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乒乓球是一项技巧性较强的运动,很多技术动作不仅要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而且还要符合战术运用的需要,但不管怎么变化,其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能准确击中球。经过在实践中不断反复探索,笔者认为需要身体自然放松并做到各部位协调配合,才能提高击球的准确性。一、身体自然放松有些人打起乒乓球来显得轻松自如,富有节奏感,其原因之一,就是善于放松。放松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移动步法和发力击球。乒乓球击球前的准备姿势是:“两膝微屈,前脚掌着地……”就是为了腿部既放松又具有弹性,使之能突然起动,以利发力击球。乒乓球的发力击球,主要是爆发力。它要求击球前持拍手的上臂、前臂、手腕,手指都自然放松,只有在挥拍迎球,球拍即将触球时才作突发性的用力。当球离开球拍后,文要及时放松,顺势挥拍及回摆。这就是说,手臂在击球前要放松,击球后也要放松,特别是直握球拍的人,一定要注意手腕和手指的放松。如果击球前后手指压拍不放松,那就会造成击球时拇指和食指的对抗用力,影响反手和正手击球的迅速变换拍形。如果手腕不能自然放松,这不仅会直接影响手臂的发力,而且对大角度球、追身球、台内球都将很难处理。  相似文献   

2.
直横打技术即直板反手反面攻球的技术。其重要特征是持拍手的拇指与中指的协调用力。其技术包括:反手快点、反手快带、反手快拨、反手快攻、反手拉攻和反手扣杀。1反手快点:速度快、线路活、突然性强,主要针对近网球。站位近台,击球时左脚上步,重心左移,手臂自然弯曲,前臂伸向台内,拍头稍高,拍面前倾,手腕内收。球跳至最高点时,前臂和手腕发力,击球的中上部。下旋较强时,击球的中下部,并向前上发力,挥臂动作较小。教法:1徒手模仿动作练习。2一人发球一人练习快点,从不定点到定点。3多球练习,间隔时间由…  相似文献   

3.
国手直通车     
《乒乓世界》2000,(4):37-37
反手快拉:是横拍选手对付下旋球的一项主要技术,具有站位稍远、动作较大、球速快、落点变化多的特点,击球要点是拍形稍前倾,在球的高点期或下降前期,运用前臂和手腕的力量向前上方摩擦主动发力击球。反手扣杀:是指反手用较大的力量回击来球的攻球方法。具有站位远、动作大。球速快、力量大的特点。扣杀是以力量制胜的一项重要技术,手臂、腰、腿要协调配合,增加击球爆发力。反手快拨:是横拍选手借助球的反弹力进行反手还击的击球方法,它是一种反手位助攻技术。具有出手快、击球时间早、动作小、还原动作快的特点。有利于和正手攻球…  相似文献   

4.
技术流     
《网羽世界》2012,(9):80-85
反手网前搓球 前臂上举,手腕前屈,手背约与网同高,拍面低于网顶击球瞬间,靠前臂的前伸并外旋,手腕由内收至外展搓切球托的右侧后底部,拍面应有一定的斜度。  相似文献   

5.
王先生在用反手生胶进行弹击时动作相对比较松散,而且总有想去摩擦的感觉,这与生胶本身的胶皮特性其实是不相符的。生胶进攻要求爆发力集中,击打时突出撞击的成分,这样才能体现其“快速下扎”的出球特点。王先生动作的散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肘部总习惯往上架,而且是越打越架,容易造成肩膀大臂的僵硬,同时给前臂和手腕的击球压力也比较大。  相似文献   

6.
反手弧圈球是进攻技术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拉弧圈球不仅可以直接进攻.还可以根据来球的具体情况.适当改变击球动作和触球部位,从而达到主动防守或防守转攻的目的。对于初学的爱好者来说,掌握弧圈球技术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身体协调性的调整,手臂、手腕的运用等等。任何一个教练员在进行动作讲解时.几乎都是理论教学,即使是“手把手”的教学方式,也还是需要学习者自身去体会真正的击球感觉。 反手弧圈球技术以反手拨.挡为基础,此项技术的核心内容就是“摩擦”,通过摩擦制造弧线、制造旋转。  相似文献   

7.
在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击球动作是那样的优美、自然、而又谐调,尤其是手臂的动作,时而发出强烈旋转变幻莫测的各种发球,时而又左推右攻、大板扣杀,至于搓球、削球、拉弧圈球等,手臂动作之灵活,就更令人眼花缭乱了。诚然,一个完整的击球动作,是身体协调用力的过程,脚登地——转髋带动身体——带动大臂——前臂——手腕,上述诸动作都体现在每一次击球之中。每一环节都是缺一不可的,但前臂动作的正确与否,却是合理击球的基础。本文想就前臂在乒乓球击球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直板打法的软肋在反手,尤其是传统的直板打法选手。其反手位漏洞往往是致命的死穴。早期。直板选手为了弥补反手出现的问题。加入了反手单面攻的技术,这项技术的难度极大——由于反手攻球时,前臂和手腕动作相对受到限制。对摩擦的程度难以把握。因此很难控制住击球弧线;此外,一旦对来球的旋转判断稍稍出现偏差,就很容易出现进攻失误。大多数老前辈在练习反手进攻时。  相似文献   

9.
四、对网前技术的论述 对我女运动员网前技术存在问题的分析 拦网技术动作偏大,手臂与手腕力量差。在网前,不知应站在什么位置,缺乏封位、角度意识。经常是站在那里静态地拦网。在网前感到浑身上下不自在。心理上害怕向网前靠近。反手拦网乏力.喜欢用双手拦网。击球时缺乏很好的平衡动作,弯腰不弯腿.头部容易低下.破坏了整个动作的平衡。 网前技术的要点 身体平衡:在网前无论是处理近身中路球还是远距离扑击、拦截高球还是低球都必须保持头部向上,眼睛平视前方。 2轻微转肩:轻微转肩已经代替了拉拍,不应先拉拍再转肩,击球时身…  相似文献   

10.
反手近台拉球在快速的来回球中,近台反手拉球很容易出现失误。反手近台拉球时,一定要掌握要点:动作要集中、简洁,充分制造旋转,击球时不要只依靠前臂将球"推"出去,而是要运用手腕,转动球拍的前端增强摩擦(图4-6)。  相似文献   

11.
与瓦尔德内尔相比,孔令辉的站位更近,身体更平行于台面,因为他更习惯于用反手接。前臂抬得较高,肘关节远离身体,从肩到整个手臂正好与肘关节相对应。像瓦尔德内尔一样,他能充分利用手腕的力量来控制旋转,到最后关头还能改变台球的线路。用搓“撇”到对方的底线(中国运动员经常使用的战术),对方回球到反手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最优秀的运动员,可以教你更多超出你所能想象到的网球击球技术 放松你的手腕 可以让NFL(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的四分卫来给我们上一课。上方的图片,展示的是新英格兰爱国者队的选手汤姆·布兰迪在将球释放之后的动作。他的手腕是放松的,并且有压腕的动作。在你的发球中,手腕也应该有同样的动作。如果你在发球时保持手腕固定,会失去力量,同时对手臂产生压力,有引起包括网球肘在内的伤病的风险。如果你保持握拍和手腕放松,你将提高拍头速度,不但击球力量大,还能施加更多的旋转。伊万‘卡洛维奇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相似文献   

13.
反手拉球进攻时,男女运动员腿、腰、手的发力顺序大体是一样的,但男运动员可以直接利用手腕的力量拉球,而大部分女运动员则需要靠大臂带动前臂,再带动手腕的动作去完成击球。这个动作的发力顺序是从下向上、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动作流畅可以使出球更稳定,也更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14.
反手弧圈球是两面拉运动员的主要技术之一,是比赛中的重要得分手段。本文就儿童如何学好反手拉弧圈球,谈谈体会。一、动作要点和要求(以右手执拍为例) 反手拉弧圈球的动作要点,击球前先引拍至腹部下方,腰部随之略向左转,肘部略前出,手腕稍屈,拍下垂拍面前倾,触球瞬间,腰部自左向右转动,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前上方挥动,结合手腕向前上转动的力量在下降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同时两腿向上蹬伸辅助发力。  相似文献   

15.
用直板快推的概念练习横板的反手攻,即:用拉手来调节角度,用肘和前臂把球发力推出去。 横板反手攻球时不仅仅只有拉球,像直板有威胁的发力推形成的反手攻球同样也可以用到横板中。 推挡型的反手攻球,引拍时,球拍高于球台,手腕向平侧展开的同时,拍形前倾(图一)。注意击球时间,触球时要有撞击敲打的感觉,即弹打。 这种打法最重要的是引拍击球的角度,前臂要向前突出(图二),拉手后,肘和手腕的力量储存起来,(用力停住),当球到高点时,突然发力,形成发力推型的反手攻,要突出爆发力。(图三) 对于初练反手攻球的人来说,手…  相似文献   

16.
姓名:谢杏芳身高:1.78米体重:60公斤籍贯:广东出生日期:1981年1月职务:中国羽毛球国家队主力队员主要成绩(单打):现世界排名第二位1999年中国香港公开赛冠军2000年亚洲锦标赛冠军2002年中国丹麦新加坡公开赛四强2003年印尼公开赛冠军2004年尤伯杯冠军成员中国公开赛冠军2005年世界锦标赛冠军2006年全英公开赛冠军图解这是一组完成反手网前技术动作的标准示范。其中有“反手网前挑后场球”和“反手放网前球”两组不同目的的网前球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在由中后场向网前移动接球时,通常用蹬跨步或交叉步向前快速移动,身高腿长的谢杏芳在此演示的是蹬跨步向前。步伐移动正确迅捷是完成全部技术目的的关键。反手网前挑高球的击球技巧为:击球之前球拍升至预判落点,当击球瞬间前小臂由内向外侧旋动,利用手腕做收腕发力,并且运用大拇指的顶力向外发力,这三点力量的聚合可以轻松完成这一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17.
速度结合力量,攻守兼备直板选手从正手位或中路向反手位大角跑动击球采取横打的方式最为先进。因为使用横打方式回球有一定的进攻性,可以增大回球威胁,在相持中往往可以通过横打变被动为主动。击球时,如果对方来球速度较慢,落点不太刁, 握拍手一侧,腿下用力侧蹬,同时,前臂放松,手腕略微内收。击球时,前臂迅速伸展,手腕向外侧运动, 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回球落点。身体重心向握拍手一侧倾斜,有利于快速还原。如果对方来球的速度快、落点刁,也可以采用并步移动。并步要求脚下起动速度更快,以便在来球的最高点击球,同时,还原步法一定要更快。  相似文献   

18.
本组图展现了王曼昱两个技术动作:第一板是反手拧拉,第二板是反手快撕,这两项技术是女子打法男性化的代表动作。王曼昱的反手拧拉动作非常标准,通过肩和肘的支撑保证动作稳定;手腕直接发力摩擦制造弧线;手臂利用离心力制造足够旋转。第二板反手快撕是直线球,所以击球点稍微有些靠后,目的是让出充分的角度,如特写图10中,我们可以看到王曼昱有一个转腰的动作。她在调节手上动作时,还加了一些侧抹的成分,充分利用摩擦制造侧旋,从而改变了出球线路。  相似文献   

19.
正手攻球时的"抬肘"和直臂挥击是造成肩袖劳损、喙肩弓损伤及肩过度外展综合征的技术性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改正建议:在练习正手攻球时应强化击球时以躯干带动上臂、以上臂带动前臂,最终以收前臂发力为主的击球方法,在随摆时注意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放松,控制大臂的挥摆幅度.  相似文献   

20.
上臂与前臂呈90°角,手腕远离身体。强劲有力的发球依赖手臂挥动速度,在挥动速度最快时击球最凌厉,而想做到这一点重要的是使上臂与前臂保持90°角。许多女子选手发球时,其手腕是靠近耳旁挥动的,那样势必会减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