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叶志宏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教授:明确开放大学学习资源设计的目标在开放大学,学习者主要通过教师有机设计的学习资源体系进行自主学习.从学习过程来看,学习者、教师是能动的人的要素,知识是重要的载体要素.因此,开放大学的有效学习资源是指教师在对学习者的学习条件和学习需求、课程学科体系和内容以及学习媒体进行分析之后,经过教学设计提供给学习者的符合教育教学原理、满足课程教学要求、适当拓展并有助于学习者学到更多、更牢、更核心内容的学习资源.  相似文献   

2.
社区教育区域性专题网络课程指以实现社区教育目标为目的,以终身教育思想和现代教与学理论为指导,基于网络设计的,支持自主学习、灵活学习和有效学习,体现特定区域特色的专题学习内容和组织学习进程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的总和。对"河北终身学习在线"平台自建的19门社区教育区域性专题网络课程研究发现,学习者更喜欢通俗性、娱乐性和趣味性较高的课程,能够给以学习过程指导的教学式课程以及提高生活品味和个人修养的实用技能课程。课程主讲专家的身份特征对于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环境下按课程组班分层教学,既可以有效解决基层远程教育学习者对专业数要求(表现为就读的专业多,人数少)与学校招生办学成本投入大的矛盾;又能够针对特定的学习者、特定的教师和特定的课程条件,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其难点在于具体如何实施,流程是怎么样的。本文针对基层远程教育机构的现状,在多学科应用的基础上,归纳按课程组班分层教学的主要内容,提出教学组织设计的有效策略,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满足个性化教育和终身学习需求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4.
学习资源作为远程学习者学习的主要内容,其设计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成效和满意度。优化远程教育学习资源的实用性设计是保持远程学习者在学率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远程开放教育英语专业学习者在学习资源使用、学习时间利用、教学互动参与等方面的调查和访谈发现:远程学习者仍以课程教材为主、以配套光盘和学习指导书及在线学习资源为辅展开课程学习,但是学习者无法对学习资源按需查取;学习者倾向于使用简短的视频课件资源,但面临时间占有率和信息处理强度的挑战;学习者由于英语专业的特殊性很难进行实质性的个性化学习和教学互动。因此,开放大学在新一轮的英语专业学习资源设计过程中,应以教材为中心,将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进行一体化设计和精细划分,对网络视频课应分类设计、系列制作、微型呈现,对网络学习平台应减少级数,促进全国范围内远程学习者的信息共享和多维互动学习。  相似文献   

5.
远程开放教育资源包括学习资源、支持教师的资源和质量保证的资源三部分。开放教育学习资源教学设计的关键是要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适合自主学习的学习课程,这是保证学习资源教学设计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教育技术中的交互既要注重教学信息与学习者之间的有效传播,还要注意通过技术实现教学者与学习者或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情感互动.良好的交互功能不只基于某一特定的信息内容或特定的技术来完成,还应通过加强交互环境的科学性、注意力保持的交互设计、布局与色衫的美规则、界面元素的均衡等方面来进行改善.交互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在学习者与学刊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学者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之间营造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课程资源利用率不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缺乏等问题,分析了FCM、微课程在教学应用中的优势,构建了以自主学习为主、以微视频为核心教学资料的基于翻转课堂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理解和深化知识,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Wiki是Web2.0的一种典型应用,能够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高效的知识共享平台。当今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环境因其相对简单的技术资源、过度以教师为中心、教辅工具单一等原因而难以满足现代学习者的需求。网络课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学习资源更丰富,学习方式也更加多样化,Wiki技术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习者协作学习中的知识建构。结合Wiki技术的特点,以及相关理论基础,提出基于Wiki技术的网络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终端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学习者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方式,随时随地都能够进行学习的微课程成为关注的焦点。在开放大学环境下,微课程教学成为一种新的潮流,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的教学模式,同时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学习平台,促使学习者更有效地接受知识。而本文从开放大学环境教育出发,阐述了微课程教学对开放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开放大学环境下微课程教学特点和教学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此同时也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有效推广微课程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电大“一站式”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构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开放教育理念,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中要建立适应学员全程自主学习的"一站式"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实施对学员"一对一"的教学支持服务,其基本框架包括选课系统、课程资源系统和"我的课程学习"。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大数据应用愈发广泛,智慧学习成为现阶段信息化教育的突出成果。依托于教育大数据背景,智慧学习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更为优化的学科知识架构、统筹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提高专业知识的适应性。为充分发挥智慧学习的现实价值,在构建其系统模型时应当遵循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稳定可靠等原则。因此,在教育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学习系统模型的构建可从框架规划、测试开发规范搭建以及明确目标等四方面进行,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学习帮扶工具。  相似文献   

12.
Learning analytics, the analysis and representation of data about learners in order to improve learning, is a new lens through which teachers can understand education. It is rooted in the dramatic increase in the quantity of data about learners and linked to management approaches that focus on quantitative metrics, which are sometimes antithetical to an educational sense of teaching. However, learning analytics offers new routes for teachers to understand their students and, hence,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their limited resourc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se issues and describes a series of examples of learning analytics to illustrate the potential. It argues that teachers can and should engage with learning analytics as a way of influencing the metrics agenda towards richer conceptions of learning and to improve their teaching.  相似文献   

13.
移动学习是教师将教育内容与教育服务通过无线网络技术或移动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传输,学生利用便携式的智能移动设备获取学习信息、学习资源和学习服务而进行的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计算技术实现交互式的学习。利用移动学习便捷、及时的特点,在分析移动学习的学习模式、课程设计的基础上,研究移动学习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给云南教育的跳跃式发展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云南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必须遵循其特点,加大政府投入,规则、建设好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及其下设的学习中心,构建起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为学习提供适用的学习计划和学习呈现材料,联系学习、施教和有关部门,通过各种教学资源的应用,展开和控制教学过程,形成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学习机会。  相似文献   

15.
远程教育中网络学习环境和信息资源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学习环境主要强调通过教学策略和网上各种学习资源支持学习者的学习活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基本特点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网上信息资源的建设就是将网上信息通过管理、整序、加工,为远程学习者方便地搜集信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学习提供信息服务,使网上信息资源成为远程学习者开放的和共享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6.
活动理论强调教学活动过程的实施要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学习活动的设计对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作为一种新的在线教育模式,实践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革命性地颠覆了传统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方式。与传统网络课程相比,MOOC更强调教学模式的完整性.并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师生交互点燃了国内外众多学习者的参与热情。为此.通过以活动理论为指导,结合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框架和MOOC的特点,分析MOOC学习活动的类型、学习资源和环境、学习者角色以及分布于社会网络中的交互信息等因素,尝试构建一个MOOC环境下学习活动设计模式,为MOOC课程在国内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框架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远程教育的学习质量,应该正视远程学习者所面临的现实条件和种种困难。我们通过严谨的调查研究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从中找出了控制性因素。针对其采取有效措施应是提高远程教育学习质量的切入点,也是形成明确、规范、稳定的远程教学运作模式的关键对策。  相似文献   

18.
虽然网络教育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现在的网络教学还处在低级阶段,很多网络课件只注重知识的传播,很少利用现有的教育理论来指导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针对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考虑到与网络学习有关的学习者每个人具有的个性因素,试图将同一教学内容设计为多种媒体资源的方式,开发采用了J2EE的客户层、Web层、应用层、数据层的四层结构。这个系统采用的多层结构方式可以使得系统具有很强的伸缩性、通用性、兼容性和可操作性,使得每一层能够专注于特定的角色和功能,为学习者提供更方便、更高效的网络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9.
远程教育中“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处于准分离状态”这一本质特征使教学关系再现成为提高远程教育质量的关键。基于此,文章在分析教学过程的基础上,得出再现教学关系的三种教学信息流,并提出一种再现教学关系行之有效的途径——构建多元化的学习支持服务信息流模式。该模式主要由教师、学生、学习资源及媒体四大要素组成。它们之间的交互可依据信息流来调节及支配,及时地提供学习者所需的帮助,保证学的行为发生并持续,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文章特别强调信息流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并能调节及支配所需的服务。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sudden enlightenment sect of Chan (or Zen in Japanese term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various aspect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Buddhist tradition in China. To unravel Chan’s educational import, we analyze its aesthetic features through a Western lens in order to highlight significant aspects of the teaching/learning process. Using connections, risk taking, imagination, sensory experience, perceptivity, and active engagement, a six-theme framework in the Western aesthetic education literature, we summarize five characteristics of Cha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at specifically facilitates learners to be actively engaged and connected in their learning and modestly facilitates the learner’s sensory experience and imagination. We argue that Chan’s teaching and learning do not enable learners to take risks or to become overly perceptive. These aesthetic features might make Chinese learners more able learners in a lecture-directed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ineffective learning in Western teaching and learning discourse. Lack of risk taking in Chan tradition might relate to the lack of creative thinking in China, which still needs more in-depth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