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岂止如此。可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其地位和重要性非学校教师可取代。家长在孩子面前往往以两种面目出现:一是对孩子实施家教的“老师”;二是本色的人和家长。当家长以“老师”的面目对孩子进行家教时,概而言之就四个字:言传身教。“言传”一则是给孩子指导学习,做老师的助手,或指导孩子专长的发展,其角色和作用相当于家庭教师。二则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做人教育、意志教育等。对没有直接指导孩子学习能力的家长而言,家教主要是后者。许多有见地的家长越来越重视“身教”这种无声的教育的作用。但“身教”关键在于“做”,“做”一时容易,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方法呈多元化趋势,赏识教育也随着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书走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众人争先效仿,“赏识教育”成了一个热度颇高的词语。“你真棒!”“你真聪明!”等夸奖词句也频频出现在家长和老师口中。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在实践中却遭到了困惑和尴尬:老师和家长开始注意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了,但80%接受赏识的孩子却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问题出在哪儿?赏识教育是否只是一个个体现象呢?清代畹的《潜庵漫笔》中有个关于“高帽子”的故事;世俗谓媚人为“顶高帽子”。尝有门生两人,初放外任,同谒老师者,老师谓:“今世直道不行,逢人送顶高帽子,斯可矣。”其一曰:“老师之言不谬,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师者,有几人哉?”老师大喜。既出,顾同谒者曰:“高帽已送出一顶矣。”从这个故事,我们不难看出,没有人不喜欢听好话,受表扬和夸奖的,无论成人还是孩子,尤其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其需要赏识、表扬和夸奖,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提升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塑造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但并非所有的表扬和夸赞都能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上面的小故事也启发我们:表扬孩子要讲究艺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并不是说表扬多多益善...  相似文献   

3.
学会表扬孩子。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表扬、称赞、夸奖就象阳光对小草,溪水对鱼儿一样重要。表扬可以使孩子产生自信心,从而激励他们去上进。我们中国的家长总希望孩子成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使得家长们总希望孩子成为“完美无缺”的人,因此千方百计的在孩子身上找所谓的“缺点”、“毛病”,以此来发现孩子的不足,进行批评指责。  相似文献   

4.
学会表扬孩子。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表扬、称赞、夸奖就象阳光对小草,溪水对鱼儿一样重要。表扬可以使孩子产生自信心,从而激励他们去上进。我们中国的家长总希望孩子成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使得家长们总希望孩子成为“完美无缺”的人,因此千方百计的在孩子身上找所谓的“缺点”、“毛病”,以此来发现孩子的不足,进行批评指责。  相似文献   

5.
王兰工作室     
赏识教育=零批评吗近几年整个教育界都在倡导“赏识教育”,我看到不少家长来信谈到自己的育儿心得的时候,都谈到自己对孩子经常的表扬和鼓励得到了很好的反馈。这是一件好事情。可是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一些家长来信“控诉”自己的孩子一点都批评不得,脾气越来越坏,这些家长们在“赏识教育”面前越来越困惑。赏识教育的提出和倡导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的?我觉得首先要搞清这个问题。它是在过去严肃、严厉的“严师出高徒”教育体制中产生的,是在老师、家长很“吝啬”给孩子肯定、表扬,唯恐他们骄傲、不思进取的环境中产生的。也就是说“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6.
李燕 《湖南教育》2011,(11):43-43
1.老师要乐于表扬。马克·吐温曾夸张地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孩子希望得到表扬、需要得到表扬。老师的认可、家长的赞扬是学生的自信的资本、前进的动力。著名的特级教师王兰也说过:“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孩子更聪明。”  相似文献   

7.
表扬是教育孩子常用的方法之一 ,也是孩子们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很难想象一个极少受到表扬的孩子将来会有多大的出息。但在生活和工作中 ,经常有一些家长或老师抱怨“表扬对孩子作用不大”。其实 ,这是由于他们尚未掌握表扬的技巧。笔者认为 ,表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表扬要适时孩子的行为与成年人的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们一般是孩子们出于对成年人的模仿或受好奇心驱使、在心血来潮的情况下作出的 ,具有无意性的特点。孩子们往往不知道、也不考虑其行为本身性质的好坏和其行为的后果 ,他们大多会在行为结束后不久就…  相似文献   

8.
家长的生育观、指家长生养、教育子女的动机,即家长为什么要生养和教育孩子。生育观对家长的教养态度有很大的影响。家长教育子女的动机很多,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为国教子”型、“为孩子发展”型、“实惠”型和“家长自己”型。从家长为孩子择业求职的动机,我们就可以看出其生育观。如有的家长为孩子选择某种职业,是因为这种职业“国家特别需要”和“对社会贡献大。”这是典型的“为国教子”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是从未来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的。另有一种家长,在为孩子择业作考虑时,更加重视是否“有利于孩子施展才能”和“符合孩子的兴趣,”他们是从孩子本人将来的幸福考虑的。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客观上是与  相似文献   

9.
表扬是家长和老师常用的教育手段之一,运用恰当,表扬往往会发挥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但在生活中,家长或老师运用表扬时,非但未能起到预期效果,适得其反的例子却比比皆是。这主要是因为家长或老师没能掌握对孩子进行表扬的要领。因此,要想让表扬发挥应有作用,要了解表扬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0.
李红艳 《家长》2010,(8):52-52
我们常说的“乖孩子”,是指那些老实、听话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由于听家长和老师管教,所以往往招人喜欢,绝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在表扬孩子时,都喜欢说“真是个乖孩子”。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孩子太乖了并不好。孩子太乖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道出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阶段的重要作用。孩子入学后,许多父母便逐渐忽视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把教育孩子的视角放在了学校教育一头,评论教育孩子的成败问题,往往只关注学校的教育责任。殊不知,家庭教育始终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健康发展!笔者要说“家长是孩子常年不下课的全任老师!”  相似文献   

12.
日本著名教育家铃木镇一说过:“对孩子的赞美和赏识不是无原则的,而应该是运用科学的、适用的方法,使孩子切实受到深入人心的鼓舞。”家长应当学会正确表扬孩子。表扬要适度、要恰当、要具体、要客观、要与其他方法相结合……恰到好处的表扬才能真正打动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护短”是家长中较为常见的现象。老师批评了孩子的毛病,家长东找原因,西找原因,为孩子开脱。街坊邻里对孩子提出意见,家长又千借口万理由的替孩子表白。孩子操行评语中有一句半句“揭短”的话,也非要找老师说个  相似文献   

14.
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有句名言:“差生是由差家长和差老师联手缔造的。”所谓“差家长”.就是不重视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不懂得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不引导孩子发挥最佳才能的不合格家长。  相似文献   

15.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举一动,对孩子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五官端正”的家长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6.
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此时,孩子会有一种新的感觉,如果家长能因势利导,帮助孩子订立新目标、新计划,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受表扬的时候孩子取得良好成绩受到老师表扬,或者自己独立做成一件事得到家长称赞的时候,对孩子进一步提出明确的要求,鼓励其继续努力,往往效果很好。孩子有困难、受挫折的时候家长如果能在此时肯定孩子已取得的成绩,肯定孩子已经作出的努力,然后再帮助孩子分析受挫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共同找出办法,而不是单纯地训斥、责怪孩子往往能重振精神,走出“困境”,战胜困难。孩子有了较大过失的时候这时,孩子往往希望得到父…  相似文献   

17.
初中孩子,由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与家长的冲突增多,形成“代沟”。家长怪孩子不听话,孩子怨家长不理解,有的孩子甚至和老师之间也产生矛盾,这样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很不利。考虑到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本刊特从本期增设“心理世界”、“青春关照”等新栏目,以加强孩子与家长、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与理解,相互之间消除隔阂,融洽相处。——编者  相似文献   

18.
目前,“择校”已越“择”越“热”,许多家长往往不惜一切手段、投入巨大资金。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入到一个优质的学校。他们认为把孩子送到一个好学校,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自己就可以甩手不管了。同时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好家长的影响要胜过好学校。到底是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大还是好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大?下文是多位人士从多个角度围绕“好家长与好学校的话题进行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学会做父母     
要让孩子成为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应当遵循科学的育儿原则,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具体地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改变评价孩子的标准。过去把“听话”作为“好孩子”的唯一标准。众多家长都知道表扬自己的孩子,一开口就是“你真乖”“你真可爱”等,这看似表扬,实质是让孩子具备“遵从”的性格,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独立意识和能力的人。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父母成功的教育会给孩子一生留下深刻的痕迹——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人是有自尊的,孩子也一样。他们希望自己在取得成绩或进步的时候,能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这样的心理是健康的。孩子的自尊得到了满足,就会萌发欣慰的内心体验。而这种情绪和体验,能进一步增强孩子的信心和进取心,激励孩子不断地进步。因而,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正确适时地对孩子进行表扬,使孩子不断受到一种积极的“刺激”,从而促进其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