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多逆变器并网孤岛检测方法包括被动式孤岛检测和主动式孤岛检测两大类。文章首先分析了一种主动式多逆变器并网孤岛检测方法,即注入负序扰动电流的孤岛检测法。针对该方法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被动式多逆变器并网孤岛检测方法,即小波技术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孤岛检测法。该方法先利用小波变换技术获取相应的信号特征,再利用神经网络根据其获取的信号特征对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孤岛或非孤岛工作状态进行辨识。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很好的孤岛检测性能,且检测时间短,同时不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供电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无冲击并网,避免并网瞬间冲击电流对电网和发电系统的影响,在MT坐标系下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网侧变换器采用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在机侧变换器控制中增加消除转子电压和电流交叉耦合的补偿项.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并网过程动态响应快,对电网几乎无任何冲击,定子侧电流和电压稳态时均为正弦波,双矢量PWM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并网控制策略无须增加额外的并网装置就可以实现无冲击软并网,是一种较理想的并网方式.  相似文献   

3.
新能源光伏发电并网系统中的逆变器、非线性负载以及变压器等器件产生的谐波,会影响电能质量和安全。为了抑制系统中的谐波,使输出电流很好地跟踪并网电压,实现输出电流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带锁相环和电压反馈双电流环的LCL型光伏并网逆变器谐波抑制方法。对逆变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仿真系统。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抑制谐波,提高电能的供电质量,满足新能源光伏并网系统对电流谐波畸变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DC/DC变换器拓扑的逆变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传统的逆变器存在功率管直通和难以实现软开关的缺点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DC/DC变换器拓扑的逆变器 .该逆变器由一个组合的Buck/Boost直直变换器和一个桥式电路构成 ,前级变换器输出可变的直流电压 ,后级电路将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输出 .该逆变器可以实现逆变桥功率管的软开关 .由于采用了能量反馈和单周期控制技术 ,变换器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本文对该变换器的电路拓扑和控制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电路仿真及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逆变器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瞬时无功理论为基础,提出一种适合光伏并网逆变器并网电路谐波检测的变换ip-iq谐波检测方法。利用MATLAB实现Butterworth低通滤波器的设计,通过PSIM软件建立光伏并网逆变器有源滤波器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网不平衡条件下并网逆变器的并网问题,设计一种无差拍控制器,实现电网不平衡条件下的并网电流控制。首先在不平衡条件下,建立数学模型,提出无差拍控制器消除交流分量,实现电网不平衡条件下并网电流准确跟踪控制。实际系统中,电流采样和电网采样存在延迟误差,为了抑制延迟误差对并网电流跟踪的影响,提出一种拉格朗日预测方法,消除延迟造成的误差影响。针对三电平逆变器本身存在中点不平衡固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矢量方法,消除中点电位电压偏移和振荡问题。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电网不平衡条件下准确跟踪并网电流。  相似文献   

7.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2):107-111
并网性能和保护功能测试是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重点,为验证其是否满足德国电器工程师协会(VDE)标准VDE-AR-N 4105(以下简写为VDE4105)的要求,同时为实现高效的自动化测试需求,利用LabVIEW软件设计了基于VDE4105标准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性能测试的自动化测试系统。目前该系统已在南京中认南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用于光伏并网逆变器性能测试,测试表明该平台搭建合理、测试精度高、运行稳定可靠、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测试效率,减少了人员误差。  相似文献   

8.
为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LCL型并网逆变器的性能,设计出了一种重复+PI的双闭环控制方案。内环以PI控制器实现并网电流的反馈控制,并通过构造虚拟阻抗的方式抑制LCL滤波器的谐振尖峰;外环采用重复控制实现并网电流的无静差跟踪,同时将指令电流前馈至PI控制器以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在Simulink仿真平台上,以家用并网型光伏系统为背景,对所提控制策略下的LCL型并网逆变器进行对比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重复+PI的双闭环控制不但能够有效抑制LCL滤波器的谐振尖峰,同时还具有响应速度快和硬件成本低的优点。该实验用于教学可加深学生对重复控制与并网逆变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以DSP28335为主控核心的1 kW光伏并网逆变器设计方案,逆变器采用两级式拓扑结构进行DC/AC转换,其中前级采用非隔离型耦合电感式倍压Boost变换器,该结构电压增益高且电路损耗小。对逆变器基于PI调节的双闭环控制策略进行了说明,并介绍了硬件电路以及软件的设计过程。实验结果验证了设计参数和控制方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以DSP28335为主控核心的1 kW光伏并网逆变器设计方案,逆变器采用两级式拓扑结构进行DC/AC转换,其中前级采用非隔离型耦合电感式倍压Boost变换器,该结构电压增益高且电路损耗小。对逆变器基于PI调节的双闭环控制策略进行了说明,并介绍了硬件电路以及软件的设计过程。实验结果验证了设计参数和控制方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When boost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PFC) circuit works with large scale load fluctuations, it is easy to cause a higher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and a lower power factor because of traditional controllers and inductor cur- rent mode.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proposes a PFC control system, which can operate with load fluctuations up to 1 000 W by using duty cycle feed-forward control theory to achieve smooth switching mode. The duty cycles in the next period of the control system are pre-estimated in the current cycle, which enhances the speeds of AD samplers and switching frequency, and reduces the cost and volume of the equipment to some extent. Introductions of system decoupling and feed-forward of input-voltage greatly improve the system performance. Both theoret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e the advantage of the proposed scheme.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风力机的基本特性,阐述了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在低于额定风速时风力机的最大风能捕获及高于额定风速情况下的变桨距控制。在此基础上,利用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s)优化风力机的风能利用系数以及变桨距控制系统的控制参数。仿真分析表明,风能转换系数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具有很好的精度和泛化性能,而优化后的变桨距控制系统可对输出功率的调节获得较好的效果,保证风电系统的恒功率输出。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冲突图模型形成的二进制整数规划,提出了一种蜂窝网络中支持D2D通信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首先,提出一种频率资源分配算法,即为每个D2D链路都分配一个频率资源块.分配频率资源时将尽可能地利用蜂窝网络中的无线频率资源空间重用机会.然后,提出一种时隙调度算法,即为所有分配同一频率资源块的D2D链路进行时隙资源调度.调度时隙资源时将保证使用同一频率资源块的D2D链路之间达到长期平均吞吐率的比例公平.通过计算机仿真对所提出方法的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蜂窝网络中实现D2D通信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MIMO无线光通信中,最常用的两种编码是空时分组码(STBC)与分层空时编码(LSTC)。传输速率、误比特率、抗衰落性能是衡量通信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采用Monte-Carlo方法进行仿真研究,根据系统在MIMO无线光通信中的性能指标来选择发送端是采用空时分组码还是采用分层空时编码,以满足在不同特性要求下达到误比特率、抗衰落性能与传输速率的最优化。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的性能指标选择不同的编码方式,更能有效地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克服单相有源电力滤波器的非线性特性,在基于数据的基础上,由极限学习机建立有源滤波器非线性系统的内模和逆模,实现基于极限学习机的内模控制.根据内模控制系统稳态误差,评估内模控制系统的性能,并将极限学习机的内模控制系统与神经网络、核岭回归、支持向量机等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试验仿真表明,基于极限学习机的内模控制系统具有系统稳态误差小、鲁棒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中频发电机在满载时,采用开环控制运行下,系统抗干扰能力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器(ADRC)的逆变器控制方法。自抗扰控制器完全独立于被控对象的具体数学模型,把系统所有不确定因素与外部扰动归结于系统总扰动,通过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对扰动进行观测,然后利用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律(NLSEF)进行补偿。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抗扰控制器能有效抑制负载及永磁发电机的干扰,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及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风力发电系统中各个子模块的仿真建模方法,叙述了Matlab/Simulink平台下仿真平台的开发思路和系统功能。结合在小型脱网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给出了风力机模拟、发电机系统建模和传动链建模的具体方法。应用表明,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能够实现风力发电系统中子模块的建模仿真及系统集成仿真,系统易于扩展,可裁剪性高,该系统控制平台可灵活应用于风力发电系统的优化与控制,缩短控制系统的开发周期,为风力发电系统投入实际工程应用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分析方法,建立一种高速列车-轨道三维耦合动力学模型,并明确列车-轨道耦合模型与单节车辆-轨道耦合模型在高速列车-车九道耦合动力学性能分析中的差异。创新要点:建立一种高速列车-轨道三维耦合动力学模型,模型中考虑列车的纵向动力学行为以及车间连接装置对列车中不同车辆动态响应的影响,并基本明确完善的列车-轨道耦合模型在高速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性能分析中的重要性。重要结论:单节车辆-轨道耦合模型会过高地估计高速列车在运营过程中的振动响应和动力学性能指标,而完善的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则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中,扩频序列的选择是个关键问题。扩频序列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直接扩频通信系统整体性能的优劣,如抗干扰、抗衰落、同步与跟踪等性能。由于复合序列具有更高的复杂性和抗干扰能力,现已逐步代替传统的扩频序列。为此,提出一种混沌序列与Walsh序列相复合的复合序列,并对复合序列的抗干扰性能、子序列对复合序列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新的复合序列较传统序列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且该复合序列的抗干扰性能不受子序列初始值影响,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 Due to concerns about emissions from fossil fuels and the depletion of fossil fuel resources, re- newable energy systems are becoming a topic of great interest and investment in the world. In particular, wind energy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much rec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fixed-speed wind-turbine system and to maximize the wind energy capture, many new wind farms will employ wind turbines based on Doubly-Fed Induction 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