发展和校内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管理和安置好这些富余人员,是摆在高校人才开发中心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