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现阶段随着我国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数字视频技术越来越成熟,进而导致以数字视频处理为核心的非线性编辑视频处理系统,逐渐成为制作数字多媒体、影视节目的主要工具。而且在传统非线性编辑系统中,一般情况都是基于CPU或者专用板卡进行实现,但是如果图像过多、图像的分辨率较大、特技过于复杂时,会消耗较多的CPU,以及板卡无法实现,从而导致视频的停顿与过渡不够平滑。因此,近几年随着我国不断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促使基于GPU的视频编辑特效技术应运而生,能够确保对所有视频编辑的特效进行实现,进而使视频的编辑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JALEO影视特效合成系统是基于美国SGI图形工作站硬件平台的西班牙S.G.O公司的软件系统,是采用全过程图像无压缩技术进行视频图像数字特技合成及非线性编辑的高清晰影视节目制作.本文主要介绍了JALEO影视特效合成系统的结构组成,功能特点以及其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杨欣颖 《文教资料》2006,(21):177-178
在多媒体课件中,视频是一种重要的多媒体元素。利用数字视频技术对视频材料进行编辑制作和加工处理,是多媒体课件开发中的重要一环。本文探讨了非线性视频技术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应用,着重从非线性编辑技术的特点与构成、视频采集与压缩、非线性视频编辑等方面对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处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数字视频技术的诞生,促使了影视后期编辑软件的发展,AE(AfterEffects)等影视后期软件的出现、推广及现在的广泛应用,简化了视频编辑的程序,为繁杂的影视后期编辑工作、特技特效制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影视编辑提供了高质量的画面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网络的数字视频监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已经成为网络应用的一个热点。文章简要介绍了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历史,分析了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优点、基于IP专网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安防要求、风险分析与需求分析。重点阐述了北京科技大学现代教育中心建设的基于IP专网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及功能实现,以及该系统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DSP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视频处理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边缘检测是是数字视频处理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而且是进行对象检测和识别的基础。首先分析了当前发展比较成熟的几种边缘检测算法,然后针对基于DSP的数字视频处理系统的特点选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并在基于DM642的数字视频处理系统上实现,给出了仿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设备是当今广播电视领域里的热门话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硬盘记录和计算机处理的视音频非线性编辑技术已步入实用化阶段,本文在此介绍了非线性编辑系统中有关数字特技的板卡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依赖专用视音频处理板卡。专用视音频处理板卡是视音频处理的核心,一套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性能主要由这块专业处理板卡决定。在2004年以前,国产非线性编辑系统主要是基于两类硬件平台:Matrox公司的DigiSuite系列板卡及Pinnacle的Targa系列板卡。后者虽然采用了。以内存为中心”(Memory Centric)的构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非线性编辑的性能,但由于仍然采用了硬件编解码器和固化特技的硬件特技卡,因而并未从根本上超越前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阐述了应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制作影视节目的视频、音频、特效、编辑合成的整体过程,并分析了非线性编辑系统制作技术的特点及优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非线性编辑技术经历了产生、发展和完善阶段。本文首先分析了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软硬件构成,然后对数字音视频处理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最后介绍了利用非线性编辑技术制作网络课件中音视频元素的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1.
奥维迅Open-Edit是国内四大非线性编辑系统之一的奥维迅的第三代非线性编辑系统。Open-Edit采用的是Matrox Digisuite DTV、MAX硬件板卡。由于板卡的限制、软件设计上的不足等原因,非线性编辑操作者在使用的时候通常会遇到视频素材应用的困难,而这些困难的解决办法在软件的操作手册、奥维迅各分公司的网站和软件的帮助菜单中均没有涉及。通过对板卡等相关硬件信息和视频编码标准的分析,结合大量的实践经验,设计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包括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的计算机数字视频处理技术、视频压缩编码技术、信号传输技术以及多媒体信息建立技术等,其中压缩编码技术是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介绍了针对数字压缩编码的几种图像序列基本编码方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整体非线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数字视频技术的进步,以硬盘为记录媒体的非线性视频编辑系统已在世界广播电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当各国都在逐步向非线性过度的同时,一种人们更为关注和期待的全数字化系统已经进入电视传播制作领域。这就是从图象拍摄、记录、重放、编辑到播出形成一个整体的“整体非线性”系统 (图 1)。   整体非线性系统概念是近年来新提出的,它融入了现代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这两个九十年代末最先进领域的前端技术。早在 1994年,世界上一些国家就开始向硬磁盘上记录图像的摄像机 (CamRecorder)这一前所未有的新技术挑战。作为…  相似文献   

14.
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就是数字视频采集和处理.数字视频处理的过程分为视频图像输入、视频信号处理、编码.视频图像输入由摄像头扫描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标准信号、非标准信号).视频信号处理主要有计算机系统配合视频采集卡来完成,处理好的信号以数字方式进行编码和储存,也可以进行数模转换后显示输出.  相似文献   

15.
以HDV作为高清视频编码格式,采用CPU+GPU+I/O的构架,以及用千兆以太网和基于iSCSI的IP SAN作为网络结构,对如何构建适合高校教学的网络化高清非编室作了设计.以HDV为核心编码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既能满足当前仍有较大需求的标清节目制作,又能为高清节目制作做好充分地准备;CPU+ GPU+ I/O的构架有效利用CPU和GPU的处理能力,简化了非线性编辑系统,进一步降低了影视制作的门槛,从而有利于在高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推动影视技术教学;基于iSCSI的IP SAN的构架无论从成本上还是实施难度上,都极具竞争力,它基于成熟的以太网技术,随着万兆以太网的出现,它的应用将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6.
视频编辑主要指对视频进行镜头画面剪切和串编。针对目前非线性视频编辑系统编辑性能依赖专用硬件板卡或者对视频源进行编辑时占用较大的CPU和PF使用率,且保存的文件占用较大空间的缺陷,提出纯软件的虚拟编辑的方法。通过创建一个拉模式的源过滤器获取视频文件数据,利用IAM Timecode Generator接口方法,编辑时为每帧编排序号并将各个将要编辑的视频序列的开始与结束的帧序号记录下来,并保存到数据库中;播放时读出数据库中记录的帧序号,在源视频文件中进行帧定位播放。该方法对于AVI格式视频文件进行虚拟编辑,播放过程中画面过渡自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大连大学学报》2016,(3):138-142
本文就教学课件在课程录制时的记录方式,进行了系统归纳。在课程录制的后期制作中,采用premiere非线性编辑软件中的一系列特效工具,对PPT课件中的图像、色彩、强调等,给出了独到的处理方法。特别是对于课程录制中经常出现的PPT翻页时的误操作,也利用特效工具(视频效果/键控/四点无用信号遮罩)给出了简便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浅谈非线性编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数字视频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非线性编辑正逐渐取代线性编辑,提高了节目质量与实效性,使实现无磁带数字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前 言视频节目设计与制作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相应的视频编辑实验则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除了学习必要的传统线性编辑技术之外,更多的是要熟练掌握视频非线性编辑技术。虽然许多学校都配置了单机非线性编辑系统,但因成本较高,配置的套数相对较少,造成每次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数受到限制,同时,不能实现视频资源共享和多人协同工作,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在DV,类DV数字视频格式(包括索尼的DVCAM,松下的DVCPRO25和JVC的Professional DV)已经成为专业级主流格式的今天,构建DV非线性编辑网络实验室不仅可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组装适合电教部门使用的广播级非线性编辑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和视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档的计算机和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核心部件———视频采集压缩卡的价格也不断降低,因此,自己组装一套非线性编辑系统就像组装一套多媒体电脑,并非难事。本文介绍一套基于DigiSuite-LE(以下简称LE)采集卡的非线性编辑系统。LE板卡与Adobepremiere5.1RT实时编辑软件捆绑销售,并配Inscriber/CG实时字幕软件和BorisFX3D三维特技软件(特技需生成),丰富的三维画面可轻松实现,非常适合拥有BatecamSP系列录像机的电教部门或中小电视台使用。一、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结构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基本结构(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