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2012年1月4日《科技日报》援引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湖南农业大学邹应斌等提出的一种新的水稻栽培管理技术——因地定产、依产定苗、测苗定氮"三定栽培"技术,使传统栽培的超级早稻和晚稻产量再创新高。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作物学报》2011年第12期上。据报道,邹应斌等于2008年至2010年在长沙和浏阳进行了双季超级稻不同栽培方式比较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超级稻能够实现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相协调,"三定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教学》2012,(8):75-76
据2012年2月17日《科技日报》报道,由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牵头主持,南京农业大学和江苏省农科院等联合参与承担的国家粮食丰产工程中的一项重大攻关项目——水稻丰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及其应用,在2月14日召开的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课题组经过7年攻关,在国际上率先研究形成了完全适应现代稻作发展趋势的又一新型稻作栽培技术理论体系,创立了"精苗稳前、控蘖优中、大穗强后"的12字超高产定量化栽培模式。据介绍,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通过全程生产技术的科学定量与实施,实现水稻高产、省工、节本的简易栽培技  相似文献   

3.
"甬优538"是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育成的籼粳杂交晚稻新品种(偏粳),在湖州市种植,表现出综合性状好,生育期适宜,株高适中,壮秆大穗、具有超高产潜力等特点,适宜在湖州市作单季稻种植。为促进该品种在湖州市的推广种值,分析了"甬优538"在湖州市机插种植的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形成并总结出了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高产、优质面包麦克丰10号的选育,得知克丰10号的亲本,既具有国内推广品种的高产、多抗、适应性强的特性,又具有国外王冠品种的优质亲源,实现了优质基因的累加和缺陷基因的互补。据此,对优质麦的选育,从优质源、组合选配、早代选择、杂交模式及其遗传理论与测试手段上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杨枫  戴仕宝 《滁州学院学报》2002,4(2):94-95,103
水稻是滁州市主要粮食作物。从92年起引进的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作为“九五”期间我市 农业技术项目推广实施。实践证明,该技术具有高产、高效、节本的特点,可以省劳力、种子和水资源,特别对 水资源欠缺的地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针对滁州市推广旱育稀植技术情况作一些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省域学校协同应用网络教学系统。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会日前在北京举行。鉴定会就江西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与北京赛尔毕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力打造的省域学校协同应用网络教学系统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7.
沙田柚无毒保鲜剂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应大学生物系沙田柚保鲜科研组负责攻关梅州市科委下达的“沙田柚无毒保鲜剂研究及应用”重点科技项目。经1991年至1993年的研究及应用,已达到项目技术经济指标要求,研制出“嘉大Ⅰ号”无毒保鲜剂及其保鲜新技术。并于93年6月通过专家鉴定。经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检索中心检索结果证明:“嘉大Ⅰ号”保鲜剂填补了国内柚果保鲜的空白,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此项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通过穗光合、生物产量、杂种优势等途径探索了小麦的高产稳产与优质高效。结果表明,穗光合对粒重的贡献约相当于旗叶的1.5倍,是产量形成的重要器官,可以选育出具有“绿穗灌浆”特性的新品系,充分利用穗光合,实现高产目标;在提高茎秆强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植株的生物产量,以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充分利用新型不育系,组配强优势组合,生产出杂交种,实现小麦高产新途径。同时利用“通过多穗夺高产,通过少花保优质”的措施,解决小麦的高产与优质的矛盾,实现高产与优质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一、狠抓基础建设是培训与鉴定的前提条件“江西省电力技能培训中心”是于1996年开办成立的,它依托于江西电力高级技校(原名江西省电力技工学校)。“江西省电力公司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于1995年成立的,依托于江西电力高级技校。培训中心负责全省电力系统工...  相似文献   

10.
8月30日,由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四方集团共同承担的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编号:2007C12077)“超级稻联合收割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通过了浙江省科技厅验收。  相似文献   

11.
南昌十九中创办于1963年。1979年被评为江西省首批重点中学。1997年被评为“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原名“江西省电教示范学校”);2002年获“全市电教先进单位”称号;2003年又获“江西省电化教育活动先进单位”和“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学校”光荣称号;2006年省市专家对全省189所省级示范校进行了全面评估,南昌十九中得到95.28分,位列全省总分第一名,再次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学校”。  相似文献   

12.
“3+1”德育改革实验报告○邓振辉武小龙(江西省黎川一中)我们学校1995年3月开始实施的“3+1”德育系列工程研究与实践活动,为江西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项目,全国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二级子课题。《江西日报》、《德育报》头版头条,《学习与宣传》、《...  相似文献   

13.
由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和我校联合承担的“县级党政干部一般知识面自适应考试研究”于1988年11月,在江西省九江市通过鉴定。该课题是中共中央组织部1987年直接协调管理的研究课题,列入江西省科委1987年一级重点项目计划。参加鉴定的专家们认真地进行了资料审查和计算机考试系统功能测试。一致认为该课题对县级党政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教学》2009,(10):72-72
据东方网2009年4月15日消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钱前领导的研究小组,经过5年的协作与攻关,在中国超级稻增产关键功能基因研究中,找到了一个控制水稻产量的关键基因——DEP1,它能使水稻增产15%-20%。这一成果从基因学角度揭开了我国超级稻的高产秘密。  相似文献   

15.
2005年4月17日,我院与深圳大学联合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学习矢量量化的研究及其在图象编码中的应用”顺利通过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必读》2012,(3):6-7
去年秋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导的“Y两优2号”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其隆回县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  相似文献   

17.
我的两个梦     
我已经90岁了,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要力争让我们的团队早日完成每公顷18吨的高产攻关,做好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的生产应用。我希望最终能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两大心愿。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转眼,90年过去,我成了正儿八经的“90后”。我大半辈子都在与水稻打交道,至今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已有55个年头。我最关心的,就是与水稻和粮食相关的事。  相似文献   

18.
优质多抗高产水稻新品种垦育16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垦育16号水稻新品种是用翼粳8号与中花8号杂交再与关东100复交,借助温室加代,抗病鉴定及多代选育而成。该品种集三个亲本优点于一体,具有茎秆粗壮,高抗倒伏,米质优,抗病性强,耐旱性好,高产、稳产,适应水栽及旱直播的特点。河北省区试较对照翼粳14号增产8.84%,国家区试较对照中作93增产8.8%。根据翼东地区生态和生产条件,总结了该品种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教育信息技术》2012,(5):23-23
2012年1月9日至10日,广东佛山顺德区申报的20个中央电教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在顺德容桂胡锦超职业技术学校以联合会议结题方式进行了结题鉴定。  相似文献   

20.
1994年种麦期间,我们进行了关于“小麦增根促蘖抗倒剂爱得福(ADF)在小麦上应用示范项目”的研究。该项目安排在洪门乡定国村郭日明家麦田,现将示范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 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定国村郭日明家菜地,面积1.5亩,前茬为大白菜,土质为两合土,上等肥力,排灌方便,历年小麦单产在50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